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43章 番外·少年李聿之烦恼

爱情短片 钱塘路 9341 2024-10-13 07:50:38

【一个if线的童年篇番外,与正文无关。】

【01】

周五下午,五点十五分,李聿背书包走出校门,脚步较往常沉重少许。

因被语文老师召进办公室谈话,错过了列队时间,三年级的放学队伍已然远去,李聿遥遥望见本班级的旗帜,没有追上去——他此刻有比归队更为重要的事。

待校门前人潮散去,李聿走至路边长椅旁,卸下书包,从中取出语文试卷,重读作文题。

此次期末考试的作文命题为《我的朋友》,要求:字迹工整;语句通畅;富有真情实感;注意写作格式;350字以上。

共五项,李聿自认完成了其中四项,唯一一项他不擅长的,也想办法补足了,因而作文分数较上学年有所提升,拿到了26分(满分为30),符合李聿的预期,只是语文老师对此似乎并不满意。

半小时前,她坐在办公桌后,亲手把试卷递给李聿,先是表扬了他的总分与名次,又说:“用希尔伯特和闵可夫斯基的例子来说明朋友的重要性,很棒,是在课外书上看到的吗?”

李聿点头,事实上关于这两位数学家之间的故事,他最早是在爸爸的公开课上听得的,后来又从科普杂志中读到了更详尽的记载。

那篇文章最后写:“柯尼斯堡的苹果树见证了两人不离不弃、荣辱与共的友谊。”李聿印象深刻。

“看课外书是好习惯,”语文老师肯定道,“举例子也是作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之一,老师还没有教过,你就会应用了。”

语文老师是本学期空降到李聿班级的新老师,教学方法和上一任大不相同,极其擅长夸赞与鼓励。

她又说了一次“很棒”,李聿内心泛起微量的喜悦,这是从学三年来,他第一次在作文上获得正向反馈,嘴角松动,准备友好地表达谢意时,老师却话锋一转:“但是我们这次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朋友》,对不对?”

“我的”两个字她读得略重,李聿低头看试卷,面对简洁的、既定的题目,说“对”。喜悦感消失了。

“所以不单要举数学家的例子,是不是也应该讲一讲你自己的朋友?”年轻的老师像是松了一口气,拍拍他的肩膀,露出笑容。

李聿再次点头,表示认同,又摇摇头,告诉她:“我没有朋友。”

【02】

实际上,李聿虽然寡言,但算不上孤僻,在班级里也有关系稍好的同伴,例如他的同桌庄飞,总是单方面对李聿称兄道弟——在李聿分享出数学题答案之后。

只是据李聿观察,小学生之间的友谊大抵分为三种:一起上厕所、一起讨论动画片、一起做作业,李聿没有兴趣加入。

由此,北华市海滩区实验小学三年级一班的李聿同学,寒假作业额外多出两项:交到一位朋友以及重作一篇《我的朋友》。

语文老师不是数学老师,不能向李聿提供交朋友的固定方程式,只是在他离开前分享说:“有好朋友陪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快去找一找吧。”

她的口吻像是电视上寻宝节目里的主持人,鼓励李聿立即出发,寻找宝藏。

李聿久久坐在路边长椅上,计算出寒假期间,除阅读、写作业、兴趣班外,还有相当充裕的时间可以用来完成交朋友这一任务后,内心才稍感轻松,将卷子装进书包,起身回家。

吃过晚饭,李聿被父母唤进书房,同他商量要事。

爸爸说:“本学期学校的游学活动,我和你妈妈想报名,邀请一名小学生到我们家来。”

妈妈说:“也是小男孩,和你差不多年纪。”

爸爸说:“差两岁。”

妈妈问:“怎么样,你愿意家里多一个小朋友和你一起玩吗?”

父母任教的高校每年寒暑假都开放游学活动,邀请全国各地的学生前往,参观校园、旁听讲座,树立理想与目标。也有部分幸运儿,可以住进教职工的家里,近距离地接受熏陶。

李聿刚升入小学时,父母也带回过一名小学生,只是两人志趣不投,交流甚少,只相处了几天,李聿便离家参加夏令营了,对那位同龄人没什么印象。

他对父母的提议并无异议,点头表示知晓,随即忽然想到书包深处的语文试卷,以及不知道要去何处找寻的朋友。

“愿意,”他回答,又问:“他什么时候来?”

