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79章 杀鸡儆猴震诸国

吾乃孝悌仁义汉太子也 木兰竹 5833 2025-05-07 07:26:43

大月氏国王亲自来了。

他本以为汉太子会隐姓埋名, 一路风尘仆仆去大月氏国,再率领大月氏国的壮士敲打对大月氏国不利的小国。

谁知道,汉太子就带着几百汉卒,把楼兰国灭了。

楼兰国不弱啊!

地处西域到中原的商路咽喉, 拥有多处绿洲, 楼兰国若是弱小, 早就被其他西域国家吞并了。

连匈奴人都没能让楼兰完全归服, 汉太子怎么能就带着几百人, 把楼兰国灭了?

他甚至把楼兰国的王室屠戮一空, 另扶植了人当楼兰王。

就算匈奴把大月氏国打得全国迁徙, 也没能把大月氏王室全杀了啊!

与匈奴联系最紧密的车师国瑟瑟发抖。

西域商路并非只有楼兰这一条, 还有一条从中原翻越天山的路。

车师国就在中原翻越天山的关隘上。

匈奴早早掌控了车师国,与车师国多次联姻, 在车师国有军队驻扎。

在原本的时空中,自汉武帝起, 大汉和匈奴多次争夺车师国, 双方损失惨重,把车师国打得都迁了国, 大汉才勉强掌控了这一处关隘。

对汉军而言, 翻越天山比穿越沙漠的补给容易许多。车师国瑟瑟发抖,不断派人请求匈奴相助。

楼兰王室都死光了, 我车师王室还能好吗?

在车师国派出使臣的时候,刘盈也将刘敬派去了匈奴。

这次他没派蒯彻, 因为蒯彻太老了。刘盈怕蒯彻嘎在半路上。

这刘敬, 原本叫娄敬。自荐后得到了刘邦的看重,改了刘姓。刘盈此次出游,特意把刘敬要到了身边。

刘敬在后世主要的事迹, 在于他劝刘邦让鲁元公主和亲,搞得他好像是什么令人不齿的卑躬屈膝投降派似的。

事实当然不是。

太史公《史记》的史料都是从别人口中打听,一些故事不一定是真事,选用这个故事,有时候只是为了描写人物的性格服务。

劝鲁元公主和亲之事,只出现在刘敬的传记。后世多认为此事真假有待商议。因为根据考古发现,鲁元公主此时早已经成为赵王后。

刘邦刚刚攻打匈奴失利,异姓王本就蠢蠢欲动,张敖是少数对刘邦没有异心的异姓王,刘邦得多蠢才会去夺张敖之妻。

匈奴重要,赵国地处中原,靠近关中,对刘邦的皇位而言,比匈奴重要多了。

再者,吕后心狠手辣,竟没有报复刘敬一家,也不符合吕后的性格。

不过就算这是真的,刘敬出这主意,也不是卑躬屈膝。

他的原话是,陛下你送妾室、臣女、宗室女去和亲,就是给人送礼。你只有送你和皇后的女儿去和亲,才能让匈奴王迎为正妻,你的外孙才可能成为新的匈奴王。同时,你要往和亲队伍中多塞能言善辩的使臣,用言语教导匈奴王,诱使匈奴向大汉靠拢。联姻几代之后,匈奴王室都是皇帝的子孙,便不会与大汉为敌了。

