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21章

长安街444号[无限] 纵风流 2886 2025-06-23 07:41:46

夜色浓重, 但三河不知从哪里寻到了好几个火把来,竟将夜晚照亮的如同白昼一样。姜央和赵庭燎的手中都被分到了一根火把,跟在三河之后, 一路冲着县衙走去。

一路上竟有很多黔首跟随,在知道眼前的队伍竟是去造反的情况下, 无数黔首竟自发地跟在队伍的最后。他们拿着自家的木棍,然而就是这样简陋的木棍, 配合着一张张黝黑又麻木的脸,竟真有些“斩木为兵”的味道。

等一行人到了县衙的时候, 堪称是浩浩荡荡。姜央回头看去, 粗略估计,起码五百人以上。

这些人的脸色闪耀在火把下,姜央从这些脸上看到了坚毅, 也看到了绝望。

县衙的县令早已收到了消息, 一名穿着黑色官袍的秦吏匆匆忙忙走了出来,他看着眼前仿佛要将人都烤化的炽热,忍不住长叹一声:“何至于此啊!”

姜央的眼前出现了他的面板:

【NPC姓名:若敖和】

【NPC性别:男】

【NPC性质:灵智型NPC】

【NPC描述:若敖和,若敖氏旁支子弟, 在秦国灭楚之后, 通过秦国的官吏选拔,成为了苍梧县的县丞。】

若敖氏?

姜央眨眨眼,小声对身边的赵庭燎说:“若敖氏是楚国的贵族,有可能他在秦国灭楚之前,就是苍梧县的封君。”

赵庭燎思忖片刻, 理解了姜央的意思——

故楚国的封君因为要和楚王抢人口,因此素来对黔首的剥削不高。别的不说,跟秦国这种几乎明摆着的就是要吸干黔首的血的制度比起来, 那绝对是一个天一个地。

若敖氏若是在故楚国时期就是此地的封君,那么眼前这个若敖和很有可能在三河等本地黔首中拥有不小的威望。

果不其然,三河一开口,称呼他为“若敖君”:“若敖君,我们活不下去了!”

若敖和所有想说的话就这么卡在了嗓子眼里。

三河说:“若敖君,天下一统了,你说我们在秦国的治下也能活下去……那我问你,为什么苍梧那么多黔首都死了?”

若敖和张了张口,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三河近乎质问:“秦一统天下之前要我们的粮食、要我们给他们做徭役、要用严苛的秦法来禁锢我们的行为……他们还烧了我们的书,不准我们再读《离骚》、唱楚歌……现在秦一统天下了,还要我们继续做徭役……若敖君,你还要我们再怎么忍下去?”

若敖和愣了半天,才说道:“可是,你们这么做是谋反……县令已经去调兵了……”

“那就死!”三河吼了出来,“我们反了不过是死,不反也要因为繁重的徭役而死,既如此,反了又何妨?”

三河的话音落下,身后无数苍梧黔首都跟着喊了起来:

“反了!反了!”

“暴秦无道!”

“诛暴秦!”

紧接着,姜央听到身边的人都开始了唱歌: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这是楚国的《国殇》,姜央跟着哼唱,恍惚间,他竟好像看到了那些在沙场浴血奋战的楚国将士。他们不避刀剑、视死如归,为的是守卫身后的国土。

姜央幽幽地叹了一声:“怪不得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有自己的文化啊……”

《诗三百》通遍诸夏,秦、燕、韩、魏、赵、齐都通用着一套文化,若非秦国的军国主义使得国家必须不停地扩张。因而引发了徭役繁重、赋税繁重、百姓无法休养生息等问题,没准秦真的能维持住他的大一统。

唯独楚国不一样……楚国不如其余诸夏一样自认炎黄子孙,而是自认为“帝高阳之苗裔”,楚地流行的也不是文字质朴的《诗经》,而是充满绚烂诡谲的《楚辞》,他们甚至还有着自己的神话体系。

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楚民与其余诸夏的文化隔阂,也使得楚国在拥有文化上的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在政/治上也拥有相对独立性。

相比起其他的国家,他们更加难以被秦国的大一统同化。

听着耳边发音陌生却莫名能够听懂的《国殇》,姜央想,怪不得在历史上,苍梧之乱能让前来镇压叛乱的秦军倒戈——因为这些“秦军”,本也是楚民啊。

黄巢满城尽带黄金甲,建立“大齐”后志得意满,派出各路使者招降各地节度使。凤翔向黄巢乞降,庆功宴上却奏《秦王破阵乐》,导致满城兵士皆悲,再不肯向黄巢摇尾乞怜。

一首《秦王破阵乐》能为唐王朝续命二十七年,一首《国殇》自然能让天下楚民都记起来,他们的来处究竟是哪里。

果不其然,一首《国殇》唱罢,在三河的统领下,苍梧县所有的故楚民都拿起了手中的木棍,对着县衙冲了过去。

姜央被裹挟在人流中,他看着周围的楚民愤怒地杀光了所有的秦吏,看着若敖和一咬牙也拿着剑砍向了县令,看着前来镇压平叛的“秦军”因为《国殇》而倒戈,看着三河振臂一呼,所有楚民争相应和。