【03】

寒假的第三天,下午四时许,李聿结束奥数课,步行回家。

距家约五十米时,听到有人喊:“李聿——”尾音很长。

循声抬头,院门前凋零的梧桐树下,站着一个穿白羽绒服的矮人,头戴厚厚的毛线帽,也是白色,围红围巾,远看像一只雪人。

雪人向他挥手,幅度不大,又像企鹅。

李聿不认识他,走近后,他便毫不掩饰地盯着李聿看,眼睛很大、很圆,一两秒后又弯成月牙状,惊喜地说:“真的是你,我一下就认出你了!”

他站在院门前的台阶上,高度勉强与墙上钉的奶箱持平,说话时扑出一团团牛奶似的白雾,察觉到李聿打量的目光,他主动说:“我是宋双榕。”

又说:“我在等你。”

【04】

中午出门前,妈妈告诉李聿,他们下午会把“榕榕”先接回家,再去上班,嘱咐李聿回来后带他参观家里,友好相处。

原来他就是“榕榕”,李聿看着圆鼓鼓的、不断向外冒白雾的雪人,想。

早在前两日,李聿便从父母处获悉,分配到他家里的小学生叫“榕榕”,鲤城人,父亲是一名风光摄影师,母亲则同李聿的父母一样是数学老师。

听闻此讯,李聿感到放心,猜测这位“榕榕”或许与自己有相同的爱好,例如读报或做数独游戏。为此,回家路上,他到书店选购了一本新编版的数独题集,正躺在书包里,时刻预备成为构建友谊的桥梁。

两人走进室内,暖气充足,李聿脱掉外套,准备掏出题集时,听到宋双榕叫他。

“李聿,”宋双榕站在门厅的地毯上,摘掉帽子,露出完整的脸,刘海被压扁了,贴在额头上,又被他一掌抹开,“我五岁,你几岁?”

李聿说:“七岁。”

“七岁,”宋双榕重复,一圈圈绕下围巾,“上二年级吗?”

李聿说:“三年级。”

“噢,”宋双榕点点头,眼睛再一次弯成月牙,仰头对李聿说:“好厉害,我才上一年级。”

李聿首次近距离观察那两弯月,很黑、很亮、他甚至从中看到自己。

“李聿!”宋双榕打断李聿的观察,大声呼唤:“救救我!SOS!”

他正费力地脱羽绒服,不巧两条胳膊一齐向后卡在袖子里,无法脱身,只能原地跳。

李聿走到他身后,攥住两只袖口,用力一拽,宋双榕便像一台滑翔机,低速俯冲出羽绒服的禁锢。

滑翔出一米,他停下,转过身,眉开眼笑说:“谢谢你救了我。”

李聿和他对视,又把羽绒服翻出的袖口归位,挂在衣架上,说:“不客气。”

褪去臃肿的羽绒服,李聿发现宋双榕实际上很瘦,与雪人大相径庭。他回忆本校的一年级生,得出宋双榕身高与体重皆低于平均值的结论,完全忽略了宋双榕年仅五岁,入学年龄也低。

于是将做数独的计划延后,拉开橱柜,询问宋双榕:“你饿吗?需要先吃一点东西吗?”

橱柜里是妈妈为家庭新成员准备的零食,昨晚李聿被挟去超市一同采购,却提不出任何可供建设的意见,因为他从不食用垃圾食品。

“做人,尤其是小孩,摄入少量的可食用垃圾是被允许的。”妈妈说:“这样容易获得快乐。”

此刻,宋双榕双眼微微睁大、目不转睛的样子,似乎在印证妈妈的话。

李聿不知道“少量”该如何量化,困扰之际,宋双榕竖起一根短短的指头,礼貌地问:“谢谢,我只选一样,可以吗?”

不知为何,李聿觉得如果宋双榕雪人大开口,要求把一柜的垃圾扫入腹中,李聿也难以拒绝,只是会提醒他注意身体健康。

宋双榕挑了一小袋饼干,拆开来,内含两块,他递给李聿:“一人一块。”

“我不吃。”李聿摇头。

“好吧。”宋双榕拿出一块咬,声音很脆。

饼干是圆形,米色,表层覆盖白色水滴状的不明物。

“这个是雪饼,很好吃的。”吃完一块,宋双榕用手背擦掉嘴边碎屑,向李聿推销:“你也吃一块吧。”

雪人吃雪饼,李聿不吃。

“我知道了!”宋双榕做出恍然大悟状,“是不是你有蛀牙,你妈妈不准你吃?”