这话后世有个明君也说过类似的话,那个明君是唐太宗。

不管这道理对不对,你刘敬还真不怕得罪皇后和未来的皇帝,什么都敢说啊。

他不仅敢说这个,还让刘邦把六国富户迁到关中。

在这个时代,这件事可比送什么皇后之女去匈奴和亲严重多了,那是定会时时刻刻预防被“游侠”刺杀的“大罪”。

可见,在刘敬脑子里,只要对大汉好的事,他是不在意得罪谁的。

至于后世人骂唐之后的主张和亲的大臣那些“让你女儿去你干不干”之类戳脊梁骨的话,对刘敬等汉臣是没意义的。

因为他们为解边疆之危,别说自己的妻女,就是自己死在草原上,他们都是前赴后继的。

他们支持和亲,可不是他们膝盖软,只是从纯粹的利益出发。

因此,从纯粹的利益出发,刘敬也是支持太子此番西行的。

帮太子欺骗皇帝的大臣中,就有他的名字。

刘盈找到刘敬商议后,刘敬就积极地为刘盈出谋划策,并怂恿刘盈找个借口把勋二代都带出去见识见识。

刘敬知道刘盈的本事,定能成功回到长安。至于那些勋二代们会死几个,刘敬不在意。只要有人能回来,大汉下一代重臣就有能镇守西域的重臣。

刘敬唯一没有料到的是,刘盈居然把太子妃带了出来。

不过这也无所谓,不影响计划。

杀光楼兰王室,也是刘敬出的主意。

以大汉现在运送后勤的能力,大汉是必定不能直接掌控西域的。但楼兰国这一处西域和中原的咽喉,大汉必定要插手。

可大汉现在连在楼兰国驻兵都难以支援后勤。

刘敬献策,大汉如今只能靠杀鸡儆猴,震慑哄骗西域诸国。

大汉难以插手西域,西域诸国也难以得到大汉的确切消息。太子只要动作够狠够快,就能给西域诸国一个“大汉能随意攻打西域诸国”的错觉。

再者,刘敬打听到,楼兰王送了质子给匈奴。杀光楼兰王室,扶持新国王之后,新的国王为坐稳王位,定会警惕身在匈奴的质子。他们只能依靠大汉。

同时,大月氏与匈奴有血海深仇,也只能寻求大汉的帮助。

这样西域两端都有大汉的“附属国”。

匈奴近几年应该没空插手西域,大汉抓紧时间在楼兰和大月氏屯田,到时匈奴再想在西域扶持势力对抗大汉,大汉不得已必须出兵西域,后勤压力就会减少许多。

这个策略,需要太子冒一点点险。

不过还是那句话,就算出了问题,以太子显出的神异,自己肯定跑得掉。

西域再危险,有在项羽眼皮子底下、在楚军的包围下危险?太子定是无事的。

大不了,就是勋贵二代多死几个,带来的预备汉使多死几个,刘敬自己也死在这里而已。

比起成功后的重大收获,这些风险都是值得的。

刘盈在路上思索了许多日,才接受了刘敬的献策。

实施这个计策的时候,刘盈挑灯熬夜整理情报,思索对策,尽可能地把风险降到最低。

他希望尽可能地把所有小弟都安全地带回家。

刘盈把小弟们拉出来训练,不是让他们送死的,而是为大汉培养人才。

同样,他也叮嘱刘敬,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准死。

刘敬领命,发誓自己一定对匈奴客客气气,博得匈奴单于好感。

蒯彻目送刘敬离去的背影,眼神特别古怪。

刘盈好奇:“蒯彻,你做什么怪表情?”

蒯彻阴阳怪气道:“太子何需我?我看那刘敬,比我还狠上几分。”

刘盈大笑:“你说什么屁话,你怎能和他比?嗯,你现在可以和他比了,以前可拍马都比不上。”

蒯彻愤怒地瞪圆眼睛,使劲吹胡子。

刘盈笑着道:“他是为了大汉,为了大汉庶民,什么不要脸的毒计都敢用,什么身份的人都敢招惹。以前的你,没有远大的眼光和抱负,不过是后世用来警示后代的小人,算不上纵横家。”

蒯彻沉默。

几年前,他一定对刘盈的话嗤之以鼻。今日,他只能沉默了。

刘盈道:“不过如今你的身后名,或许会比他响亮了。”

蒯彻虽然很想板着脸,还是难免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甭管他以前怎么想的,现在他确实会在青史留下好名声。

