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四十四章 《麦苗》 平行番外 (二十三)完

麦苗 WingYing 2845 2025-08-14 07:39:47

后来,他们回到了城里。

陈藜带着麦苗去办落户,户口下来后没过几天,房子就批下来了。整个程序过得很顺利,主要是跟上面的都打了招呼,赶在他到岗之前,先把自己的小家给安顿好了。

他们分到的房子,就在大院里去年刚盖好的楼里。那里水电供应齐全,墙上的油漆都是崭新的,看起来整洁明亮,只要买好了家具摆进来,就能直接拎包入住了。

他们也就两个人,东西再多也多不到哪里去,一起整理了半天,只装了一辆小货车,就从招待所搬到了新居去了。

傍晚,陈藜走到门外纳个凉,蓦地听见一声:“陈同志。”

陈藜抬眼一看对门儿,居然是虞少棠。

虞主任正倚着走廊上的围栏,两指夹着烟,挑一挑眉,也觉得有些意外。

“虞主任。”陈藜朝对面喊了一声,“这么巧,原来咱俩还是邻居。”

虞主任也隔空附和:“凑巧了。”接着问,“吃了没?”

“还没呢,刚做好饭。”

“另一半做的?”

“哪能,我家都我做饭。”陈藜反问他,“你呢?吃过了?”

“还没,正愁着。”虞主任抖抖烟。

“粗茶淡饭你要是不嫌弃,上来我家吃。”

“我家两张口,怎么好意思——”虞主任笑着说,“这样,我前天买了一瓶洋酒,给你们带过去。”

一聊完话,陈藜又赶紧进厨房里,琢磨着多炒了两道菜。

麦苗听见有客人要来,也忙进忙出的。他摆好碗,又抓一把筷子:“一、二……”他数好八根,放在碗边。

他一脸高兴地餐桌上整齐的碗筷,心里想,苗苗可真能干啊。

这时候,门口传来敲门声,没等陈藜喊他,麦苗就一溜烟儿地跑去开了门。

虞少棠拿着一瓶酒,站在门外。

他身旁跟着一个少年,肤色偏黑,五官很深邃,个头高高瘦瘦的,可和虞主任站在一起,就显得有些单薄了,像一头还未成年的小豹子。

“同志,叨扰了。”虞主任一眼就认出麦苗,他客气地打了声招呼。陈藜听到动静,也走出来了,虞主任就一并向他们介绍:“这是我的养子,孟安。”

孟安唤陈藜一声“叔”,对着麦苗叫了一声“哥”。他们这个部队大院,还有好几对像陈家这样的夫妻。

一般上,比自己年长许多的就叫“叔叔”,年轻一点的就叫“哥”。

孟安的手里抓着一个透明袋子,里面还有两条小金鱼。

陈藜邀他们上桌,这一顿饭,也算是吃得宾主尽欢。

饭后,两个大的拉了两把藤椅,坐在门外的廊道上抽烟。

陈藜找出了两个搪瓷杯,虞少棠一压开瓶器,打开了洋酒:“老陈,来。”以后就是街坊了,称呼自然也改了。

陈藜呷了一口:“香是香,就是不够滋味,可以再放放。”

“你也懂红酒?”

“我瞎说说。”

两个人拿搪瓷杯装红酒,品得有滋有味。

门敞开着,两个小的一起待在客厅里。

麦苗找到了个玻璃罐子,孟安把袋里的水连着小金鱼一口气倒进罐里。

麦苗蹲在桌子前,两眼盯着金鱼看:“它、它们,吃什么?”

“鱼料。”孟安从兜里抓了一包鱼饲料出来,“吃完了再买。”

麦苗“哦”地应了一声,他又问:“喂……喂多少?”

“随便。”孟安提醒道,“别喂太多,它们很笨的,给多少都吃,会撑死的。”

麦苗一听这话,那可不得了了,他看着这两条小笨蛋,顿时产生了一种沉重的使命感。

外头,陈藜虽然有一句每一句地聊,一双眼却看着屋里的动静。

他问:“他不是汉人?”

“嗯。”虞主任嘴里吐着烟,“我从山里带回来的。”

“十六岁?”

“十七,在部队待一年了。”虞主任在白烟里眯了眯眼,“十三岁起就跟着我,小时候很听话。”

陈藜弹一弹烟:“现在呢?就不听你话了?”他的眼睛还望着屋里的一对小年轻。

“肚子,怎么——这么大?”

“哪一只?”孟安问。

麦苗指着其中一只:“呐,你看……”他想到什么,睁大眼睛,凑到孟安面前说,“它是不是有娃娃啦?”孟安却突然一退,跟青年拉开了距离。

只看,他皱皱鼻子:“哥,你身上的味儿太冲了。”他还保留着山里人的个性,说话直白诚实。

麦苗一愣,他扯一扯衣服,低头闻了闻。

这时候,外头有人喊了一声“孟安”,少年就回过头,朝那一头叫了声:“干爹。”然后就爬起来,头也不回地走出去了。

晚上,陈藜把碗给洗了。

他收拾好了,要走回房间时,听见哗啦啦的水声。

浴室里,麦苗坐在小凳子上,正光着身子在洗头。他听见拉门的声响,抬头就看见陈藜进来了。

麦苗“啊”了一声,说:“苗苗、洗澡呢……”

陈藜说:“一起洗。”

他直接一抬胳膊,脱去了上衣,接着就拉起麦苗。

麦苗脸红红地让他亲了几记,陡地仰起脸,唤道:“哥……”他像是难以启齿地问,“我……臭不臭?”