不待李聿回答,他从袋子里取出另一块雪饼,从中掰开,“那你吃一半吧,不会蛀牙,也不会被发现。”

他张大嘴,向李聿展示一口白白小小的健康牙齿,示意:你看,我很有经验。

雪饼掰得不平均,宋双榕把五分之三大的那块塞给李聿,剩下的两口填进嘴中,两腮鼓动,脸更圆了,唯有下巴钝钝地凸出一角。

李聿犹豫了一下,慢慢吃了,尝到过于甜腻的滋味,那些水滴状的不明物是糖霜。

“好吃吧?”宋双榕转头问。

李聿从他的眼睛里,看到自己点了点头。

于是宋双榕又笑了,还喊了声:“旺旺!”

或许摄入少量的可食用垃圾是容易获得快乐,李聿也轻轻地笑了一下,但他不学小狗叫。

【05】

一连几日,李聿都没有机会拿出那本数独题集,邀请宋双榕一同探索。

起初,宋双榕刚到家的那天,吃饱喝足后,正当李聿准备掏出题集时,他打了一个哈欠,睫毛挂上泪珠。

李聿停下动作,“你困了吗?”

宋双榕点头,揉了揉眼睛。

充足的睡眠也是茁壮成长的一大条件,李聿了然,询问:“需要午睡吗?”即便中午已经过去。

“我只睡一小小会儿。”宋双榕作保证。

李聿说:“好的。”数独还是睡醒再做吧。

父母没有交代宋双榕的房间安排,李聿把他带进自己的房间,他的床是单人床,宋双榕爬上去却只占据约四分之一的面积。李聿放书包、拉窗帘、开台灯,在房间里移动,宋双榕的目光便跟随他游走。

直到李聿在书桌前坐下,他小声叫“李聿”,拍拍自己身旁的空位,疑惑:“你不睡吗?”

“不睡。”李聿的作息十分规律。

“那我睡啦,晚安。”宋双榕说完,闭上眼,一动不动了。

李聿将塑封完整的数独新编取出,放在书桌一角,一直到天黑,宋双榕也没有醒来,只中途换了两次睡姿。

再之后,父母下班归家,带两人去餐厅吃晚饭,以庆祝宋双榕的到来。用餐完毕,爸爸问宋双榕:“好吃吗,吃得惯吗?”

“好吃的,”宋双榕嗓音清脆,“谢谢叔叔阿姨。”

但李聿推断这餐饭并不合他口味,因为这一次,宋双榕没有开心地效仿小狗。

第二天,宋双榕的游学之旅如火如荼地展开。

他每天早早地被父母带去学校,交由带队老师管理,参观校园,参加活动,游览北华市的名胜古迹,晚饭后敲响李聿的房门,走进,神秘地从口袋里掏出一片银杏叶,或一棵松果,说:“送给你。”

由于接纳了这样的每日一礼,在宋双榕滔滔不绝分享当日见闻时,李聿无法打断他,要求同做数独题,他只好把那本题集挪动至桌缘,更醒目的位置,期望宋双榕看到,然后主动提起。

但这一时刻迟迟没有到来。

宋双榕尽兴讲完,走到门边,和李聿道别,然后轻轻掩门离开。

其实在宋双榕到来之前,李聿对两人能成为朋友并不报希望。

在他看来,真正的友谊是一桩伟大且庄重的感情,连数学家希尔伯特都对其赞叹不已,他不认为毫无建树的自己能轻松寻得,只想,如果宋双榕同样喜欢数独,两人联袂、突破难关,此等事迹即可应用在作文中,勉强象征友谊。

宋双榕到来一周有余,李聿的其他作业皆已完成,只余作文一篇,他难免焦急,同时,李聿久久望向紧闭的房门,回忆宋双榕对他说晚安的情景,回忆宋双榕送他的一件件礼物,回忆宋双榕的笑,不禁想,如果交朋友,宋双榕或许是最佳且唯一选择。

