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0页 《福音散文》题解

彩画集:兰波散文诗全集 [法]兰波 3346 2024-07-07 00:16:23

福音散文三节并不是兰波拟定的题目。因说福音书耶稣行奇迹事故名。第一节“撒玛利亚”与第二节“加利利”原手稿是写在《地狱一季》第一部分《坏血统》草稿纸张背面,第三节“毕士大”写在《地狱一季》第二部分《假皈依》(后改为《地狱之夜》)草稿纸张背面。《地狱一季》写于一八七三年,诗人将《地狱一季》修订重抄送出排印,草稿留下,因此福音散文三节原手稿得以保存下来,并可断定也是在一八七三年与《地狱一季》同一时期写成。据兰波研究学者皮埃尔·珀蒂菲兹证明这三节福音散文是在计划写《地狱一季》前写成的,故写作日期应定在一八七三年三月之前。这三节散文原手稿字迹难以辨认,多有涂改,当今版本中确定的文本系由布伊阿纳·德·拉科斯特订正,保罗·哈特曼(Paul Hartmann)在他的善本书社版本中又加改善而成定本。

这三节原稿原属魏尔伦所掌有。后魏尔伦曾将兰波手稿交托给他的朋友卡扎尔(Casals),以期将之转交瓦尼埃,兰波全集最早即由瓦尼埃出版,但这三节散文当时并未收入。其中第三节“毕士大”经帕泰尔纳·贝里雄于一八七九年九月一日一期《白封面》杂志上发表。另两节由H.马塔拉索(H.Matarasso)和布伊阿纳·德·拉科斯特于一九四八年一月一日在《法兰西水星》杂志上刊出。长期以来,人们对原稿上毕士大一词误读作“这一季节”,因而认为这一节文字是《地狱一季》引言,这一误解是由布伊阿纳·德·拉科斯特纠正的。“毕士大”一节在一九四六年版七星丛书全集本中列为《彩画集》最后一篇,一九七二年新版七星丛书全集本已予改正,另列为《福音散文》。

撒玛利亚、加利利均为今巴勒斯坦地区古代地名、城市名,毕士大在加利利,耶稣本为加利利人。第一节中说撒玛利亚信奉新教,这是有意利用时代错误暗指十九世纪工业资本主义英国,诗中“背信弃义”一词,似出于法国指称英国的惯用语la perfide Albion,可以为证。泉水边的女人事见《约翰福音》第四章,说耶稣去加利利经过撒玛利亚,“于是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在那里有雅各井。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时约有午正。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来打水。耶稣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那时门徒进城买食物去了。撒玛利亚的妇人对他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耶稣回答说:‘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妇人说:‘先生,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从哪里得活水呢?我们的祖宗雅各,将这井留给我们,他自己和儿子并牲畜也都喝这井里的水,难道你比他还大么?’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妇人说:‘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么远打水。’耶稣说:‘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妇人说:‘我没有丈夫。’耶稣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你这话是真的。’妇人说:‘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

关于第二节,见《约翰福音》第二章:“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说:‘母亲,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耶稣就拿绳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因此犹太人问他说:‘你既做这些事,还显什么神迹给我们看呢?’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犹太人便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么?’但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所以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就想起他说过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又见第四章:“耶稣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他从前变水为酒的地方。有一个大臣,他的儿子在迦百农患病。他听见耶稣从犹太到了加利利,就来见他,求他去医治他的儿子,因为他儿子快要死了。耶稣就对他说:‘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那大臣说:‘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耶稣对他说:‘回去罢,你的儿子活了。’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正下去的时候,他的仆人迎见他,说他的儿子活了。他就问什么时候见好的。他们说:‘昨日未时热就退了。’他便知道这正是耶稣对他说‘你儿子活了’的时候;他自己和全家都信了。这是耶稣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迹,是他从犹太回去以后行的。”

关于最后一节毕士大,见《约翰福音》第五章:“……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池子,希伯来话叫作毕士大,旁边有五个廊子。里面躺着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在那里有一个人,病了三十八年。耶稣看见他躺着,知道他病了许久,就问他说:‘你要痊愈么?’病人回答说:‘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耶稣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来走了……”

 

《“通灵者”书信(二封)》 

兰波致乔治·伊藏巴尔[1]

一八七一年五月[十三]日,夏尔维尔

亲爱的先生!

