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313章

我,班主任,被迫营业 linnay 2879 2025-03-05 18:36:25

屏幕下方,散乱的拼图碎片静静地躺在那里。

顾青丽伸手去触碰屏幕的瞬间,计时器也开始了计时。虽然完成拼图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但每一秒钟的流逝都在无形中加重了闯关者的心理压力,让人不禁生发出一股强烈的焦虑,生怕因为自己拖慢了进度,耽误整个团队的闯关进程。

没错,玩的就是心理素质!

顾青丽的特长是不会迷路、方向感好,但和她的抗压能力没有半毛钱关系。

计时器“滴答滴答”声,仿佛每一秒都在催命。顾青丽非常紧张,差点在玩拼图的过程中忘记了自己镌刻在脑海里的迷宫地图。

好在,她曾经接受过急救调度室心理调节的训练。在调度中心,工作人员每天都要面对各种突发紧急情况,他们的任务是保持冷静,不能在紧急时刻失去理智,否则不利于安抚伤患亲属的情绪。

顾青丽轻轻吐出一口气,没有急着深呼吸,她记得在急救中心学到的技巧:情绪紧张、恐惧、焦虑时的大喘气,容易诱发过度呼吸,严重了还会导致碱中毒。

她深知此时更应保持冷静,憋上一口气,尽量让心跳减缓,不让旁边计时器的滴答声干扰思路。

把最后一块拼图卡入正确的位置,计时器随即停下,屏幕亮起绿灯,前方的虚拟障碍也随即消失。

顾青丽站起身,抬手擦了擦额头渗出的汗珠,好在拼图前记住的迷宫地图仍在脑海里留有痕迹。

调整好状态后,她迅速快走,最终以领先其他班级第一棒选手近两分钟的优势冲向了终点,将接力棒交到了第二棒田潼曦的手中。

田潼曦独自站在第二棒的交接区已经有些时间了,看着屏幕上代表顾青丽的小点在迷宫中不断移动,忍不住有些犯困。

原本,她并没打算报名参加这个项目,但一想到这是高中生活中最后一场运动会,而自己在前两届运动会都没留下什么值得回忆的高光时刻,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

没想到,抽签时竟意外抽中,成了第二棒选手,让班上的不少同学颇感意外,甚至有人担忧:这姐们是著名“睡神”,不会在迷宫里走着走着就睡着吧?

当然,尽管田潼曦爱睡觉,但还没夸张到这种地步。

站在9班和11班交接区的第二棒选手见到田潼曦已经接棒出发,心里安稳了些,暗自期盼自己班第一棒也能尽快抵达。

然而,当他们低头看向手里的屏幕时,却发现自己班代表的小点离交接区还有十万八千里。

尤其是9班的第一棒选手,完全在迷宫里绕晕了头。好不容易,他终于找到了拼图挑战点,看到屏幕上显示的任务说明,总算让他稍稍恢复了些自信。

9班这位同学心想:这拼图肯定是迷宫结束前最后的障碍了,只要完成,就算交接完毕。

屏幕上显现的拼图碎片错综复杂,他盯着杂乱的碎片,抿了抿嘴角,在心里鼓励自己:“没问题,不难的。”

然而,当他手指触碰屏幕,计时器的“滴答”声伴随着任务开始,却像一记记重锤敲着他的脑瓜子,手也不禁颤抖起来。

他先挑选出边角处最容易拼接的几块,凭借仅剩的一点逻辑分析能力拼出了外围的轮廓。然而,拼图接近中央区域时却屡屡判断有误——一块接不上,另一块也对不上,错上加错。

计时器的数字好像越跳越快,而随着数字跳动,他便越是手忙脚乱。

有那么一瞬间,这位同学竟然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转念一想,自己可是第一棒,要是一个拼图都拼不出来就投降了,放弃高中阶段最后一次集体活动,班上剩下的三十九位同学指不定要怎么看他,可不要把他鄙视死了?

与场外观众沟通的设备是单向的。场外的同学们看着屏幕上的情况急得直跳脚,有的甚至捂着脸不敢再看,但无论他们多么大声地喊着提示,场内选手都听不见。

与此同时,其他班的选手们状况各异。隔壁10班早已完成交接,田潼曦早已朝迷宫第二阶段冲刺,而11班和12班的选手也相继完成拼图,顺利拿到接力棒,进入第二个迷宫。

9班同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发现,长长的走廊上,高三年级编号靠后的八个班级里,竟然只剩下了自己和16班的第二棒还在苦苦等待。

一头一尾,颇像“两大护法”。

这一会儿,远远隔着的两个人就好像较起了劲:一边看着面前的屏幕,期盼自己班的同学早点找到终点;另一边,又在心里暗自祈祷对面9班/16班的第一棒千万再慢一点,可别让我成了最后一个交接棒的!