因为他不要求李聿手拉手上厕所,不讨论从未看过的动画片剧情,不索取作业答案。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宋双榕笑的时候,李聿总能想到春天,院子里的花开,第一只蝴蝶落上去——每年春天,他都会坐在桌前,隔窗迎接这一时刻。

过去李聿不懂这是何种感受,此刻语文老师的话,犹如一串密钥,隔空启示了他——“有好朋友陪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原来如此。

原来,见证春暖花开和蝴蝶降落是幸福,填上数独的最后一个数字是幸福,听宋双榕讲故事、看宋双榕笑也是幸福,非常幸福。

李聿豁然开朗。

他想,很想和宋双榕成为朋友,好朋友。

但需要怎么做,七岁的李聿陷入这样的烦恼中。

【06】

纵使没有结交过正式朋友,李聿也懂志同道合的道理。

周六吃过早饭,父母外出拜访朋友,留李聿和宋双榕赋闲在家。

这是一个好时机。

两人协作收好碗筷,宋双榕拿了本书,钻进茶几与沙发间的缝隙看了起来。李聿途径两次,也未能看出他读的什么书,只看到整面的彩色图案。

回到房间,他把那本数独新编的覆膜撕去,翻看几页,确认题目具有足够的挑战性后,也移到茶几旁坐下。

终于,在翻了十七页带图画的书后,宋双榕伸了伸胳膊,从地毯上爬坐起来。他先是喝了口放在茶几上的果汁,然后才注意到李聿,“咦”了声,“李聿,你怎么在这里?”

“我一直在。”李聿答。

“你今天不用去上补习班吗?”宋双榕手脚并用,挪动到李聿身旁,他话一向多,不等李聿回答,又问:“你在看什么?”

就是现在!

李聿向他展示摊开的题集,“我在做数独。”

“数独?”

“嗯。”李聿点头,准备问“要一起做吗”,宋双榕却抢先开口。

“是和数学一样的东西吗?”他低头看题。

“是一种数学游戏。”

李聿谨慎作答后,开始等待宋双榕的反应,感兴趣或是被难倒皆可,李聿便可以顺势和他一起解题,建立友谊。

但宋双榕的眼睛只在书上转了一圈,又毫不留恋地移开了,“三年级真可怕,要做这么多数学作业。”

“这不是作业,”李聿解释,后知后觉地读懂他的话,犹疑地问:“你不喜欢数学吗?”

“不喜欢。”宋双榕回答干脆,又气冲冲地补充:“讨厌数学课,讨厌数学考试,讨厌数学作业!”

他捧回自己那本充满图画的书,不知道看到什么,又高兴了,“李聿,在你家真好,没有人逼我学数学,可以一直看故事书。”

李聿沉默地合上数独题集,他的交友计划就此“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07】

好景不长,两天之后,宋双榕游学之旅的第一部分画上句号,余下的时间,被带队老师要求完成寒假作业。

即使是寒假,李聿的父母也非常忙碌,总有做不完的项目和开不完的会。

“有不会做的题就问李聿。”妈妈和蔼地叮嘱宋双榕,又要求李聿:“你对榕榕的态度好一点。”

这一日,又只有两个小学生被留在家。

早饭过后,李聿遵旨给院子里的植物浇水。

“我来帮你!”宋双榕举起一只黄色小水壶,自告奋勇。

李聿用软管接上水龙头,捏住管口,水流呈扇形喷涌而出,浇灌面积大,效率高。他浇完一整块地时,宋双榕才刚浇完两盆花。

“它们怎么都光秃秃的?”宋双榕疑惑。

“因为现在是冬天。”

“可是我家那里的树都还绿油油的。”

“因为你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是温带季风气候。”李聿解释。

“哇——”宋双榕放下水壶,踮脚拍了拍李聿的肩膀,感慨:“你的学问真是大大的好!”

李聿没说话,低头把软管盘好,放回原位。

宋双榕跟在他身后,又问:“那这个,温、温风气候会下雪吗?”

