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师,《玻璃鱼缸》已经在线上发布了,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故事呢,麻烦您转到个人微博,帮助宣传一下吧~”
林余按照编辑的要求,将宣传帖转发到刚注册不久的新账号上,随后有些紧张地点开了链接。
这次绘本故事展的主题是“独自”,主办方希望能结合哲学和心理学相关的科普,给生活在重压之下的年轻人带去一些心灵的慰藉。
正式的线下展览安排在今年冬至日,到时候所有参展绘本将出版成册,在展会上售卖,而在此之前,会先在官网上发布部分章节进行预热。
官网上可以发布弹幕,但并不是实时显示的,需要先通过后台审核。
林余一只手转着铅笔,试着刷新了几下,依然只看到预热海报发出时的留言。
门外忽然传来一声脆响,像是什么东西摔碎了。
大脑还没反应过来,身体已经先一步做出行动,站在了周令的房间门口。
周令站在书桌前,似乎刚接完电话,脸色看起来很差。
但他的事,林余自知帮不上什么忙,只好把注意力放在摔碎的杯子上,但最后连这样的小事也没做好,还让周令的心情变得更差了。
周令匆忙离开后,林余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目不斜视地进了周令的房间,尽量不看任何不该看的,也不碰任何不该碰的,只是将掉在地上的碎片捡走。
两块残片,看似裂开完整,实则合拢看时,伤痕处还留着缝隙。
林余蹲身找遗漏的小碎片,在地板上摸了半天,没摸到,反倒是起身时碰倒了桌角的台历,好在他眼疾手快,及时伸手接住了。
将台历摆回桌角时,林余发现,今天的日子被周令圈起来,在右上角的地方,标注了“完稿庆祝”几个小字。
不要自作多情,林余告诫自己。
可曲解好意,就是应该的吗?
周令辩解自己不是那个意思时委屈受伤的表情,不断在??林余脑海中浮现。
他蹲在地上,继续摸索不见的碎片,最终也没找到,却在起身时,将自己本就动摇的心,摸得更加柔软不定了。
在无法自控地作出更多联想之前,林余放弃寻找,带着两块缺失的残片,离开了周令的房间。
他回到小书房。
书桌上,手机屏幕还停留在展览首页。
林余没再尝试刷新,关掉页面,跳转回微博首页,发现左下方多了两个标着数字的红圈。
他先点进消息栏,被评论的数量和满屏的私信吓了一跳。
“好久没看到这么温暖的画风了,狗狗和小金鱼的故事也特别美好,喜欢喜欢~”
“不知道为什么,剧情画面明明都这么治愈,还是特别想哭,抽纸都被用光了呜呜呜——”
“作者大大,请问你的作品是手绘还是板绘呀,看起来质感好棒!”
“老师什么时候画下一本,已经等不及啦!!!”
“请问实体绘本什么时候出呢,会安排签售吗?”
“……”
林余惊喜又不安,在询问过编辑的建议后,小心谨慎地回复了大多数留言。
然而,新的留言还在不停冒出来,粉丝数量也变成了让林余感到不真实的数字。
他不得不先退出微博,缓解自己过速到不正常的心跳,以免头脑发热,在回复留言时打出不该说的话。
他又拿起了被放在一旁的铅笔,靠着椅背,望向窗外,拨动手指,让铅笔在指尖灵活地旋转。
在完成绘本的这段时间,他逐渐养成了转笔的习惯。
手里握着铅笔的时候,让他兴奋、痛苦、挣扎、期盼,也让他获得安全感。
但这时,所有的情绪都被打乱了。
很难描述这一刻的心情。
他没想过自己有一天可以画出这样的作品,更没想过会因此到这么多关注。
不,也许是想过的。
在那些被他遗忘的年幼时,当他握着水彩笔,或是捧着获奖证书时,也许曾天真的幻想过,未来有一天,能够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家。
但这样的幻想,即便不被遗忘,对于像他这样的人来说,脆弱得像是透明的洋葱皮,只会在成长的路途中逐渐枯萎,一层一层剥落,最终被遗忘,或是成为奔命之余一句“我小时候还这样那样想过”的笑料。
也许在其他人看来,他现在获得的,也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成果,却已足够让他欣喜,激动,又惶恐,不安。
他深知,这不是靠他自己就能得到的东西。
是周令在帮他。
他站起来,绕着小书房剩余不多的空隙走了几圈。
他试着回想了一下,竟然还记得这里一开始的样子——书柜里整齐的未拆封新书,架子上五颜六色的手工玩具包装盒,一切都很新,像声称随意翻阅,却又不允许读者私自拆封的书店,看起来温馨,靠近时却散发着无声的拒绝。
后来,周令把架子上的书跟盒子全都拆掉了,又不停往里面塞各种各样的东西,加上使用频率变高,房间里的陈设越来越乱,最终变成了现在拥挤的样子。
尽管林余始终在心里提醒自己,这里的一切,都是属于周令的,自己不过是暂时被留下,也总有一天会被厌倦,被驱逐。
可他同时又不可否认,现在周令大概率无法顺利在小书房里找到一本书,自己却清楚地知道每一块橡皮摆放的位置。
第七次走到摆放乐高小院的展示架时,林余想,也许他应该为周令做点什么。
不管周令为他做的这些,是处于什么样的目的,他都因此得到了好处,更何况还是他自己原本无论如何努力都得不到的东西。
于情于理,他都应该回报的。
可周令想要什么呢?
