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60章 原书锦娘的番外(三)

北宋小丫鬟 春未绿 5266 2025-05-30 07:51:28

是夜, 她和周存之行了周公之礼,二人十分温存。

周存之还把自己的体己给了她,锦娘拿到手里一看, 打开见里面不少金饼银珽还吓了一跳:“这些给我么?”

“给你你就拿着吧, 到时候家里还要你管着。”周存之笑道。

锦娘把匣子盖下, 郑重道:“我出身于市井之家,许多官场礼节并不知晓, 唯恐将来失礼,郎君可要提前告诉我才是。”

周存之见她神情庄重, 为人自持,愈发喜欢,“好, 你有不懂的,只管问我便是了。”

“郎君如此随和,我便放心了。”锦娘莞尔。

春宵一夜值千金, 周存之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身边的女子, 要么似张氏那般, 永远不会好好说话,永远阴阳怪气的, 要不就是唯唯诺诺, 总想在他身上讨钱的,乏味烦躁的很。

然而魏氏似乎和别人都不同。

锦娘次日起来, 总还有些不好意思, 但她现在是主母,不免问周存之:“我听闻你房下还有妾侍,就准备了些礼物送去。”

周存之见锦娘温善, 又让人把自己的妾侍喊来,这妾侍香茗年纪不大,人生的颇为俏丽,人称香小娘。

锦娘和周存之坐在一处,遂让人拿了两匹大红灯笼锦,两根并头花钗出来,“这些还望妹妹莫嫌弃。”

香茗笑道:“姐姐这是哪里话。”

她想着魏小娘并不知道天高地厚,虽然是正经纳的二房,可汴京还有个镇山太岁呢,那可不是个好相与的。

二人面上和谐,锦娘也不信任这香茗,她带了两个丫头,一个婆子,两个小厮过来,不仅有自己的人手,还有银钱,自然不怕一个小娘。

周存之在外地做官,带的人并不是很多,锦娘都让人兑了赏钱,一一打赏,还问清楚他们的名字,所做什么事情。

新婚燕尔,她和周存之也相处的不错,到底是大家公子,就是不一样。可锦娘时常还是会想自己的丈夫方二郎,他们是贫贱夫妻,一步步走到今日,眼看日子越过越好,人却去了。

如今自己也只能怜取眼前人了。

想到这里,她亲自做了几道小菜,还温了酒,等周存之回来就笑道:“前日有个小吏的夫人送来几碟菜,我看那笃鲜笋你似乎爱吃,所以今日也学着做了,你试着尝尝。”

“又不是没下人,娘子只管交给她们做便好。”周存之而立之年,自然就更喜欢这样宜家宜室,又通透娇憨的女子。

锦娘则道:“我也不是天天做,偶尔有功夫就做做罢了。”

她也想早些生个孩子才好,跟方二郎就是因为没有孩子,被方大郎欺负,若她有个儿子,哪里还需要嫁人,守着店铺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只不过她身体气血有些亏,还得继续调养,好在和方二郎分隔两地不同,她和周存之能够时常在一起。

正吃着饭,听周存之道:“府学就要科考,你先替我打点行李我再过去。”

锦娘笑着应是。

却说送走了周存之后,她平日和香茗倒是井水不犯河水,也并不让她站规矩。倒是周家的下人,有几个因得了她的银钱,关系不错,说漏了嘴。

“你是说郎君在汴京还有正房太太?”锦娘疑惑。

那人连忙跪下来磕头:“娘子,我是胡乱说的。”

锦娘面上不说话,私下悄悄喊了她过来道:“嫂子肯跟我说心里话,我感激都来不及了,如今我已经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会有别的想法,只是早作防范罢了。”

那人这才一五一十的交代,锦娘的心里早已是翻江倒海。

这周存之一个做官的,平日也算为人磊落,她没想过此人竟然会骗她。可现在她又能如何呢?自古民不与官斗,况且,若是没有周存之,她的钱财恐怕得被人抢去不说,自己不知道还被人安什么罪名。

如此一来,只能虚与委蛇了。

但孩子也还是要的,若是生个孩子,总有些地位,若是不生,到时候人家离开江陵指不定她可能被抛弃下,还吃干抹净了。

等周存之回来一切如常,他当然也不担心锦娘知晓,对他而言,男子三妻四妾也实属正常,况且魏氏也是他正经纳的小娘。

锦娘也不说出来,她只是一味拢住周存之,好在三个月之后有了身孕,周存之很是欢喜,差人买了不少补品来,锦娘头一次有身孕,还把亲娘罗玉娥接过来照顾自己。

她因为管着家,对香茗的举动还能掌握一二的,发现这人也是颇有手段的,自己不得不防范。罗玉娥头一次过来官衙,听锦娘说了她原来是妾侍,又摊手叹气不止。

“你们这些姑娘们这都是怎么了,你大姐听说跟人跑了,还是你姑父他们去汴京听莹娘说的,至于莹娘的日子也不好过呢。”

锦娘以前和这些堂姐妹们往来就不多,听罗玉娥说完,不禁奇怪道:“怎么回事儿?不是说莹娘丈夫不错吗?”