第一个交接场地的景象,早就冲出去的田潼曦可不清楚。

没有了顾青丽“活地图”的异禀天赋加持,田潼曦陷入了迷茫,成了一只没头苍蝇,东一头西一头地在迷宫里撞。

当然,和外班同学的表现别无二致,田潼曦的表现也算不上多丢人——毫无停歇地在迷宫里折腾,至少能让田潼曦保持清醒,不至于困倦到直接找个角落睡大觉。

看台上的10班同学这时终于坐不住了。第一棒的顾青丽把他们的期望达到了难以置信的高度,仿佛以为接下来的每一棒都会像顾青丽这样顺利。

然而,当看到屏幕上田潼曦在迷宫里毫无章法地乱撞,嚷嚷声此起彼伏:“求求了,你已经第三次走进这条死胡同了!”

“别绕了啊,这条路你已经来回走了两遍了!刚才从左走到右,现在又从右走到左。田姐,别被迷宫玩了啊!”

就在田潼曦转得头昏眼花、怀疑人生时,她推开了一扇奇怪的路障门。

门后的电子屏幕亮起,一道结合了排列组合、指数和三角函数的数学题赫然出现在眼前。

这家娱乐公司的主要客户群是大公司里的来团建的职场精英,来闯关的都是毕业多年的成年人,除了大学理工科教职工,哪个打工人还会记得高中这些数学知识?

在所有数学题的题库中,这道出现在这第二关的题目能难倒最多人。不少上班族在闯关时遇见这题,完全忘了排列组合的公式——好在数字都不大,他们干脆在随身携带的草稿本上,硬着头皮穷举出所有排列组合,才能闯关成功。

更有人连sin30是多少都不知道,计算更是无从算起,只能求助场外的同事。

不过,这样的“难题”对于知识储备处在人生巅峰的高中生而言,根本不足为惧。即便是像田潼曦上课睡觉、成绩一般的“学渣”,排列组合公式仍然信手拈来,解决问题也只是洒洒水的工夫。

毕竟,所谓的“学渣”也是全市顶尖的重点中学的“学渣”,对比的对象是有意报考清大燕大的“学神”。

解决数学题后,田潼曦顺利通过障碍继续前进。

这一轮后,由顾青丽所建立的领先优势已经开始被慢慢拉近。

其他班级的第二棒选手也在迷宫里乱撞,有些人凭借亿点点的运气,少走了几条死路,班级总成绩略有提升;而另一些选手运气就不太好了,比如9班,在田潼曦都把接力棒递给第三棒的曹毅时,9班的第二棒刚刚交接完毕。

相比之下,田潼曦的表现算是中规中矩。

接下来三棒是连着三个男生——曹毅、沈建和顾凯兴。

这三位男生的表现同样稳定,成绩在参赛选手中居于中游。

轮到顾凯兴时,他意外遇到了一道古怪的英语题:“In the English dictionary, which word is always spelled incorrectly?”(在英语词典中,哪个词永远拼写不正确?)

这类脑筋急转弯的题目看似刁钻,实则是考选手的反应力和跳出惯性思维思考的能力。

想会逗乐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脑子转的快。平日里热衷编段子的顾凯兴,时常还去参考高老师推荐的国外情景喜剧,对一些英语谐音、文字游戏梗也驾轻就熟,这种脑筋急转弯可难不倒立志成为喜剧演员的顾凯兴。

“答案是‘incorrectly’(不正确)”

一边自言自语,他一边照着屏幕上的原题把这个词拼写下来。

果然,路障消失,眼前出现的竟然就是这个迷宫的出口!

接下来两棒的选手杨陶璐和许岩,迎来的障碍考验不再是智力,而是体力与身体灵巧度的双重挑战。

杨陶璐的关卡颇有几分像高一时玩过的“跃动格子”,必须踩在指定颜色的色块上,一步步跳到对岸,如果中途踩错了任意色块,则会被判定失败,必须从障碍的起点重新开始。

身高刚过一米五的杨陶璐本就为自己的身高感到苦恼,这关卡更是直戳她痛处,尤其是最后两个色块间的距离跨度之大,连一个成年男子也只能勉强跃过,而对于她的小短腿而言,无异于天堑。

最后两个色块一左一右,也像两大护法一样,拦住杨陶璐的去路。

尝试了几次都失败,她气喘吁吁,精疲力竭,眼看已经没有什么力气。

再这样硬撑下去只会白白消耗体力。

杨陶璐抬头看向场外观众的方向,想到前几棒的队友至今未使用过“场外求助”功能,犹豫片刻后,最终选择了向场外同学寻求帮助。

求助信号一发出,场外的10班同学却集体傻眼——他们通过屏幕可以看到杨陶璐正在挑战的内容,这是纯粹依赖身体条件的关卡,按照规则,场外观众又不能作为“外援”替她进去闯关,这信号发得让人摸不着头脑。

作者感言

linnay

linnay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