刘盈又看向刘敬离开的方向。

他想,史书中就算说的是真的,如果历史中的吕后是自己阿母那样的性格,说不定也不会动刘敬。

阿母的心胸有时也挺宽广的,只对事,不对人。

大概吧。

反正现在刘敬如果说让妹妹去和亲,自己会揍……嗯,自己会让匈奴送王子来长安接受妹妹挑选,要年轻英俊体力好的。

哈哈哈哈哈哈。

看不见刘敬等汉使的背影了,刘盈大笑着转身离开。

谁都不知道刘盈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突然大笑。

反正太子莫名大笑又不是一次两次,他们都懒得想了。

……

刘敬等人出使后,西域诸国的使臣陆陆续续到来。

若是王室前来,刘盈会率先接待;若是重臣,曹窋和萧何等人会接待;若一看就不是身份高的人,送的礼物也不够,刘盈就会把人晾在一边。

同时,冯敬会带着汉卒和大月氏王送来的壮卒骑兵,急行军去兴师问罪。

西域已经很久没有起兵灾,城池都不怎么坚固,城门也不常关闭。

冯敬只要速度够快,不迷路,就能迅速破国。

反正这些西域小国,大多是一个一个小城池组成的松散联盟,守军都在城里,没有边军和边塞。

赵破奴能七百汉卒连破西域多国,冯敬虽老,有大月氏和楼兰的物资补给,有大月氏的骑兵助阵,还有灰兔神驴带路,运动战灭个国多容易。

中原千里奔袭运动战的老祖宗是谁?是秦将白起啊。

白起虽冤死,秦国中坚将领可都是从武安君麾下待过的。

这一代传一代,秦将的本事可没丢。连章邯这个半路出家的秦将,也是很擅长突袭的。陈胜吴广就是被他突袭一波带走。

刘盈选了几个容易到达的、没有送重礼、没有派王子或重臣为使臣的小国,继续杀鸡儆猴。

因这次突袭的小国没有“刺杀太子”,不需要满门抄斩。冯敬破城之后,只是向对方要了大量赔偿,并命令国王派人去向太子请罪,就非常善良大度地放过了对方。

有楼兰王的遭遇在前面,这些小国王都对大汉的仁慈感恩戴德。

他们不仅拿出大量的酒肉劳军,还愿意派兵跟随汉军去敲打其他有不臣之心的小国。

反正,总不能自己一个国家倒霉吧?

他们本来还指望匈奴人能来,但匈奴现在都没来,等来的时候,王室可能都被汉人杀光了。那匈奴人来了有屁用啊?

他们不如现在投向大汉,等大汉离开之后,若匈奴人再来,他们再投向匈奴便是。

那时大汉鞭长莫及,定也没办法怪罪他们。

总之,先苟过这一波!

西域小国首鼠两端,在大汉和匈奴夹缝中求生存,刘盈从不指望他们忠诚。

刘盈只是要趁着匈奴暂时没办法出兵,尽可能地搜集人力物力,把大汉屯田地建设好。

建造城池,打造屯田的水利工程,聚集尽可能地庶民……做好这些,他就能派更多的汉卒来这里驻守屯田,不至于像后世汉昭帝那样,就几十个人驻扎在楼兰,可怜极了。

怎么着,在这里驻扎的汉军日子也不能太难过。他们的实力,也是必须要能抗住匈奴一段时间,等待在河套平原的汉军派兵支援的。

匈奴缓过气,肯定会与大汉争夺楼兰。就像是大汉实力再强一些,肯定会对车师国动手一样。

谁都知道,西域商路另一头有一个强大的国家。

对大汉而言,把握商路是锦上添花;对匈奴而言,与大汉为敌会使他们换不到中原的盐铁等物质,他们就只能通过西域商路,向另一个繁盛国家高价购买这些必需品。

刘盈揉着眉头。

更多的情报汇集到他手中。

现在他已经可以派出汉使,收集第一手的情报。情报汇集之后,他加班的时间就更长了。

萧谨为刘盈披上衣服:“太子,若你生病,就得不偿失了。”

刘盈打了个哈欠:“我知道,我心里有数。”

萧谨抱怨:“真的有数?”

刘盈点头:“真的有。如果我病了,没人拿主意,你们可能都会死在西域。难道我还指望你们能自己回长安?”

萧谨想了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哪怕冯敬已经震慑了西域诸国,但若没有太子随时发号施令,大概他们也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冯老将军打仗虽有几分本事,但在萧谨看来,他并不是一个帅才。

冯敬只是能很好地执行命令的将领。

曹窋和萧延一样。他们远远达不到独当一面的程度。

萧谨埋怨道:“陛下应该让淮阴侯来。他怎么能扣着淮阴侯?”