“起初是不错,那安平也是个老实头,可莹娘的爹,也就是你三叔死了,你那三叔母也是个讨嫌的,又不会做人。她一个人在汴京,盛哥儿一看也不是个成事儿的,她夫家摸透她了,你看她能过的好么?”罗玉娥道。

锦娘道:“我怎么觉得这世上恩爱夫妻太少。”

真正恩爱的,反而命又不长。

“那香小娘好相处么?”罗玉娥又问。

锦娘笑道:“她既不识字,人虽然伶俐些,可是只会伏低做小。您不知道咱们这位郎君,是要人该温顺的时候温顺,可你太死板了,他又觉得无趣。”

好在周存之虽然骗取了她,但是也还算体面人。

罗玉娥住在周家几日,见周存之虽然性情有些桀骜,但待人彬彬有礼,和自己说话也很客气,倒是放下心来。

夜里,锦娘同他歇息,不禁道:“我现下肚子出怀了,你还在这里歇着,总归是不好。”

“这又如何,我就爱在这里。”周存之搂着她。

一早上,他要离开一会儿,她都是泫然欲泣的,他怎么舍得。

锦娘心道这便是男子的无情之处了,那香茗曾经也替他生了女儿,不喜欢就抛却在脑后了,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将来还不知道如何?如今能抓些是抓一些。

于是,她靠在引枕上道:“我也是有些睡不着的,不如我说个笑话给你听。”

“你还会说笑话呢?”周存之好奇。

锦娘就说了个笑话:“话说白家湾村口有座庙,庙里有座神像,具体什么神仙我不知晓。偏这日下大大雨,地下不好走,就有人把那神像放倒,从上面踏过去。偏有一个人不忍,把那神像扶起来了,那神却显灵了,你猜怎么着?”

周存之笑道:“自然是让他许愿保佑他了。”

“错了,那神却给他下降头了,说‘自古善人好欺负,我不欺负他欺负哪个’。”锦娘笑道。【1】

周存之失笑:“这神佛也是欺软怕硬。”

“天下谁不是这般,所以郎君日后千万别随意发善心,得保护我肚子里的孩子。”锦娘看向他,认真的道。

周存之也郑重道:“这是自然。”

锦娘伸出小拇指,“咱们拉钩。”

周存之身边很少有这般鲜活的人,故而还真的伸出小指头来。

两人的小指头交叠在一处,锦娘看起来很满足。

她在这个位置上,难免不少人以为她真的是通判夫人,不少来送礼的,锦娘想收东家不收西家,如此反而得罪所有人,还不如都不收,所以外头说项的,无论给多少银钱,她眼角也不扫一下,她的眼皮子才没那么浅呢。

也因为她如此,周存之对她敬重多添了一层,心底认为她便是正直的人。

然而锦娘也不傻,家里那些油滑的不得罪,死心眼的收拢几个自用,时常问一下汴京的事情,从不拿大,待人彬彬有礼。

连香茗的女儿那里,锦娘也是从不让人怠慢,没人的地方,她都很少说别人的不是。

当然你只是单纯的好,人家肯定会踩你,就像那个故事,人善被人欺,在自己行得正的情况下,若是谁做出不法之事,她也毫不畏惧的告诉周存之。

偷窃、偷情、赌博的,几乎就是打板子,赶出去,再换上新人。

同时,她还会让周存之帮他搜罗一些食谱来,有空闲就会自己做一两道,平日休息空隙也会继续买各色丝线织布。

总算到了临产日,她顺利诞下一子,周存之为这个孩子取名淳,有淳朴厚道之意。

有了这个孩子,锦娘的心柔软了许多。

周存之帮她打了一顶双蝶金冠子,两幅首饰,锦娘看他拿来,立马就让他戴上,看着铜镜里的自己,她想无论如何她虽然是不能跟张氏分庭抗礼,但有个儿子在手里,下面的人到底知晓怎么站队的。

“我胖了好多。”锦娘对着镜子里的他道。

周存之笑道:“没有,我看你这般就很好。”

有时候锦娘觉得周存之看似很多人关爱,其实又很缺爱,他是家中长子,父母俱在,妻子身份高贵,妾侍通房也有,甚至还有孀居的官夫人都向他表达好感。这样的人被人簇拥着,应该是应有尽有,不会稀罕什么。

可为何每次她多关心他,他却很感动,真是想不通。

“晚上我辟服,你自己用吧。”周存之道。

锦娘点头:“好,那要准备些茶水果子吗?”