您如今再度是教授了。人对社会是负有义务的,您曾经这样对我讲过;您已经进入教师行列:您现在是走上坦途正道了。——我也一样,我坚持我的原则:我自己仍然犬儒主义地依然故我。我要把学校那批蠢材校友都发掘出来:一切我能想出的愚蠢、污秽、恶劣,不论是在行为方面还是在言谈方面,都归在他们名下:让他们拿啤酒和葡萄酒[2]来报答我吧。Stat mater dolorosa, dum pendet filius,[3]——我对社会负有义务,这是公正的;——我是正确有理的。——您也是如此,以今日来说,您也是正确有理的。实质上,您之所见,按照您的原则,只有主观的诗:您顽强夺回大学那个喂牲口的喂料槽就证明了这一点。——请原谅!您毕竟永远是一个无所为也不想有所为的心满意足的人。您的主观的诗永远是极其枯燥无味的东西,这一条还没有包括在内。我希望有一天,——许多人同样期待着这种东西,——我在您的原则范围内也看到客观的诗[4],我对待这种诗比您要真诚!——我将是一个辛勤的工人:当疯狂的愤怒将我推向巴黎的战斗,也正是这样的思想在吸引我,——可是,我提笔给您写这封信之时,有多少工人在巴黎战死![5]现在,工作,不行,不干;我罢工了。

现在,我要尽最大可能使自己狂放无忌。为什么?我要做一个诗人,并且努力使我成为通灵者[6]:您根本不会理解,我几乎无法对您解释明白。此事涉及如何打乱一切感觉意识,以达到不可知[7]。这样的痛苦是骇人听闻的,但必须做一个强者,必须是天生的诗人,我认为我是诗人。这决不是我的错误。说我在思考,那是假的。应该说:人们在思考我。——文字游戏,请原谅[8]。

“我”是一个他人。木材自认是提琴,那有什么办法,头脑简单的人,他们对他们全然无知之事妄自吹毛求疵,活该!

对我来说,您不是教育者。下面是我送给您的一首诗:也许,按照您的说法,是不是属于讽刺诗之类?是不是诗?出自奇想,一向如此。——但是,我请求您,既不要拿铅笔在字下划出着重线,也不要费心多去想它:

被处决的心[9]

我的悲伤的心在船艉后恶心呕吐

……

本意这并不是什么也不说。——回信寄:德韦里埃尔先生[10]转阿·兰。

衷心地问候。

阿尔·兰波

杜埃(诺尔省)

德·拉贝伊-代-尚路27号

乔治·伊藏巴尔先生收

* * *

[1] 兰波一八六五年进入故乡的夏尔维尔中学,一八七〇年升入修辞班,与修辞班教师乔治·伊藏巴尔(Georges Izambard)结成深切友谊,有些方面受到他的影响,一八七〇年至一八七一年他两度离家出走,都与这位老师有联系。

[2] 葡萄酒(原文filles,本意为姑娘),诗人故乡阿登地区习语,意为大杯(大啤酒杯容量)的葡萄酒,而法国卢瓦尔流域的习语,意指小瓶(容量为普通酒瓶的一半)葡萄酒。

[3] 《圣母痛苦经》拉丁经文,意曰:痛苦的母亲伫立在侧,眼见她儿子被吊死(此处所引与原文有出入)。

[4] 关于客观的诗,参见下文:“我是一个他人。”诗人在这里将客观的诗与主观的诗相对比。

[5] 指巴黎公社起义工人群众。兰波一八七〇年两度出走不成,返回故乡(是时正当普法战争,故乡此时已处在普鲁士的炮火之下),曾在夏尔维尔市图书馆大量阅读蒲鲁东、圣西门、巴贝夫的社会主义着作,十八世纪小说,有关神秘主义书籍等,同时开拓诗的新领域,写有许多诗作。一八七一年二月二十五日兰波第三次在巴黎公社街垒战时期出走巴黎。他在巴黎街头,忍饥挨饿,无所投奔,有半月之久,曾一度参加巴黎公社起义军,后又离开巴黎,步行返回夏尔维尔。回来以后,曾起草一份《共产主义政体计划》(Projet de constitution communiste),此件今已不存,当时曾给他的朋友德拉阿伊读过。再后,便写出此处所附的致伊藏巴尔、德莫尼的两封着名书信,史称“通灵者书信”。

[6] 通灵者(Voyant),次一级的先知。

[7] 不可知(l'inconnu):也是波德莱尔诗中一个重要观念。

[8] 兰波写到这里收笔。有关这一段所述见两天之后另一封致保罗·德莫尼信。

[9] 《被处决的心》(Le c?ur supplicié)。写于一八七一年五月,七星丛书一九四六年版全集本收有此诗,题为《被掏去的心》(Le c?ur volé)。每行十音步,每节八行,全诗三节共二十四行,abaaabab韵。

[10] 德韦里埃尔是兰波的小学教师。

作者感言

[法]兰波

[法]兰波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