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63章 筠姐儿的番外(上)

北宋小丫鬟 春未绿 5349 2025-05-30 07:51:28

她姓蒋, 单名一个筠,字丽卿。

人人都说她爹出自宰辅世家,她娘出身河北豪族, 爹做官一把好手, 娘打理家业能干, 她是唯一的女儿,简直是受尽万千宠爱。

应该没什么烦恼了吧?

不, 其实不是。

她虽然并非那等生而知之的天才,可是记事却很早, 其实爹以前只是个读书人,常常在那个书房里读书,娘就在前面做绣活, 成日埋头在布堆里。

甚至她们的日子一开始并不是很好的,只不过这些外面的人不知道而已。

家里的日子是从爹爹中了进士之后,才开始好过的, 可惜爹爹一开始官位不高,她们住的地方也不大, 就连她开始认字都是娘亲自教导她的。故而后面爹调到大名府做推官的时候, 她去魏家上女学,夫子听说她从未上过学, 却认识那么多字, 都十分的惊讶。

沈先生说:“蒋筠,你以前真的没读过书吗?”

“真的没有, 这些都是我娘在家里教我念完的。”她道。

沈先生赞叹道:“你母亲真是有耐心, 小孩子一开始最难坐下来了,你有功底就好,否则从头教起, 我反而不知晓如何教了。”

到魏家女学来的时候,女学里纪家姐妹们嘀嘀咕咕的,总是提起一个人,魏家的七郎。她附学的魏家女学的家主就是魏七郎家里,可她看过魏七郎,也不过两只眼睛一个嘴巴,人懒得跟蛇一样,也没多好嘛。

她听人家说狐狸精最爱勾引别人,这个魏七郎便是狐狸精。

只是这话她说给娘听的时候,娘笑的前仰后合的。

在魏家女学的日子,她总觉得好又不好,好的是真的学了很多东西,每次跟娘说她学了什么的时候,娘就很高兴。可是不好的在于,学堂里今日这几个同窗好了,明日那几个好了,她觉得很烦躁。

还有个不好的点在于大家还爱看人下菜,谁的爹官位大,谁说的话似乎就是对的。就像她爹只是七品官,她又是后来的,所以其实一开始她坐冷板凳的。

但也是这般,她就越要学好。

回到家中,先写功课,功课写完,就用饭,和娘一起做女红。每日她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都会和娘说,娘不会说什么冠冕堂皇的话,都是跟她出主意。

“你要拉拢跟你关系好的,那些如果本来就不喜欢你的,你也争取不来的,就不必费心思。再说了,人家看官大不大的问题,娘会主动帮你的。”娘很认真道。

筠姐儿起初不知晓娘说的帮是帮什么,很快她就知道了,娘姓魏,魏家也姓魏,连她都没想到蓦然间两家就成了亲戚,,魏夫人成了她舅母,魏七郎成了她表哥。

甚至过年的时候,娘还带着爹爹和她们全家都去了魏家,魏大姑娘和自己也亲热起来,要知道魏家姑娘以前对自己只是面子情。

刚来女学的时候,看不出谁好谁坏,如今也觉得没什么好坏,你好了,身边都是好人了。

也是自从和魏家成了亲戚,她在魏家的地位也高了许多,连沈先生都会主动问她自己学的如何云云。

随着她慢慢懂事,也去人家家里,她也发现自家和别人家不同之处。比如她家是没有小娘的,再有她家完全都是娘作主,还有娘不似别的妇人家长里短,她最爱询问外面的生意价钱。

过年就是她这个小孩子最盼望的日子,成日在家玩耍,还能做娘的小帮手,帮忙看账本,娘还会偷偷给十贯她,说自己是她的账房先生。

“别告诉你弟弟,要不然宁哥儿要说我偏心了。”娘道。

原本她还有些过意不去,会悄悄的拿出一贯钱,让容妈妈给弟弟买些口哨和小玩意儿,宁哥儿还千恩万谢的时候,她就有些心虚。

兴许是因为娘和魏家的关系好,她在魏家女学的日子也很好过了,无论是同窗宴饮,还是打马球,捶丸,人人都竞相请她。

甚至她还成了课长,大抵也因为成了课长,她每日都早早过去。也是这日早上,她看到了魏七郎,魏七郎年纪不大,打扮的跟花锦鸡似的,一身大红锦袍,头发还有各种颜色的穗穗……

也许魏七郎也感受到了自己的目光,还有些不好意思:“蒋大妹妹,我这身是我娘非要我这么穿的。”

筠姐儿捂嘴直笑:“也没事儿,我平日在家,我娘也是成日跟我做许多衣裳。”

魏七郎拍手道:“我倒是觉得你娘做的衣裳很适合我,都没太艳的。”

筠姐儿警铃大作,谁也别想和她抢娘!

