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89章

我,班主任,被迫营业 linnay 2808 2025-03-05 18:34:40

高松然思忖着:史明升他爸史杰,在运夏市食品卫生局都有广泛的人脉,更别提家里有钱,还有额度极大、可以用来上下打点的钞能力。

就这,史杰都查不出省厅里是谁要搞他的珍馐贵庭。而高诗静呢?单枪匹马一个人,唯一的驱动力是好奇心,居然也能给她查出,主导珍馐贵庭突击卫生检查的,是她继母张颖。

对于李运鸿的担忧,高松然相信,自己这位本家同学有机会发挥关键作用。

李运鸿脸上带着心满意足的微笑,离开了教师办公室。

社会实践一天下来,无论玩得多开心,回来之后也会累趴。

这天晚上,留在学校的住校生并不强制上晚自习,10班除了秦添、王宇、杜寒、曹毅四个人留在班上,其他同学都回了宿舍。

曹毅留在班上,却不是自习,只是因为宿舍里打游戏的室友们太吵——自从他开始走火入魔一样下围棋,宿舍里几个爱打游戏的室友想组队五黑,都喊不动曹毅了。

在外兴奋了一天,哪怕王宇都有些坐不住。平时,要不是晚自习课间太吵了,他能坐定三个小时都不带挪一下屁//股的。

今天不一样。高松然注意到,王宇似乎有些心不在焉,作业写到一半经常低头看手机,高松然也没太在意。

职业体验活动,名义上属于社会实践,实际上还是给孩子们一个集体出游、感受社会的机会。这样热闹的一天之后有些坐不住,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晚自习时,同学们在下面各自忙碌,高松然没有过多干涉。他自己备完了课,便又开始思考李运鸿的天赋词“不打”的含义。

他的初步判断是“不打自招”,这个词也是让他萌生了“10班刑侦小分队”主意的原因。不过现在,高松然又有了一个更妙的猜想:李运鸿能判断人有没有撒谎,不正让人联想到“出家人不打诳语”?

好巧不巧,李运鸿的父亲,年轻时还真当过几天和尚。

第二天,高松然从剧院小分队带队的马老师以及一些同学那里搜集到了更多的信息。

绝大多数令人感到非常乐观。例如顾凯兴结识了一位正经跟师父学过相声的演员,两人交流不断,相互学习。

比如林鹰,他用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先被非遗传承人其中一位无端歧视、无端讨厌,又因为他对玉罕族的美食文化有所了解,让在场的另外一位叫古阿子的老人仿佛找到了知音。

林鹰,美食?

10班有了葛希瑶这个嗅觉无敌灵敏的香水、葡萄酒鉴赏家,难道也会出一个味觉灵敏的同学?

马老师在剧院忙于照看自己的儿子,同时维持10班的秩序,他并不清楚林鹰和古阿子老人具体的交流过程。也就没有和高松然汇报。

在高老师面前,林鹰坦陈,自己从小就不好养,吃不惯在正常人眼中无比正常的正常食物,偏偏对少数民族偏门食品感兴趣。他和古阿子提到的几种玉罕族传统美食,也都是林鹰向往已久却无从品尝的东西。

和高松然说话的当口,高松然已经通过天眼,看到了林鹰的天赋——“无为”。

不对呀,如果“无为”正如字面意思上那样,若是非要在10班找一个最符合这个词第一印象的同学,有宠辱不惊的品质,肯定是吴震寰。

而林鹰根本不像这个性格的孩子啊。

高松然也没太多想,学生在自己面前说话,他不能心不在焉。给孩子看出来了,自己就不一定能得到孩子们同样的信任啊。

林鹰还说起他对食物口味的偏好,似乎并不仅限于国内的家常菜。

这种奇怪的习惯还发扬到了他对外国食物的探索之上。

在他初中刚毕业的暑假,林鹰父母带他进行了一趟为期两周的欧洲之旅。一家人在呆梨国呆了七天,各种风格口味的披萨饼、意面、千层面、烩饭、火腿、沙拉,还有提拉米苏等甜点,令人垂涎不已。

可林鹰觉得,也就那样。真正在他回国后都难忘又怀念的,是一种叫做盐渍沙丁鱼的开胃菜。

“我们一家人在水城吃了顿午饭,这鱼只是一道冷菜。我妈尝了一口,就不想动筷子了,我爸也是。可我吃完了那冷盘里的全部三条鱼,还觉得意犹未尽时,就直接把之前点的主菜蘑菇烩饭给退了,又点了两大盘沙丁鱼当主菜。我觉得酸酸甜甜的,非常爽口,我妈就觉得又酸又甜,尝不出个正经风味。唉,我和我们家人在美食这方面,简直毫无共同语言!”