陈藜微微一顿。他像一条大狗,鼻子凑到麦苗的脖子嗅一嗅。

——哪里臭了?都是他的味儿!

麦苗咬一咬唇,着急道:“到底臭不臭嘛?”

陈藜唆了一口他的脖子:“香。”他把人用力往怀里一带,蹭上自己的气味,咬牙说,“苗苗香死哥哥了……!”

***

一周后,陈藜就到岗了。

陈藜去上班的时候,麦苗就待在家里,等他熟悉了这一带以后,就自己出门去买东西了。

他跟着陈藜,学会了很多东西。就算陈藜不在家,他也能把他们的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就是陈藜还不让他开火。

因为单位离得近,陈藜常常中午会回来,陪着麦苗吃中饭后再去上班。

晚上,他要是不必加班,就一定会回来做饭,他还在家里安了一条电话线,有啥事儿不能按时回家,都会记着和家里人交待一声。

这里的街坊邻居不像村里的那样,大家表面上都客客气气的,不会太打听别家的事情。然而,他们私下里都说,陈家的这一对长得很有夫妻相,一看就知道是两口子。

除此之外,跟陈家来往最多的,就是虞主任和他干儿子了。

孟安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送一包鱼料来。

麦苗每次都数好十颗,从来不敢给多了,生怕把两条金鱼给喂死了。

天气转凉,感觉秋天还没过去,冬天的脚步就跟上了。

转眼,麦苗已经在城里生活有半年了。他会的事情越来越多,还知道怎么一个人乘公交车了。

他的眼界也开阔了,不会再因为一点小事就大惊小怪。但是,他依然对许多事情充满着好奇心。就像卢老师说的那样,尽管他学得慢,但是从不排斥学习新的事物。

这一天,麦苗到天台去收衣服的时候,听见了一段悠扬的音乐。

他从上头往下看,在对面的大楼里,有几个人在跳舞。

麦苗抱着衣服,站在那里看了很久。

一直到晚上,麦苗都心不在焉的,躺进被窝里的时候,嘴里还哼哼着。

一双手搂了过来,热气拂过耳畔:“还不睡?”

麦苗转了过来,黑暗里,他望着他的男人。陈藜静静地看了他一阵,然后坐起来,打开床头的灯:“苗苗,怎么了?”

麦苗也慢慢地爬起来,叫了一声:“哥。”

麦苗对陈藜诉说他的感觉。

他说得很模糊,如果一般人来听的话,搞不好还以为他正在胡言乱语地说傻话。但是,陈藜却听明白了。

翌日,陈藜正好不必上班,他带着麦苗,去了一个舞蹈班。

那是麦苗头一次真正地接触到了另一个美妙的世界。他虽然不聪明,却也拥有鉴赏“美”的能力,并发自内心地为它而感动。

这一刻,麦苗找到了,除了陈藜以外,他生命中的另一个意义。

年底的某一天,有人来敲门。

麦苗打开门,看见孟安站在门外,背上还背着一个军旅包。

孟安把几包饲料给他,跟他说吃完了去哪个弄堂买,一毛钱一包,还告诉他别被坑了。原来,孟安自己交了申请,还没过年就要出发去甘肃了。

他只交待了一句话:“我干爹老不好好吃饭,麻烦您帮我跟叔说说,让他骂一骂他。”

孟安这一走,不知道啥时候会回来。

沪城的冬天,跟北方不一样,是十分潮湿阴冷的。

陈藜托熟人从首都买了电暖器带回来,那东西比烧炉子来得方便,也安全得多。临近过年的时候,舞蹈班的课也暂时停了,麦苗有更多空余的时间在家里。

麦苗拿着一把剪子,他买了红纸回来,照着陈藜画的线条剪窗花。

他们刚搬到这个房子的时候,屋里还有些空旷,后来的日子里,犹如燕子衔草筑窝,东西一样样地添置进来,有皮制的沙发,甚至还有冰箱、洗衣机等等。

时间长了,这里越发有一个“家”的样子了。

到了点,陈藜就回来了。

麦苗听见开门声,就忙放下东西跑到门口来。陈藜解下围巾,挂在门后,急不及待地说:“苗苗,你来看看。”

男人神神秘秘的,从包里拿出一个黑色盒子,放在客厅的桌子上。麦苗现在的见识可多了,他知道那是什么,他在舞蹈班见过,那是一个卡式录音机。

陈藜拿出一个卡带,放进去,摁下了按键。

磁带悠悠地转动起来,响起了让人熟悉的旋律。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

“我爱你有几分。”

麦苗的嘴角慢慢地扬起来,他想起来这一首歌了。

应该说,他过去只听了一遍,后来就再也没有忘过。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客厅的灯被关上了,只留了一盏小桌灯,盖上一条红丝巾,映射出浪漫的灯光。

陈藜执起他的一只手,胳膊环过他的腰。

“我的情也真,我的爱也真。”

墙上,挂着几张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

在这个照片墙里,还夹着一张潦草的素描。那是一片金黄色的麦田,还有故乡的风,以及他们共同认识的人。

“月亮代表我的心。”

——完——

作者感言

WingYing

WingYing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