哪里知晓后来他愈演愈烈,回到汴京之后,娘把所有的银钱都拿来买大宅子了,家里自然比大名府要大,她们家不仅有花园,还有池塘,还有竹林。

她们一大家子住在这里当然十分安乐,只不过魏七郎又要到自家住,还处处讨好卖乖。

明明就烤个肉,他在那儿溢美之词不断,哄的娘喜笑颜开,又抢着跟弟弟洗澡,真是的。

好在这家伙住了些日子就回去了,她想从此也算是清静了,没想到他竟然和自己定亲了。

所有人都在祝福她,她是知晓魏七郎身份显赫,品貌也不错,可是她总有些不高兴的。这个不高兴并非是亲事的不高兴,而是她对人突然变成一个大人的不高兴。

她的闷闷不乐,娘看出来了,娘对她说:“你不早些定下来,就很多乌漆嘛黑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人家都敢上手给你说亲。我是怕了那些人了,生了个儿子而已,就以为全天下的女孩子都由着她们挑选。”

说起这个她就烦,尤其是她身材高挑,年纪虽然不大,但是看起来亭亭玉立,故而很多人看她的那种眼神,让她也是的确很烦。

事实上抛却她心中那点不快,自己总是要嫁人的,魏家她反而最熟悉。

定下亲事之后,人是真的松快了很多,不必再像以前那般去各种筵席,应酬各式各样的人,在家陪娘就好。

她不觉得和魏家定亲怎么样,可外面许多人羡慕她。

甚至连江颂知晓她定的是魏七郎,脸上都露出难以言喻的表情。她想好好地才女,反倒是俗了,盯着的还是什么成亲的事情。

其实人生很多事情都是未必一成不变的,就像是娘,原本只是禁军的女儿,到如今已经没有谁再提起她的事情了,因为所有人都觉得她根本不像。

甚至是四儿姑姑,她本是小妾出身,也算吃穿不愁,可是周家一旦倒下,她们这些妾侍若不青灯古佛一辈子,就得往外再自谋生路。

还好,四儿姑姑愿意出来,娘帮她置办了一份嫁妆,后来听说她嫁的还不错。

可谁知道将来又如何呢?

就像娘跟她说的:“现在魏七郎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可将来魏家有变化,七郎有变化,咱们不能老抱持着从一而终的想法。”

这个说法震惊了她,她忍不住偷偷问娘:“那您对爹爹也不是吗?”

“你爹爹若是忠诚于我,我必定也是从一而终,可他对我不好,我也肯定就不好了。”

娘说这话的时候,就像个小姑娘似的,但筠姐儿知晓其实也是爹爹很宠溺娘的,他一个男子常常下厨给娘做吃的,所以,娘总是很有自信。

定亲之后,在家过了好几年,她娘跟蚂蚁搬家似的跟她攒嫁妆,这些日子过的太快了。以至于她嫁到魏家之后,总觉得度日如年。

其实,魏家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人家了。

只不过妯娌之间,相处的也是很微妙,大嫂还好点,大抵是大哥已经荫官了。只是她总爱拉帮结派,觉得魏七郎是魏大郎嫡亲的兄弟,自己就得亦步亦趋的做她的跟班。

“七奶奶,大奶奶说明日八奶奶进门,让您帮忙照看器皿。”外面的人来传话。

容妈妈等人走了,不由得道:“她倒会安排,那些瓷器器皿每次最爱不见,您好歹也是奶奶,应该让您迎客才对。”

她笑道:“她用这点事儿难不住我,我和娘在家里的时候,娘也是让我先从小事儿管起的。”

“就怕到时候您做好这件事,她就永远让您管了。”容妈妈担心。

她冷哼:“她若存心让我做这事儿,我肯定是不干的,我又不是没长嘴,论关系,我可比她亲近多了。”

说了这句话,她突然察觉娘觉得这桩亲事好的意义了,丈夫魏七郎自小都相熟,平日夫妻也算关系不错,尤其是他喜欢自己给他“做脸”。

看管器皿瓷器,主要是人员负责到位,什么样的花纹归什么人负责,如此细化,摔了盘子的归自己赔付,这般就没人敢轻忽了。

虽然干的累,但不管怎么说,她进门这一个月,也算是除了请安有些事情干了。

申七娘很快就进了门,她以前差点和魏七郎定了亲,后来一直对魏七郎有些意思,仿佛她是破坏她们的人。

这些私房话,原本她是说不出来的,但是现在在被窝里就说了出来,魏七郎很是惊讶:“她怎么能这么想呢?当初是我不想和申家结亲,所以我才和我娘说了,如此才有八字不合的事情。”

