青霓:“……”
好家伙,降分录取啊这是!
山鬼没有给反应,李世民也只是淡笑着说:“还得多亏足下,不然世民恐怕要为科举头疼许久了。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这马周便是吾之羽翼!”
山鬼眼角微微翘起来,灵动的眼眸流露着愉悦。
纵然性格再恶劣,收到正面反馈,祂依然是愉快的。
李世民瞧着山鬼勾起的唇角,心情便也更加开朗起来,看向窗外橘色的天空都为它的疏旷无比而高兴。
“天色不早,世民便告辞了。”他来这里就是急着给山鬼交代事情发展的,哪怕祂再对世事无所谓,当祂亲自参与进一件事情时,便也会忍不住多关注几眼吧?
青霓望着李世民的影子拉长在墙壁上,又慢慢消失在门框上,举起一碗茶,遥遥敬他。
“希望大唐越来越好。”
马周是唐朝著名的布衣宰相,能力毋庸置疑,最妙的是,他不是寒门不是世家,哪怕祖上出自扶风马氏,那也是祖上了,谁扒族谱不能给自己扒一个世家出身?
如今他是真的贫民,出生于山东农民家庭,在某些方面,和李世民利益一致。
青霓知道自己不懂政治,但没关系,她可以找懂政治的来帮李世民。术业有专攻嘛。
*
李世民回到宫中,抓紧时间召见马周,
第一个人刚离开没多久,李世民就抓心挠肺,又派了一个人。第二个人恐怕连宫门口都还没到,李世民站在议事的殿中,来回走,急迫地又派了第三个人出去。很快,第四个人也被催促着出发了。
四位天使到达时,常何正热情地给马周夹第二个鸡腿,“这次文章,多亏有卿执笔,不然常某便要出丑了。”
马周自然是连声谦卑,说自己是食客,当然该为主家分忧。
然后,四位天使就到了。
马周呆滞。
常何呆滞。
一份文章,陛下居然如此重视?连派四人过来?
常何看马周的眼神都不太对了。
听闻是陛下召见,马周颇为不舍地瞥了眼自己最爱的鸡肉,这才拭了嘴,匆匆跟随天使进宫。
李世民一见他面,好生礼贤下士一番,然后才开始问计。
听说还是科举之事,马周垂头答话,眉眼依旧恭谨,语气里却带着傲然之意。
“陛下所问,臣还有后计,只是当时文章里不便指出,怕被世家人知晓。”
听他话里所说,是笃定自己的才华能让李世民召见了。
李世民眼睛一亮。
他正年轻,最欣赏的就是这种骄傲自信,却又才华横溢的人。当场亲热拉着人坐下,还亲手倒了杯水递过去,“卿速速说与我听。”
马周捧着那杯温水,眼神闪烁几下,温水自掌心流暖,转为满腔被重视的感动,“陛下……”
他顿了顿,口齿清晰地道出自己的想法。
“臣知陛下欲动世家,然而,如今并非良时。朝廷还需世家之人做官,辅佐朝政。可动世家,却不能大动,一旦大动,将世家逼急了,鱼死网破,不论寒门还是布衣,尚撑不起朝廷诸多官职。”
李世民认同地点头。
这也是他为什么没有不管不顾直接对世家举起屠刀的原因。
马周:“此前臣提议科举扩招,还有后文未说。此扩招,臣提议,世家子弟用一份考题,寒门与布衣又用另一套考题,后者比前者更易一些。”
青霓如果在场,就立刻懂了马周想表达的意思:好家伙,除了降分录取,还有不统一的分数线啊!
这对于师资不足的寒门与布衣而言,的确是一个利于他们的政策。
只是……
李世民迟疑,“若是如此,怎能保证他们的才学,又如何公平于朝中诸卿?”
马周笑言:“陛下不令他们进三省六部便是。”
寒门和布衣,当然是去基层啊!再降低难度,也不至于是个人就能考上,还是有一定含金量的。然后,让他们去基层积累经验,做个几年官,有政绩了再提拔进中央,到时候,其他大臣对此也不会有意见。
李世民眼睛蓦地更亮了。
翌日,众臣皆知,当今圣天子于常何家中寻得一贤才,与其秉烛夜谈,大为欢喜。
特令其去门下省供职。
从布衣一跃为官身,众人皆羡之。
第175章 噫我中了
五月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是孔颖达马不停蹄让官学成立了。
孔家发动子弟抄《诗》与《礼》, 各三十本的抄本,一日之间抄完。
课本准备好后,孔颖达亲自去县里乡中, 挨家挨户敲布衣的门,询问各家父母愿不愿意将孩子送到他那儿学习,然而, 收到的大部分回复都是——
“俺娃儿要种地咧, 哪有空子去念书。”
“不去不去,读书有什么好。”
“你是想要骗走我儿子对吧!快滚,不然我打人了!”
走遍长安县与万年县, 及周边小村,又去了稍远的地方,百里之内的人家,官学三十个名额, 孔颖达愣是只领回去十人。
大多数人都是任他说破了嘴皮子,哪怕说官学不收钱,也绝不让家里孩子跟他走。
作为孔颖达的亲孙子, 孔惠元陪着他大父四处走动,一开始热血沸腾,琢磨着自己要做一番大事业,如先祖孔子那般有教无类,收三千弟子传下己道,然而, 每走一家, 沸腾的血液便凉上一分, 直到走完百里, 走破了二三双鞋, 一身热血凉了个透,唯有脊背冒着走路出来的热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