或者说,周令想要,而他能给的,是什么呢?
他想了很多,但他现在能做的,无非是帮忙收走碎片,或画一两幅不值钱的小画,这样拿不出手也说不出口的小事。
事实上,就连这样的小事,他也没做好。
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这样的废物呢?
回头想想,竟然就这样理所当然地,像蛀虫一样依附着周令生活了这么久。
林余低头看向自己的掌心。
长久地生活在室内,让他的皮肤变得更加苍白,只用握铅笔的手指,早已完全看不见遗忘生满粗糙硬茧的痕迹,柔软得让他陌生。
这些天,自己究竟是真的不在乎,还是一直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呢?
一道微弱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
既然已经活下来了,既然还要这样活下去……
要不要,就这样抓住机会,试试看,再好好努力一次呢?
大门打开的动静打断了林余的思绪,听声音,是李阿姨带着新买的菜来煮饭了。
林余忽然有了灵感,放下铅笔,向房间外走去。
李阿姨早把家里的两位当做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公子哥,反复确定后,仍满脸担忧地问林余是否真的不需要她留下来帮忙。
林余哭笑不得,又不知如何解释,只能更用力地点头,让她不要担心。但她离开时,脸上仍带着害怕林余把厨房炸掉的忧虑。
哄走李阿姨后,林余走向厨房,清点了一下岛台上新鲜的蔬菜和肉类,系上围裙,挽起袖口,摘下腕表,便开始熟练地料理。
他还记得周令喜欢哪些菜,李阿姨买的食材,加上冰箱里井井有条的囤货,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到底还是手生了,不知不觉,最后一道菜装盘后,再抬头,外面的天已经黑了。
他看了眼时间,距离周令平常到家还有一会儿,便将做好的菜全都放进保温箱。
他先是在客厅沙发上等了一会儿,又觉得这样未免太刻意,便到放映室,随便放了个电影。
不知不觉,片尾曲响起,林余连主角名字都没记住。
已经快到十一点,周令还没回来。
林余这时才想起打开微信,确定没有收到周令说不回来的消息。
只是这么晚,他大概也吃过饭了。
林余想了想,重新加了两道适合当宵夜的清爽小菜。
然而,等宵夜时间也完全过去了,周令依然没有回来,也没有给他发任何消息。
林余不想第三次看同一部电影,便靠坐在客厅沙发上,盯着茶几上的果盘发了会儿呆。
手机忽然响了一声。
林余拿过来一看,只是一条来自搜索引擎的新闻资讯,说本市初雪已在今天凌晨降临。
他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站在漆黑的窗口望了一会儿,什么也看不清,放弃了。
重新站在厨房,他犹豫了一下,要不要主动问问周令,但很快又意识到,不论周令是否会回来,这顿晚饭都不被需要了。
不合时宜的好意只会变成负担。
于是,他把保温箱里的菜拿出来,全部摆在岛台上,扫视了一圈,觉得没什么胃口,便一一倒进垃圾桶,然后将垃圾袋清理好,拿到了集中处理的区域。
将垃圾袋抛出时,林余不无遗憾地想,一口没动的菜全部丢掉,是有一些浪费。
不过周令大概也不会在意。
收拾完厨房,又进浴室收拾出了一身汗的自己,总算躺到床上,林余才发现自己其实已经很困了。
完全睡着前,他迷迷糊糊地想,等周令回来,要记得提醒他小心房间里没找到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