酸酸甜甜。听了林鹰的讲述,高松然开始思考,倘若林鹰的天赋的确和美食品鉴有关,天赋词里的“无为”,也有可能是系统又玩谐音梗——“五味”。

从他自己的叙述来看,林鹰喜好的是那种风味浓郁、与众不同的菜肴,而不是口味更加大众化的家常食物。

考虑到林鹰已经展现出了偏好……这天赋,还真不知该让他干什么。

美食评论家?不行,美食评论家到底还是面向大众的,若是只评价一些小众到不能再小众的食物,根本无法引起大众的关注,也就无法以此作为一项能让林鹰衣食无忧的工作。

林鹰说起自己的食物偏好,还有些不好意思。高松然打趣道:“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我教你一句英语谚语,‘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意思和咱们老祖宗说的‘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差不多。对了,咱们学校食堂里都是些家常菜,你会不会也吃不太饱?”

林鹰沉思片刻后回答说:“没这回事了。在家,我爸妈也是给我做那些我吃不惯的东西,我能怎么办?硬吃呗!我已经慢慢习惯了。不过说起食堂,里头倒还有一样菜,我一直很好奇,却一直吃不到……”

高松然一时没反应过来:食堂里那还有吃不到的东西?

林鹰家里能负担得起欧洲旅行,他爸妈又不像秦添家里那样,还想着克扣生活费。

转念一想,林鹰只说食堂里有一种食物,没说是学生食堂。也许他看中的正是教师食堂,高老师自己从没注意过的食物呢。

果然,林鹰一直觊觎着教师食堂的——麻辣米线。

这款米线,在教师食堂里用餐的同事中并不受欢迎。或者说,“不受欢迎”都是给面子的说法了。

高松然刚来三中时,曾因为“懵懂无知”尝试过一次。高松然本人能吃点辣,可那酸辣米线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料。

初一入口,辣味独具特色,层次分明,缓慢渗透进味蕾。

一口米线刚入口,只能在舌尖感受到这股辛辣口感。再嚼几口就会发现,来自陈醋酸味的调和,使整盘菜的口感更加复杂了。

辣味逐渐蔓延开来,直接打了个高松然一个措手不及——越吃越辣,喝水都不管用!

吃完那一顿,高松然脑海中冒出四个字:“辣死我了”。

回头把午饭时的趣闻分享给同事,同事们好像都是一副心照不宣的神情。和高松然关系比较好的叶老师直接说:“干了这碗麻辣米线,你才是合格的三中人!”

高松然问他这是何意,叶老师解释说,每个老师都曾对那看上去色香味俱全的麻辣米线产生过幻想,但只有在新老师们亲口尝过后,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幻想是多么幼稚。

“真的太天真了!”叶老师这么说着,脑海里又回想起他第一次在三中教师食堂吃麻辣米线的场景和感受。

叶老师是川省人,可以说打小在辣椒田里滚大的,吃饭无辣不欢。然而,就是教师食堂里的麻辣米线,直接折服了叶老师。

或者说,制服了叶老师。

和第一次尝试这种美食的高松然一样,叶老师当场涕泗横流,回办公室后,同事半是怜悯半是幸灾乐祸的眼神之下,叶老师“哐哐哐”灌了两升水。

高松然和叶老师抱怨时,另一个路过的老师直接插嘴:“我真想不明白,这麻辣米线窗口怎么开了这么久?小高,除了你这样刚来咱们学校的老师,我都没见过有任何人从那个窗口点米线。吃过一次的,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他们的生意从哪来呢!”

叶老师笑道:“那窗口也就一个阿姨,每天最多做七八碗麻辣米线,能哄到一个新老师去尝一尝,就是胜利;哄不到,估计阿姨都能把这些米线打包回家给家里人吃了,怎么也不算亏嘛!”

就像在剧院里的古阿子老人一样,高松然并不清楚林鹰向往教师食堂的麻辣米线,是不是同样的叶公好龙。但既然孩子想吃,就带他去吃呗,于是,高松然又向林鹰发出了中午一起吃饭的邀请。

林鹰根本没想着拒绝。

从窗口给林鹰拿了一份麻辣米线,高松然习惯成自然,走向了另一个窗口。林鹰还感到疑惑,坐定后问道:“高老师,你不想也点一份麻辣米线吗?”

和学生关系好,不代表高松然愿意在学生面前出丑。那一次吃麻辣米线,高松然被辣得出了一托盘的鼻涕纸。他已经不想回忆了,不想在学生面前主动提起,更不想昨日重现。

他只能对林鹰说:“我这几天口腔溃疡,吃不了辣。”

但是……夫妻肺片,两道热菜一是麻婆豆腐,二是干锅牛肉——全是辣菜!林鹰向高松然的餐盘看了一眼,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作者感言

linnay

linnay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