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326节

美人挑灯看剑 吾九殿 1490 2024-08-25 00:11:59

今年雪下得早,天池山的古梅也开得早。

明年会是个好气候。

“......熏雪茶,煮粥花,蜜渍梅子不少加新雪沸的新茶!”

“白梅果,红梅络,蝶糕煎罗锅”

“梅饼五文一个......”

“......”

婉转的早点铺子叫卖声在冷清的空气里回响,雪一天一天下得大起来,赶来梅城观雪赏梅的旅客文人也一天一天地多了起来。冬天来梅城的人,早上大多不会在客栈里窝着,而是要顶寒冒冷地,去喝一碗地地道道的梅城粥点。

东街末,垂枝梅下。

一根竹竿挑起写了个“杨”字的旧旗,底下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铺子。主勺的老妇人姓杨,未曾婚嫁,老来便开了个早点铺子,除了糊口外,主要是找点事做,不要太冷清。去年收了个走荒人的遗孤,认作自己孙女儿。

小丫头穿件红棉袄,坐在石阶上帮奶奶挑拣煮粥要的梅花。

一边数,一边脆生生地吆喝。

“两坛白梅酒,两碟蜜渍梅花。”一双踏雪来的靴子旧旗下停住。

“好的......欸,不要早粥吗?”小丫头诧异地抬头。

雪地里,站了一个撑伞披黑氅的人,伞沿压得有些低,坐在石阶最上层的小丫头看不见他的脸,只觉得他简简单单站在那里,也显得与别人不一样。

“早粥?”

来人扫了一眼摆放在木架和石阶上的诸多坛子。

坛子烧得不算精致,但一个一个摆放得很整齐,洗得也很干净,坛口用木塞塞了。只在坛身上贴了红纸,用板正的楷书写了字:山桃白、千山雪、白须朱砂、金钱绿萼、跳雪垂枝、烟里红......林林总总,数十种梅花的名字。

见他在看坛子,小丫头放下手里的竹篾,认认真真给他解释:“我们家的白梅酒比较烈,早上不吃东西只喝酒容易烧胃。大哥哥你还是在点碗粥吧,很便宜的,这么大一碗才四文钱......”她双手拢在一起,费力比划,“这么大一碗呢!奶奶熬的粥很好喝的,不骗你!”

“那就在加碗粥吧。”

来人合起伞。

他收起伞的瞬间,小丫头一下子就愣住了。垂过院墙的単瓣五福梅,簇拥厚绒的少年,烟红的指尖,半拢的纸伞,滑落的白雪......坐落在僻静出的小铺子忽然一下子黯淡,又一下子灼灼生辉。

他立在梅下,就成了一幅浑然天成的丹青,冷寂又古艳。

“......你、您,您要喝什么粥啊?”小丫头问,局促得有些磕磕绊绊。

“什么好喝?”仇薄灯拂去椅上的积雪,坐了下来。

“山桃白滚的梅粥最清,千山雪的味道比较淡,但是回味最好,白须朱砂的味道最浓烈......”说到熟悉的,小丫头终于又流利了起来,掰着指头数给他听,“您要了白梅酒,最好的是搭点甜一些的......烟里红滚的梅粥怎么样?”

仇薄灯听她头头是道地数完,才点头说好。

梅城的人们喜欢在扫雪的时候,把落花收集起来,清洗干净后,分拣开来,封存在坛子中,煮粥的时候,加进一把,就成了小城的风味。煮梅粥不能用井水,要用未落地未沾污浊的雪,所以家家户户门口院中都会摆放上几口大缸,专门用来盛雪。

落花轻薄,熬粥时早放清香易散。除了黑心铺子,卖粥的人将白粥熬到将熟时,就会压小柴火,让它慢慢熬,等客人来了,要喝什么梅粥,就现勺,现煮。小丫头去取酒和蜜渍梅花,老妇人开始滚粥。

仇薄灯要等人,就坐在垂梅棚下,看她们忙活。

老妇人将白粥分进小汤锅里,加进一勺雪。雪沸之后,米粒开始翻涌,待米汤粘稠后,便打开装有梅花瓣的坛子,将洗净的烟里红勺了几勺,沿着边沿向内,均匀洒下。

酒上来了,蜜渍梅花上来了,粥也上来了。

的确是很慷慨一大碗。

盛在口阔底深的黑陶碗里,米粒经慢火熬后晶莹饱满,剔透如雪,同梅花相依相缀,花的冷香与米的清甜融在一起,密不可分。暖洋洋一碗,雅致成了梅城的寻常。这世上,大多数人,活着,也就是这么一碗粥。

仇薄灯拈勺慢慢地舀,看白色的水汽腾卷。

有远来客在桌前停下。

黑衣白冠的青年立于风雪中,神色冷淡。

“坐吧。”

第133章 大寒友聚,相逢故里

白梅酒落进浅底阔口的酒盏, 溅起晶莹的水珠。取古川寒水酿的酒香味悠远,远到而来的客人落座在对面, 一言不发,饮尽一杯又自斟一杯。黑氅红衣的神君拈勺喝粥,白勺碰黑陶,声音孤冷。胡老嬷的干孙女一会看看这个,一会又看看那个,不知为什么也不敢再吆喝揽客。

不大不小一个粥铺棚下,只有两位奇怪的客人。

白勺轻轻搁下。

神君抬起眼:“今年西洲鲸群不南下。”

“是。”

黑衣白冠的牧狄端着酒盏, 言简意赅。

“是白民吧?”神君推开粥碗,也自开了一坛酒,凝视酒液斜斟入盏,“雒棠和肃慎, ”和鲸群赌球十赌九输,总是不认账......他细微地停顿了一下, 将所有涌动的往日琐事掠过,“他们虽然离鲸群近,但说服不了鲸群。”

作者感言

吾九殿

吾九殿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