不确定这些话是魏七郎甜言蜜语骗她的,还是真的,反正她听了心里倒是很舒服。

“既然这样,我就不气了。”她大度道。

魏七郎看了她一眼:“真是难以置信,你这样的美人也会为这种事情生气。”

“算你会说话。”她心情一舒畅,翻了个身就睡着了。

魏七郎不可置信妻子竟然这么快就睡着了,这丫头是真的没什么烦心事,成日说睡就睡,倒是自己日后不知晓怎么和八弟相处。

次日起来,她先去给婆母请安,魏夫人当然又是老调重弹:“六郎、七郎都要读书,你们且小心伺候着,平日莫打搅。”

她和六嫂王氏都连忙应是。

回到栖霞院,现在不需要管家,做女红其实也不是她喜欢的,坐着发呆吃茶才是最好的放松,所以她是很不理解她娘属于觉得做自己喜欢的刺绣是放松。

一盏茶还未喝完,就看到游妈妈过来了,是往魏七郎书房送汤的。

她忍不住摇摇头,也难怪魏七郎学不好的,在她们家,每日都是先写完功课再吃饭,更别提平日弟弟们读书,娘是不许吩咐任何人打搅的。

还别说是送汤,就是送茶的人都不许。

可她现在还不能管太多,这就是人家平日生活的习惯,就像娘说的,得先让他听你的,你说的话再奏效,而不是还没开始,就擅自改变人家的生活习惯。

魏七郎还挺爱玩儿的,早上在书房看半天书,下午便和朋友们出去聚,到夜里才回来。筠姐儿倒是无所谓,她晚上又制了香,还备下了醒酒汤。

等丈夫回来,先让人端给他喝,又笑道:“你去哪儿玩了?我还准备先睡下的。”

“还不是韦衙内那几个,你是知晓的,韦老三让我们一起去行猎,我不去也不好。”魏七郎道。

她道:“那你今日肯定会累,早些歇息吧。”

哪里知晓魏七郎道:“今日我喝了点鹿血……”

“不好吧。”她拒绝。

魏七郎眼神亮晶晶的,哪里容她拒绝,好在自己也是正有意动,二人一拍即合。

只是没想到到了次日,她被说了一顿,魏夫人道:“平时你也该劝劝他,多在读书上用些心思,如今娶你回来,他反而常常往外跑的厉害。”

“是,我一定劝着他。”她连忙道。

从婆母屋里出来,她也气,但她知道气也没用,自己不能真的去管魏七郎。因为她一旦管了,魏夫人反而会说她,魏七郎在魏家十八年了你魏夫人都教不好,难道我一进门就能改变了?

回来后,气呼呼的她吃了两碗饭。

她体质和娘不同,娘说她自己很容易发福,所以早上都吃的非常清淡,巴掌大的一碗杏仁粥,一颗鸡蛋。她就发现自己如果吃多了,有一日吃的少些就行,只要不暴饮暴食,身形都能保持的不错。

两碗饭下肚,她忍不住感叹魏家真是舍得,用十七只老母鸡炖的高汤炒白菘都好吃。

容妈妈有些担心:“娘子,您这会子要去七郎君那里吗?”

“去他那儿干嘛,婆母说她的,我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就好了。有时候别太较真了,大嫂就是事事太较真,所以容易别扭,她只不过怕得罪郎君,让我出头了,她做好人,我可没那么傻呢。”筠姐儿如今和魏七郎感情不错,自己何必呢。

还好魏夫人是体面人,反正她不过啰嗦几句,也不会真的把她怎么样。

只是她月事未来,心里就有些打鼓,但在这样的大家族一言一行都被人看着,若是真的有身孕倒好,若是空包,肯定会被人笑话。

魏家那些下人,一个个面上恭敬,背地里调三斡四,煽阴风点鬼火,做主子们的没少被她们暗算呢。

此时,只好求助娘了。

以前她觉得娘办事求快速很不理解,现在几乎是不到半个时辰下人回来就有了对策,她那颗提着的心就放下来了。

每次想起娘,她就很开心。

以前娘和她说,每天快速把事情办完就是能够在家中躺着。

六月是娘的生辰,娘约定在筵席中途,让她悄悄离开,若是有了,就是大喜事,若是没有,就当不知晓。

甚至还一箭双雕,表明娘家有福气,让丈夫和她日后都能多回来。所谓的观音绣像,据娘说没任何作用,只不过是为了多卖点钱,故而编出些美好的故事,然而她这丈夫竟然信了。

“娘子,我们有时候也可以去你家住几日也挺好的。”