“温带季风气候,”李聿纠正,“会。”

“太好了,”宋双榕很高兴,“希望我走之前能下一次雪,我想打雪仗,还想堆雪人。”

这番话警醒了李聿,宋双榕是会走的,会离开这里,回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家。

李聿再次感到焦急。

浇完院子,两人回客厅。

除去那篇毫无头绪的作文,李聿的作业早已完成,但他受命教导宋双榕,于是也坐在茶几一侧。

讨厌数学的宋双榕自然先开始做语文作业,一本寒假作业写得很快,也很认真,遇到难以定夺的题目,他低语几声,像在背诗,而后又继续动笔,并不需要李聿辅佐。

中途,家里的座机响了,李聿起身去接。

“您好,我找李聿。”

“我就是。”

“太好了,你在家!”电话那头是李聿的同桌庄飞。

“快快快,十万火急,我妈下午要检查我的作业,”庄飞说,“好几题的答案都‘略’了。”

自和庄飞做同桌,每个假期及周末,李聿都能接到类似的求救电话,他习以为常,询问是哪几题,不需再看题目,便能完整复述解题过程。

“等会儿,你说慢点,我跟不上。”

所有题目解答完毕,庄飞感激地说:“谢了,好兄弟,开学请你喝汽水儿。”

结束通话,李聿盯着听筒看了几秒,才重返茶几处。

通话时间过长,宋双榕已经完成语文作业,正面对数学卷子抓耳挠腮。

李聿坐回茶几旁,不动声色地观察宋双榕,见他咬咬笔头,慢慢在卷子上写下一个数字,一秒后又用橡皮擦掉,拂开橡皮屑,郑重写下另一个数字。

宋双榕的数学题做得慢且犹豫,但李聿在一旁翘首以盼,也没有等到宋双榕向他求救,喊“SOS”。

李聿起身接水,路过宋双榕身后时,低头看他正做的题目,友善提醒:“选A。”

笔尖顿了顿,宋双榕仰头看他一眼,转过身,把“C”擦了,在括号里写“A”。

“谢谢。”他小声说。

“不用谢。”李聿放下水杯,坐到宋双榕身旁,指了指上一题,“这个应该选C。”

“哦。”宋双榕的声音更小了,额头几乎抵在卷子上。

艰难地做完选择题,来到看图计算,宋双榕用手指划过题干,一字一字地读:“车上原来有15人,中途下车9人,又上车2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他读了两遍,而后开始认真数插图汽车里的人数。

“不能这样直接数,要列式计算。”李聿说。

“为什么不能?”宋双榕不听,继续数,得出“6”,写在试卷上。

“不对,是‘8’,下面这题是‘12’。”

宋双榕忽然站起来,大声说:“我自己会算!”

“但是你都算错了。”李聿平静指出。

“你、我……”宋双榕大口大口呼吸。

李聿想是不是写作业太久,宋双榕饿或渴了,因此不高兴,正想起身去橱柜拿些零食给他,却被宋双榕两掌并拢,用力推翻在地。

“不用你管!”他吼完,赤脚冲出客厅,跑进院子里。

【08】

李聿不明白宋双榕为什么不高兴,为什么推李聿,又为什么说“不用你管”。

室外温很低,李聿迅速去寻找宋双榕,花园空旷,但李聿转了两圈,都没有找到宋双榕。

确认过铁栅栏的门是锁住的,宋双榕还在院子里,李聿稍稍放心,叫他的名字。

“宋双榕。”

“宋双榕——”

没有回应。

无限的焦急中,李聿想到宋双榕夺门而出的神情与语气,猜测他除了不高兴,或许还在生气。

宋双榕是很活泼,性格很好的人,除李聿所见所闻外,他的父母也常夸奖宋双榕乖巧、可爱、机灵,李聿还从父母口中听闻宋双榕在游学团队中颇受欢迎,每当这种时刻,李聿心中的烦恼便多一分。

宋双榕的黄色小水壶还放在台阶上,明明早上浇水时一切都还是好的,写语文作业时也是好的,直到写数学作业——难道是因为提前揭晓了数学题答案?