周存之摇头。

锦娘知晓了,也就不去管她了,偏香茗过来了,她对自己道:“我们出来时,家里的大娘子千叮咛万嘱咐说咱们这位爷晚上不吃东西胃不舒服,姐姐怎么不劝劝呢。”

这种得罪人的事情,她怎么可能去做,再说周存之那么大的人了,他难道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还需要自己去提醒,这也实在是太好笑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香茗绝对是不安好心的提醒,想让自己出头。

这两年她慢慢看《左传》《汉书》,读过楚怀王削去宠妃魏美人鼻子的事情,就是另一位宠妃郑袖挑拨的,她的话自己怎么可能会信。

不过,她嘴上却道:“咱们这位爷,他想做的事情,我哪里坐得住啊。不过,请妹妹放心,我肯定会劝的。”

香茗心道你劝了才好,日后让你得罪透。

但一直到淳哥儿一岁,周存之和锦娘的感情越来越好,香茗只得暗暗着急,好在这个时候他们要回京城了。

周存之任期到了,就准备回京,锦娘则道:“旁的倒好,只是我弟弟那里我不太放心。”

“这不消你操心,我让他到衙门做了书吏,日后也算是吃公门饭。”周存之笑道。

无论如何,这锦娘跟他生儿育女,也不能亏待。这次和她们一起上京的,还有一位郭小娘,这郭小娘原本是知州的续弦,后来知州暴亡,她本来准备招赘,却又看上周存之了。

若说自己条件还算不错,那郭小娘就是比她更高阶,甚至她更忠心,简直就似爱上周存之了,金银财宝打点都任周存之用。

锦娘当然不会,她的银钱是她的立身之本,平日拿些小钱出来罢了,大钱就不好了。

实际上她更欣喜,据说周存之的正房不大好相与,自己上京去,反而被针对,若是有个郭小娘在,倒是替自己做了出头椽子。

所以,周存之来她这里,她反而劝道:“郭家的刚进门,你若来我这里,她难免受冷落。”

然而周存之纳郭小娘也是没办法,那知州这么一死也算是顶罪了,临死前就是托他替他照顾郭氏安全,他都是过了一年才让人进门的。

可这么一来,肯定是让锦娘难过了。

好在她心胸宽广,自己却道:“你不要难过,我的心还是在你这儿。”

他觉得自己说的是真的,锦娘哪里信,她也道:“我也说的是真的。”

周存之见锦娘不留他,就先过去郭小娘那边。

要说郭小娘其实还挺好相处的,至少比香茗来说和自己倒是说的来,平日也常常大家一处做针线。

唯独香茗非常生气,她暗地里和身边的心腹道:“一个魏氏就罢了,如今还有个郭氏,也真是的……”

想到这里,她走来锦娘这里,所谓连纵抗衡,就是这个意思。

“魏姐姐在做什么?”香茗拿着针线过来。

锦娘笑道:“我在看书,刚糊了鞋面,头低的多了,就脖子疼。”

香茗道:“真羡慕姐姐,我就是个睁眼瞎。”

“我也不过些许认得几个字,我还羡慕你呢,你针线多好啊。”

提起针线,香茗想起她跟着那方巧莲学针线的事情,不过是学得皮毛,若非自己靠着忠心,将来就得拉出去配小子。

但这些过往她不会说给锦娘听,只是微微叹了一口气:“姐姐,你就罢了,光明正大娶进门的,那个郭氏鬼鬼祟祟的,我不稀罕她那些东西。”

锦娘看着她道:“其实我更心疼妹妹你,我这个人不盼着什么得宠,况且也有了个依靠。那郭小娘本就是官眷出身,她人缘又极好,才来了几日,家里上下谁不夸她好,你可不能让她抢先。”

你挑拨我,我还挑拨你呢。

果然这般说就戳到香茗心里了,她膝下这么些年只有一个女儿,周存之和锦娘如胶似漆,她完全插不进去。

见香茗下去,锦娘才弯了弯唇。

只不过这样的日子终究不是她想要的,郭小娘可能真的把这里当家,所以上下都用钱收买,锦娘却只收买几个真心的,那些太贪的,她可不会那么轻易交出钱袋子。

这桩亲事,她原本带了本钱差不多六千贯,这几年周存之的私房还有一些月例银子,还有他帮自己打的首饰,也差不多一千多贯了。

还赚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周存之读书厉害,想必将来淳哥儿肯定也能如此。

很快船到了汴京,锦娘等一行人都坐着轿子,围的满满都是人,都来不及看外面的景色就到了周家。周家可真大啊,进来不知晓走了多久,她还好,贫家女儿没裹脚,郭小娘还裹了脚,行动弱柳扶风。