若是淮阴侯在这里,在只需要军略之事的时候,刘盈就可以闷头睡大觉,不用事事躬亲。

刘盈伸了个懒腰:“就是阿父知道若把阿兄派来,我可能会做出更大的事,才不让阿兄来啊。他知道我惫懒,定不会自找苦吃。”

刘盈十分了解自家阿父。阿父肯定认为,若把阿兄送来,自己说不定会穿越死亡沙漠,去西域诸国瞅瞅。

反正有阿兄在,就算没有大汉在背后为支撑,就算萧何的后勤到不了,以阿兄募兵练兵和筹粮的本事,以及阿兄对军略的把控,自己也敢去西域浪一浪。

所以刘盈带走的人,没有一个帅才。

刘邦暗地里没说的话很明显了。孽子你可以在大汉境内随便浪,但别想离开大汉。

不然就凭你一个人,怎么带着一群废物乱跑?

没想到,刘盈还真的带着这群人穿越死亡沙漠了。

刘盈一想阿父阿母如今的表情,就乐不可支,连困意都消散了不少。

自己虽然劳累,但阿父阿母备受煎熬,他就开心了。

再看一眼系统提醒。

哪怕隔着这么远,经验值也能送达。

刘盈看看阿父阿母掉落经验值的时间。嗯,中途的不算,但每日早晨和晚上一定有经验值。

这就表明,阿父阿母每日睁开眼的时候骂一句自己,躺床上准备入寝的时候骂一句自己,特别规律。

哈哈哈哈。

刘盈再看萧何掉落的经验值。

萧何心态比阿父阿母好多了,只有在每天晚上入睡的时候想一想刘盈。刘盈都能看出萧何入睡的时间了。

哎呀哎呀,老丈人怎么又熬夜了?等他回长安,等让萧谨回家住一段时间,好好监督老丈人。

他还指望老丈人继续给他当相国呢。

每当刘盈感到压力有点大的时候,就去瞅几眼经验值,看一看今日长安中又有谁想念自己。

数完经验值后,刘盈就满血复活,精神百倍。

有这么多在思念自己,刘盈备受鼓励,活力满满。

……

虽然西域很遥远,但刘盈每次办完一件大事,都会遣人给敦煌送信。

敦煌留守的汉卒接到信,会快马加鞭送回长安。

吕禄得知刘盈穿越死亡沙漠时,河套是待不住了,专门来敦煌蹲守。

刘盈像是知道吕禄会来敦煌似的,每次给父母送信,也会给吕禄送一封信,告诉吕禄自己做了什么有趣的事。

吕禄心痒痒的。

如果不是还要镇守河套平原,他都想跟着给太子送信的信使,去西域给太子当下属了。

跟随太子,永远都这么有趣。

在长安的刘邦和吕雉看到信,可不觉得有趣了。

别说吕雉已经哭了,刘邦都快哭了。

萧何都送不去粮草的地方,刘盈你这个孽子,怎么还在浪啊!你究竟是怎么浪的!

“啊,把楼兰国灭了,王室全杀了?”刘邦又扯掉了一根胡子。

还好他胡子茂密,不然下巴都要给他扯成个斑秃。

刘邦实在是受不了这个刺激,就命令在场重臣传阅刘盈的书信。

先让其他人受刺激,自己歇一会儿。

萧何身为相国,最先拿到信。

他看都没看,直接递给旁边的韩信。

韩信:“……”

自从盈儿穿越死亡沙漠后,萧相国一日比一日“嚣张”,完全看不出之前的谨慎。

萧何似乎在用浑身力气在表示自己对刘盈的不满。

韩信在心里叹了口气,拆开信,皱眉苦思刘盈每一项举动背后的含义。

韩信细细看完信,将信递给伸长脖子许久的吕泽。

他对刘邦道:“义父,以太子的战术来看,西域诸国单独实力都不强,只需要防备他们联合起来。太子先攻破一国,震慑了其他小国,只要匈奴不出手,西域诸国就不是太子的威胁。我请求去协助蒙恬将军。”

刘邦有气无力道:“去吧去吧。不准去西域!”