李聿本人是十分享受解题过程的,设身处地地想,如果被人直接告知答案,他也不会感到开心。

原因正是如此,李聿推断。

他懊悔于自己的疏忽与冲动——因告知同桌庄飞答案,被称作“好兄弟”,他便急切地想通过这一捷径,获得宋双榕的认可。

实在是不该。李聿对着花园说:“宋双榕,你在哪里。”

仍是无人回应,但角落里,那棵凋零的树旁,传来小小一声喷嚏。

李聿立刻前往,果然看到缩在树后的宋双榕,头埋在膝盖里。

“宋双榕。”李聿也蹲下去,只看到他的发旋。

“你走。”宋双榕的声音闷闷的,不似在客厅时那般有力。

“宋双榕。”

那颗头埋得更低,声音也更闷,“你走,我是一棵树,我不跟你说话。”

“宋双榕,你别生气,我不该告诉你答案,”李聿检讨自己,做出承诺:“以后不会了。”

宋双榕不动,也不说话,在李聿犹豫是否能够触碰他之际,他终于抬起头,看向李聿。

“李聿,你是不是觉得我很笨?”他问得很慢。

“我没有。”李聿当即否认,下一秒,他看到宋双榕眼睛很红,睫毛是湿的,还有细细的水从他的眼眶不断下流,滴到膝盖上,裤子湿了一小块。

——他在哭。

意识到这一点,李聿瞬间慌乱起来,叫宋双榕的名字,说“你别哭”,又伸出手想帮他擦去眼泪。

但被宋双榕躲开了,“你就是觉得我笨!”

“我妈妈也说我笨,我就是一个数学笨蛋,大笨蛋!”

“不是,你不是,”李聿强调,又说:“你别哭。”

“我没有哭!”宋双榕用手背抹去眼泪,抽噎了一下,鼻息急促:“我是在给自己浇水。”

李聿很少有这样不知所措的时刻,他既想帮宋双榕擦眼泪,又想把他带进房间,手忙脚乱,几番挣扎,最后说:“对不起。”

宋双榕用红红的眼睛瞪他:“你为什么对不起,你这么聪明,什么都会。”

“我不聪明,”李聿抬了抬手,放在他脸侧,但不敢真的碰上去,实话实说:“我不会写作文。”

“真的吗?”抽噎声顿住。

李聿看着宋双榕,认真点头,“真的。”

许久,宋双榕眼睛里的水停下了,“好吧,我不说你笨,你也不许说我笨。”他吸吸鼻子,“心里也不许说。”

“好。”李聿如释重负,再次强调:“你不笨。”然后帮他把脸颊上的泪擦了。

宋双榕光脚踩在石板上,脚趾已经冻到失色,犹豫了一秒,李聿又握住他的紧攥的手,劝说:“回去吧,你很冷。”

“你先回去,”宋双榕蹲在原地不动,“我想继续当树。”

“这里气温太低,”李聿毫无办法,只能通过论证,恳切地请求,“你是来自亚热带的树,需要温暖的环境才能长大。”

“宋双榕,还是回去吧。”

宋双榕盯着李聿看,像在思考他话中的真伪,最终被说服,回答“好吧”,“但是我的腿麻了,站不起来,你等等我。”

“我背你。”李聿说。

他反手拉过宋双榕的胳膊,搭在自己肩上,稳稳地站起来。

宋双榕的胳膊很细,人也轻轻的,却很用力地环住李聿的脖子,呼吸扑在李聿耳边。

走出几步,他小声说:“李聿,我也对不起,不该做错题还对你发脾气。”

“你很好。”他评价李聿。

李聿的脚步停了,想问“那可以和我做朋友吗”,又想,应该不可以。

因为语文老师说,有好朋友陪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而他却让宋双榕哭了,哭得非常伤心。

李聿沉默下去,背着宋双榕,一步一步地、沉重地走回房间。

【09】

宋双榕哭累了,提要求说想看动画片。

李聿把茶几上两人的书本收好,打开电视机为他调台。

“不看这个。”

“哪吒传奇我看过了。”

“换一个。”

……

李聿尽职地在每个界面停留五秒钟,供宋双榕选择。

调了七个频道后,宋双榕喊停,决定:“就看这个《鼹鼠的故事》。”

李聿只在幼儿园之前看过动画片,并不热衷于此,但还是坐在宋双榕身旁一同观看。

这部动画片每集时长很短,两集过后,宋双榕说:“李聿,你好像这个鼹鼠。”

“睡在一个整齐的山洞里,很聪明,很善良。”他说完,自己笑起来。

李聿看不出他和这只黑黑的生物哪里相似,但宋双榕的笑容令他感到幸福,所以没有反驳。

电视自动播放到下一集,讲鼹鼠在雪后堆了一个雪人,它和雪人一起玩耍,但天气变暖,雪人逐渐融化,鼹鼠只好将雪人送上雪山,下山后通过望远镜看雪人。直到第二年寒冬之际,鼹鼠与雪人才得以重逢。