一处进来时,锦娘让郭小娘走在前面,再三谦让,还道:“郭姐姐是官眷出身,与我们不同。”

郭小娘很是惶恐,和锦娘推来让去,还是香茗道:“郭姐姐,你就走我们前面吧,这府里拉拉扯扯的不好看。”

但郭小娘就是知道自己是众矢之的也没办法避免。

一行人很快又去给大娘子张氏请安,这种时候锦娘就很无可奈何,她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如果有机会,她肯定是要出去的,给人家做小,时时都得奴颜媚骨,可真难受。

这张氏平心而论,生的还挺好看的,说话也好听,还道:“我就是怕香茗一个人照顾不了爷,如今来了两位妹妹,真真都是标致的人物,你们替我受苦了。”

说着还要行礼,锦娘和郭氏都忙道不敢。

锦娘暗自拉响警铃,这大房着实不好对付,郭小娘却想周家不愧为诗书之家,明面上大家顾着便好。

头一日回来,周存之先去了张氏房里,张氏的儿子也约莫十岁的样子,已经读书了,长房就只有他一个儿子,锦娘对自己儿子就很紧张了。

次日,周存之就来了自己这里,锦娘道:“若是在江陵我还能下厨做些吃食,偏如今大厨房厨子的手艺好,我倒是没有用武之地了。”

“我这里倒是有一件事情要请你帮忙,过几日我请几位朋友过来用饭,其中有一位最爱吃炸鹌鹑,得求你做。”周存之笑道。

锦娘道:“这有何难,只是这些郎君和大娘子说一声。”

同时,锦娘也把之前就在江陵买通的人,让她们放话出去说周存之看中她只是看中她的手艺,甚至她还交代身边的人,看看张氏贴心的人有没有手头紧,家庭困难的。

她是经历过被族里算计的事情,所以对人很是防备。

是日,周存之的几位朋友过来,锦娘带着人送菜过来,对他的几位朋友惊鸿一瞥,周存之倒是相互介绍一番。

一共三位男子,一位蒋十六听说从吴县任上回来述职,此人形容十分俊俏,竟然比周存之还要好看,还有一位姓杜,是位监生,另外还有一位开封府衙内姓巩。

行完礼,锦娘赶紧就出去了。

里面周存之正和他们道:“这是房下做的拿手菜,你们尝尝。十六郎,你不是最爱吃鹌鹑的。”

被称十六郎的,单名一个羡字,字叔时,和周存之既是表兄弟,关系又十分密切。他尝了一口,忍不住道:“外酥里嫩,最难得的是不会塞牙缝,也真是奇了。”

周存之笑道:“这是她拿手活。”

巩衙内在旁起哄道:“你既然多添了个儿子,怎地不抱来我们看看。”

如此,周存之又让养娘把淳哥儿抱过去,众人纷纷解下物事馈赠。

这些周存之拿过来给锦娘,让她帮淳哥儿放着,锦娘看着这枚花鸟玉佩,不禁道:“这么说可能显得我没见识,但这枚玉佩看着挺贵重的。”

周存之笑道:“这是蒋十六送的。”

“哦,蒋家就是大夫人的娘家吗?”锦娘不懂这些。

周存之解释:“虽说隔了房,可彼此走的很亲近,你不知道,这蒋十六经刘计相介绍娶的是通判白家的女儿,我听说他们妯娌之间不睦,故而兄弟俩感情也不似以前了。但看他现在这般,应该是在吴县赚了不少。”

当官的就没几个不贪的,锦娘听出周存之的言下之意了。

这蒋羡据说外放宣州推官,临行前,周存之还让她送了炸鹌鹑去,只不过蒋羡也没有带家眷过去。

张氏倒是请白氏过来说话,还要锦娘她们作陪,锦娘见白氏衣着考究不说,打扮也入时,很是惊叹。

等她离开时,锦娘还道:“这位白娘子穿的绸是刚出的盘鹊锦,一两一金呢,真是豪富。”她是布商出身 ,当然能够看得出来。

却见张氏满是嫌弃:“什么豪富,眼皮子浅罢了,如今还和妯娌挤在一起住,成日吵闹。”

作者感言

春未绿

春未绿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