“你呀,真是天真。”筠姐儿自己倒是想回去,但是想也不可能。

魏七郎也是呵呵一笑:“我就这么一说,以前我生病和我娘生病的时候,都是三姑母救的我,所以每次去你家,总觉得什么都好。”

“尤其是最爱恭房,对吧?”她了解丈夫,所以直笑。

娘有个习惯,不管在哪里都把恭房建的香香的,她这夫君每次去都会去恭房,怎么说都不听?虽然那也是自家,但实在是丢脸的很。

怀孕头一件糟心事,就是所有人无言的想让她替魏七郎找个通房或者妾,筠姐儿很不愿意,从小她看着爹娘夫妻恩爱,中间没有别的女人不也过的很好吗?为何一定要如此呢?

她不高兴的时候,没想到头一个发现她情绪的是丈夫,他明明生的那么好看,却一点儿也不好色,竟然老老实实去书房了。

她不安排,还没有哪个下人敢这么大胆子爬床,反正顶多就是被婆婆妯娌们背后蛐蛐几句善妒,可这也不打紧,就像娘说的,等自己生下孩子就好了。

只是这些日子,她活的就像个异类,但是想起当年娘到十九岁都还未定亲,人家还不是熬过来了,自己也得慢慢熬过去。

头胎生了女儿,是弟弟宁哥儿取的名字叫皎皎,公公素来不苟言笑,丈夫在他面前都战战兢兢的,却对弟弟刮目相待,不知是何意?

宁哥儿从小就努力,他和丈夫不同,他不在意外在如何,可以蓬头垢面,但书不可不读。完全没有一点衙内的习气,甚至连衙内们集会他都很少参加。

随着皎皎出生后,很快她又生下寔哥儿,这个时候她儿女双全了,就连婆母也很少盯着自己说什么妾室的事情了。

以前那些嘲讽就跟风一样飘走了,难怪娘说让她自己先稳住,不必盲从的。

人的底线一开始就低了,将来就愈发的被人践踏。

就像六嫂王氏一直在她面前似乎想凸显自己的贤惠就为六哥纳妾,以为她会自惭形秽,殊不知她只觉得傻,人又不是跟别人活的,还不是跟自己活的。

其实她难道不伤心难过吗?一个月三十日,只有几日丈夫是陪自己,多半都是在几个小娘那里。

可被三从四德束缚了自己,得了名声,自己只得人后落泪。

“娘子,我解试过了。”魏七郎笑道。

他现在还很高兴,她却想丈夫聪明是聪明,但很少沉淀下来,不知道省试如何?但她也不好打消他的热情,只好道:“那我就先祝你马到成功了。”

魏七郎虽然高兴,但还算谦虚点,婆母是真的不加掩饰的高兴,她是很少这般情绪外露的。自然,她弟弟宁哥儿也中了。

宁哥儿倒是羡慕的看着魏七郎道:“我不行,这次都是侥幸过的,都不愿意参加省试,巴不得直接去我爹娘那边算了。到时候我肯定是丢脸了,都没准备好,怎么参加省试啊?”

这话别说是魏七郎,就是筠姐儿也信了,她看着弟弟道:“也是,说起来你也才十几岁呢。”

“是啊,我的心都飞去洛阳了。”宁哥儿是真的不想再汴京待了。

魏七郎倒是踌躇满志。

结果事与愿违,宁哥儿竟然中了,名次还在二甲,魏七郎别说过省试,连副榜似乎都没上。

她都察觉到整个魏家都鸦雀无声了,真真倒是有一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感觉了。

这次还算努力结果竟然没中,下一次就直接恩荫了,总归将来通过锁厅试就能做官了。

魏家就是这般,考不上也有官做,将来分家还能分一大笔钱,所以都不肯下功夫。只是没想到公爹倒台了,丈夫随着自己去娘家。

她家当然是要求子弟读书的,甚至要求丈夫也读书。

甚至娘还同她道:“怎么姑爷仿佛屁股上长了刺似的,坐不下来啊?”

她摊手。

还是娘想的办法,趁着他进去不留意,直接在门外上了大锁,还贴心的道:“姑爷,你安心写文章,中午我让你娘子给你送饭来。”

筠姐儿见丈夫倏地跑到门口:“丈母,你老人家还怕我跑了不成?跟看犯人似的。”又喊自己:“娘子,我要出恭。”

见娘打了个眼神,筠姐儿在前面赶紧跑了,还是娘道:“姑爷,你书房屏风后面有恭桶,要想出来,就把文章写完吧。”

她在拐角处等娘过来后,母女俩才哈哈大笑。

作者感言

春未绿

春未绿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