或许是触景生情,宋双榕又消沉下去,暂停了节目,告诉李聿:“老师说,我们就要回家了,我今年可能看不到雪了。”

李聿的心情也变得沉重与灰暗,他不确定明年冬天,宋双榕是否会像雪人一样,重新回到像鼹鼠的李聿身边,他只知道宋双榕的家很远很远,是拿望远镜也看不到的。

两位小学生陷入各自的伤感中,动画片难以为继,宋双榕重新做数学题,他向李聿请教时,李聿就出声教他,不请教时,李聿就坐在一旁看。

直到晚饭时,父母察觉两人的端倪,妈妈问:“怎么了,都不开心,吵架啦?”

不是吵架,李聿想,是他单方面把宋双榕弄哭了。

但宋双榕却摇摇头,说:“阿姨、叔叔,我走之后会想你们的,很想。”

宋双榕没有提李聿的名字,那就是不会想他,李聿背哭过的宋双榕回房间时,就已经设想过最坏的结果,因此较为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只是心脏的某处像被用手按了按,喉咙很堵,他有一点呼吸不畅。

“我吃好了。”李聿放下筷子,离开餐厅。

当晚九点,李聿的房间门被敲响。

他说“请进”,然后看到抱枕头站在门外的宋双榕。

李聿的心头仍一片阴霾,但是这一天结束前再见到宋双榕,又让他感到轻松和舒适。他想,是否应该再向宋双榕道一次歉,或许能搏得一个被想念的名额。

“宋双榕。”

“李聿。”

两个人同时出声,李聿先停下,问:“怎么了?”

宋双榕咬了咬嘴唇,“我今天可以和你一起睡吗?”

“不是因为我一个人睡害怕。”他又补充。

无论什么原因,李聿不会拒绝宋双榕,他说:“好的,请进。”

宋双榕抱着枕头,从床尾登上李聿的床,熟练地躺在他第一天来时午睡的位置,为李聿空出四分之三的面积,拍了拍:“你不睡吗?很晚了。”

这一次李聿没有拒绝,拧灭台灯,走到床边,轻轻平躺下来。

这是自有记忆以来,他第一次与人同床共枕。闭上眼睛后不久,也许一分钟都不到,有什么在他眼睛上方挥动,因为壁灯没有关,那阴影分外明晰。

李聿睁开眼,看到宋双榕的一条胳膊,他侧卧向李聿,眼睛弯弯:“你怎么还真的睡了呀?”

和他对视几秒,李聿问:“怎么了?”

宋双榕摇了摇头,但安静不过两秒,他又笑了:“李聿,你真的很像鼹鼠。”

“鼹鼠也是这样睡的。”边说,边模仿李聿,直直地平躺过去,双臂贴在身侧。

李聿没有发表意见,望着天花板,计算余下能和宋双榕相处的时间,忽然听到重重一声叹息。

“唉,吃过饭我特意看了天气预报,这里明天不下雪、后天也不下雪。”

而后天之后的那天,他就要离开了。

李聿“嗯”了声,转身面向宋双榕,没再犹豫:“宋双榕,你还生我的气吗?”因为生气,所以不会想他。

“啊?”宋双榕也转过身,和他面对面,“为什么生你的气啊,你又不是雷公电母,不下雪也不能怪你。”

李聿道歉的腹稿被打断,宋双榕没有留给他自省的机会,又说:“不过没关系,等我二年级的时候再来,就能看到了。”他万分憧憬,“到时候你四年级,我们还可以一起玩。”

反应片刻,李聿读懂他的话,不确定地问:“你、你明年还会来吗?”语句少有地出现磕绊。

“会啊。”宋双榕点头,看上去很软的头发在枕头上蹭出静电,飘在两张稚嫩面孔间,又被他武力镇压下去,“老师说表现好的人下一次还可以参加,所以我好好表现了,而且你爸爸妈妈也说欢迎我再来。”

明年,明年,明年再来。

李聿喜欢一切明确的,有期限的计时词汇,他此刻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全、开心、喜悦、幸福,千言万语,最后对宋双榕说:“欢迎你再来。”

“那今天吃饭你为什么提前走了,你爸爸妈妈以为我们吵架了。”

“我写作业。”李聿没有说实话。

“你的作业还没有写完吗?”宋双榕追问。

“嗯,还有一篇作文。”这是实话。

宋双榕长长地“哦”一声,热心道:“如果有困难,我可以帮助你,我的语文很好。”

他说话时,很认真地看着李聿,竟看上去十分可靠,无所不能。

于是李聿问:“宋双榕,可以和我做朋友吗?”