韩信无奈道:“义父,我承诺很多次了,我不会去。”

义父怎么不信任他呢?西域路途那么遥远,等他去西域,盈儿都要回来了。自己去西域有什么用?

但刘邦害怕啊。

他一直以为自己很了解刘盈,但刘盈总会时不时地突破他的想象。

假如刘盈这次又突破他的想象呢?可不能让信儿去盈儿身边。盈儿一个人都翻了天,信儿到了盈儿身边,他就要每日喝难喝到死的补药苟命了。

吕雉哭着道:“信儿,你可千万不能去找盈儿。”

韩信叹气,再次发誓,绝对不会偷溜去西域。

吕泽看完了信,松了口气:“盈儿……太子没受伤便好。陛下,太子还是知道分寸的,没有离开楼兰。若匈奴真的到来,他也可随时逃入沙漠。”

吕泽看信的时候,王陵凑过来一同看完了信。

王陵也松了口气:“只要有灰兔在,太子和太子妃肯定能安全回来。”

其余人无所谓了,太子安全就好。

刘邦满脸愁苦道:“刘盈既然把人带出去,就要给朕安安全全把人带回来。别说不吉利的话。”

大臣纷纷应下,有子弟跟随刘盈离开的大臣安心不少。

樊哙终于能看到信。

身为刘邦曾经最信任的老兄弟和刘盈的姨父,他看信的位次倒是比王陵还低了。

不过能排在前面,他已经心满意足。

樊哙每当想起曾经的错误就恨不得扇自己两巴掌。他究竟是怎么被迷了心,才会对老大不忠?

还好,老大和盈儿都原谅了他。

樊哙唯一的嫡子也在刘盈身边。他看到刘盈记录的战报中,樊伉立下了战功,乐得合不拢嘴。

樊哙高兴道:“陛下,臣的儿子居然出息啦!”

说完,他的眼泪流了下来。

因妻子溺爱樊伉,樊伉文不成武不就,他只能培养庶子。

还好盈儿能管教樊伉,妻子不敢违抗盈儿的命令。否则哪有樊伉今日?

虽然樊伉能继承自己的爵位,未来不用愁,但身为父亲,他还是希望儿子成才啊。

刘邦道:“这是樊伉自己的努力。等他回来,你好好夸夸他。”

樊哙咧嘴笑道:“好嘞!”

其他有子嗣跟随刘盈离开的臣子,在其他同僚的谦让下先看到了信。

他们有的唏嘘,有的抹眼泪,都有自豪骄傲之色。

子孙有出息了,他们当然自豪。

虽然平时溺爱骄纵他们,但看见儿子出息了,他们老泪纵横,心里和喝了蜜似的。

见儿子没事,还立了功,他们便不心急了。

大汉已经得到天下,今后能刷战功的地方不多。待太子回来后,恐怕很快就要登基,陛下已经等不及了。太子登基后,就不太可能御驾亲征。能跟着太子刷战功的机会,可能就这么一次了。

他们纷纷劝说刘邦,不必早早把太子召回来,应该想办法给太子提供后勤援助。

刘邦扫了众人一眼。吕雉也擦干眼泪,冷冷地扫了众臣一眼。

帝后你一眼我一眼怎么一扫,众臣赶紧闭嘴。

萧何终于肯看刘盈送来的信了。

他平静地看完信,道:“太子在信中说了,朝廷不准给他提供后勤援助。你们都眼瞎吗?还是说你们虽然看见了,但想违背太子的命令?”

萧何以前不是这样的人,对谁说话都客客气气的。他竟然说话带刺,众臣实在不习惯,无人敢反驳。

张良待众臣安静下来后,才开口道:“西域之事大抵已经平了,只要拖住匈奴,太子定能安然归来。陛下还是快派淮阴侯去长城吧。”

刘邦立刻下令,让韩信立刻就滚。

韩信马上离开座位,回家收拾行李了。他在心里抱怨,自己早该去长城了。虽然蒙恬也能震慑匈奴,但没有自己,蒙恬不敢主动出击。

他去了长城边上,定会派骑兵入草原劫掠匈奴,做出大汉攻击匈奴的假象。

现在还不晚,赶紧出发!

作者感言

木兰竹

木兰竹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