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59节

美人挑灯看剑 吾九殿 1512 2024-08-25 00:11:59

他们眼睁睁看好不容易找回来的神君第二次身死。

不能救,不能护。

可又怎么能看他连最后的尸骸也不能留下啊?

所以疯魔,所以血战。

“巫族和当时的另外一支曾经侍奉神君的云中遗民叛出空桑,于夷丘血战,血流成河,巫蛊流毒千里。最后巫族退出夷丘,困守南疆,画地为牢,不复出。而太一剑护棺远走东洲,云中遗民一路跋涉,最终于扶风建立了一个宗门......”

陶容长老抬头,看着神色茫然的左月生。

“那个宗门是什么,你应该也猜到了。”

左月生声音干涩。

“太......太乙。”

“是。”

陶容长老轻轻搁下烟斗。

“就是太乙宗。”

“太乙与太一,都有‘最初’和‘帝君’的意思。如果你到太乙宗,进他们的宗祠,就能看到一块世代供奉的无名碑,碑前有灯,千万年不灭。”

最初的太乙宗,其实很弱,和“天下第一”扯不上一点关系。

重伤的重伤,垂死的垂死。

或许是因为愧疚,或许是因为悲哀,仙门没有再追杀,与空桑签署了监天之约后便各自投身,与荒瘴相抗......大家都以为护棺远走的太乙过不了百年千年就要被历史淹没了。谁也没想到,一群老弱病残,摸打滚爬,以“无弃徒,无叛徒”在三千年的晦暗中活下来了。

不仅活下来了,还以一种谁也没有想到的疯劲狠劲,生生拼杀到了诸多仙门的第一。

“太乙宗......就是另一个云中城......”

左月生一下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年太乙宗一定要牢牢守住第一的位置。

因为他们叫做“太乙”。

因为太乙隐喻当初的白衣神君。

所以,他们要做天下第一的宗门。

他们要供奉当初最尊贵的神君,哪怕不能付诸言表,哪怕无法宣书,也要以这种方式为神君留存最后的一份荣光。

万载仙门,太乙第一。

太乙第一,神君第一。

“如今仙门会纷争成这个样子,源头就在这里,有些人后悔,有些人推诿,有些人愧疚,有些人怨怼......三千年晦暗,三千年苦战,没人说得清对错了,太多东西太多事情被埋葬了。可如果传道授业的神君都坠为妖邪,仙门又该以什么理由,要求天下修士身向清明以命护道?所以最后古石碑记上抹去了祂的名字,只剩下一句话......”

陶容长老于尘埃中捡起一份《典藏》,翻到尾页。

尾页踏遍十二洲归来的左梁诗以小楷写着:

神授圣贤以道,圣贤传道天下,是以我辈修士当以护苍生为己任。

余下的,只能尘封,只能沉默。

第104章 谁愿意赌?谁敢赌?

“踏遍十二洲寻之未果, 人间把诸事葬了太多......”

一老道持一拂尘,拂尘一分, 自晦暗中分出徐徐一线丈许来长的光路,随走随熄,随熄随分。他就这么一路披拂,一路前行,足下麻鞋残破,身上衣衫褴褛,也不知走过多少路, 经过多少搏杀,唯独手中拂尘,始终洁白如雪。

若半算子在这,便会认得, 这形容枯槁的老道是谁。

他师父。

鬼谷谷主。

世人惯称他为“鬼谷子”,却不知道他就任鬼谷谷主之前, 用过一化名叫“鹿寻”,曾与行将返回清洲的左梁诗有一面之缘。当时一准阁主与一准谷主在茶楼对坐,左梁诗偶然言道“踏遍十二洲寻之未果, 人间把诸事葬了太多。”那时同样追查无果的鹿寻未作回答, 尔后两人各自散去。

一者向东, 韬晦待时六百载。

一者向西, 揲筮卜卦三千回。

“既然人间寻不得,便到幽冥来寻嘛。若幽冥再寻不得, 便想法子到天上去寻。”鬼谷子口中喃喃, 拂尘一点, 再次于大荒中辟出一截路来,“做人不能太死板......三百十六条道都走一走, 总走得到的。”

这一次,他走的是幽冥。

是大荒。

大荒环绕在人间之外,虽然时时刻刻有瘴雾不断汹涌而出,但若要细论的话,洲屿同真正的大荒间的距离各不相同。《三界堪舆图》上,人间被绘画成两重,一重是圆形的“青庐”,也就是天穹,一重是青庐覆盖下的“厚方”,也就是总体像一个四角展开的矩形的十二洲。因此才有耳熟能详的“天圆地方”之说。方地的四个角,抵在圆天的边陲,就像是系住庐盖的四角钉子。

以清洲烛南为例。

烛南东去一万里,便是三十六岛之一的“狄山”,狄山再东去二万里,便为沧溟的尽头,是清洲之月所能照到的最远极限。曾经有修士跋涉三万里,抵达这人间与大荒的交界,但见冥昭瞢闇,幽晦未形,四象混沌,鬼魅幢幢,骇然大观。

但如果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角出发,这一步便可以踏进大荒。

鬼谷子便是从东北隅的凶犁土丘进的大荒,迄今为止,一刻不停地走了近半年。

在拂尘辟出的光路之外,无数狰狞古怪的影子晃动,徘徊,垂涎着正中间的活人血肉。隐隐约约有鳞甲声,有窃窃私语声,有吃吃发笑声......嘈杂怨毒,阴冷奸诡,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一旦道心失守,便会被立刻吞噬,坠为邪祟,化作大荒的一部分。

作者感言

吾九殿

吾九殿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