【10】

在等待宋双榕回答期间,李聿怀疑他周围或存在黑洞,扭曲了时间与空间,因而时间变得很慢。

计不清过了多久,宋双榕眨了眨眼,慢慢“啊”一声,“可是,我们本来就是朋友啊。”

一切又恢复秩序。

李聿感到难以置信——宋双榕竟然真的答应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重新确认,再次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如果幸福可以计数核算,李聿将是此刻地球上最富有的人。

他郑重地说:“谢谢。”

“不客气。”宋双榕礼貌回复,又后知后觉,“谢什么呀?”

但这疑问很快被他抛到脑后,“你还没有说你的作文遇到了什么困难,等我走了,就来不及帮你了。”

“没有困难了。”李聿说。

“你又会写了吗?”

“嗯。”

“我就知道你很聪明的,鼹鼠。”

宋双榕又讲起李聿离席后,他和李聿的父母在餐桌上的谈话。

“我喜欢你爸爸妈妈的学校,以后也想上这个学校,但是他们说北华大学更好。”

“是吗?”他问李聿。

“嗯。”

“你会上北华大学吗?”

“会。”

宋双榕做出决定:“好!那我以后也要上北华大学,我们一起上!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做作业!”

李聿说:“好。”

终于说到困了,宋双榕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李聿支起上半身,把壁灯关了,只留一盏小夜灯。

重新躺下时,他看到宋双榕仍睁着眼,强打精神的模样,于是又问:“怎么了?”

“李聿,我决定把你升级成我最好的朋友。”宋双榕宣布。

李聿的动作停了停,“好的,”他习惯性平躺,躺下后,又转向宋双榕,“谢谢。”

宋双榕的眼睛忽然睁大了,在昏暗的环境里仍是很亮,他表情不满,声音也大:“那我呢,我是你最好的朋友吗?”

“我只有你一个朋友。”李聿说。

“啊,啊?哦。”

宋双榕停下了,声音恢复正常,确认道:“那,那就是我也是你最好的朋友吗?”

“是。”

“明年也是?”

“明年也是。”

“上大学也是?”

“一直是。”

“哦,那我也一直是,一直、永远都是。”

原来拥有朋友是这种感觉——李聿终于不耻于承认自己的语文成绩不好,他没有存储比幸福更高等级的汉语词汇,但或许可以用具体事例尝试形容——如果身边真的存在黑洞,李聿会毫不犹豫地跳进去,以此来终止时间,将此刻膨胀为永恒。

但很遗憾,宇宙黑洞并不存在于普通房间,时间膨胀也不会发生在一个小学生身上,李聿只能依凭小夜灯的光线,努力看清楚宋双榕、看得久一点。

宋双榕离开北华市的那天,北华市天气阴且伴随小雨,气温湿冷,宋双榕又穿上他来时的那件白色羽绒服,如雪人一般挪上大巴车。

像第一天他挥手叫李聿一样,这一次,他依旧挥手,叫:“李聿——”

大巴车很高,宋双榕扒住窗框,向下叮嘱:“你不要忘了,我们说好的,好朋友,一直是——”

“好。”车开了,李聿也挥了挥手。

“宋双榕,明年见。”

车开出去不远,落在身上的雨滴变得轻飘飘,李聿抬头看,下雪了。

他望向车尾,希望宋双榕没有立刻靠窗睡着,这样就能看到雪。如果睡着也没关系,因为明年,他还会回到这里。

【附录】

李聿在作文《我的朋友》中,介绍了宋双榕的生平及爱好,罗列了他与宋双榕相处的三件事,依次为:宋双榕吃雪饼、他和宋双榕一起看动画片《鼹鼠的故事》、两人约定共读北华大学,并说明了自己的心情。

最后写:至此,宋双榕成为我唯一的、最好的朋友,我将和他荣辱与共、不离不弃。

作者感言

钱塘路

钱塘路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