可能在这一刻,他们觉得自己赢了——或许,他们真的赢了。

即便不久之后伟大的大秦帝国就会派出他们真正的精锐士兵来楚地评判,在大秦锐士面前,这些乌合之众没有任何对抗的能力。

但是姜央知道,即便他们兵败如山倒,他们依旧赢了。

秦锐士披甲执锐,高大的骑兵手持精锐的长矛对着面前手无寸铁的叛军露出了寒光,姜央看着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的倒下,看着骑着高头大马的秦锐士来到了他的身前,那双如同野兽的眼眸中没有一丝怜悯,全是对军功的渴望。

但奇异的是,这一次,姜央竟然没有哪怕一丁点儿的害怕。

也不知是不是被三河传染了,这一刻,姜央竟然觉得,他死得其所。

在长矛扎入胸腔的那一刹那,姜央想的是——

纵我身死,火种不灭。

******

姜央再一次醒来的时候,还没有睁开眼睛,便先闻到了一股浓重的烟味。在睁眼之前,他还以为自己穿越到火场里了。

然而,当他睁眼之后,他都被他看到的东西惊呆了——

风箱、铜块、孔方兄……

这是在铸币?

姜央抬眼打量周围,便发现这里只是一个简陋的小院,便立刻意识到,这是民间的私自铸币。

姜央:“……”

救命!

姜央还没反应过来,他就被人叫住了:“央,愣着干嘛呢?”

姜央看过去,就见叫他的人是一个中年妇女,看上去四十余岁的样子,穿着粗布麻衣,用麻布裹着头发,露出的发丝却已经花白。

【NPC姓名:陈元】

【NPC性别:女】

【NPC性质:灵智型NPC】

【NPC描述:陈元,汉武帝年间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她小的时候父亲上了战场远征匈奴,没有回来。长大一点,兄长成为远征匈奴大军的民夫,没有回来。再大一点,丈夫成为远征匈奴大军的一员,没有回来。又过了几年,长子成为远征匈奴大军的一员,没有回来。现在,家中只剩下幼子姜央和养子赵庭燎。】

姜央:“……”

好惨一妇人。

父亲、兄长、丈夫、长子……几乎她一生中所有重要的男人都死在了远征匈奴的战场上。

所以……这大姐现在选择了铸币?

院中不只有陈元一人,姜央大致看了看,发现很多人都姓姜,都是“姜央”的叔叔伯伯之类的亲人,说明私下铸币就是这个家族的赚钱来源。

这一刻,姜央大致猜到了他现在所处的时间段。

应该已经是汉武帝晚年期间了。这个时候,因为长年远征,匈奴已经快被打废了,但与此同时,大汉也面临着一个艰巨的问题——大汉也要打废了。

汉武帝真的做到了一视同仁,在他的统治下,别管是诸侯王还是地方豪族还是升斗小民,大家一起被汉武帝剥削到苦茶子都恨不得卖了,民怨沸腾。

经济打崩了,汉武帝为了捞钱,搞出了不足值的货币,全国通铺。先是五铢钱变成三铢钱,再变半两钱,又来了白金三品……一次次的货币改革让百姓苦不堪言。

百姓拒绝不了,便干脆也上了车——国家铸钱,百姓也铸钱。

莫得办法,得益于汉武帝一次次的货币改革,铸币的带来的利润实在是太高了,哪怕汉武帝重用酷吏、严打铸币,但民间的私自铸币率还是高达五成——

每十户人家,就有五户在私自铸币。

虽然私自铸币被抓到的后果非常严重,但百姓已经没了办法。

长年累月的战争却没有给大汉带来实际上的好处——好处确实有,但一毛都没有落到平民百姓的头上。百姓扛着沉重的徭役和赋税,日子苦不堪言。

不私自铸币可能会饿死,私自铸币被抓也不过是砍头或者做徭役累死……没什么区别的啦。

姜央幽幽地叹了口气——这该死的副本,也太折磨人了。

第一场轮回,姜央在纣王时代,经历了病死;

第二场轮回,姜央在周幽王时代,经历了被捅死;

第三场轮回,姜央在周携惠王时代,经历了被捅死;

第四场轮回,姜央在秦始皇两次伐楚之间,经历了……病死吧……

第五场轮回,姜央在秦始皇时代的苍梧之乱中,经历了被捅死;

第六场轮回让他来到了汉武帝时代,这个时代他会怎么死?

因为私自铸币被抓而被砍头?

姜央敷衍地“嗯”了一声,问:“姐姐……燎呢?”

感谢汉朝,感谢系统……这里管母亲叫“姐姐”,不然姜央还真说不出口那句“妈”。

陈元说:“燎吗?他在望风呢……怎么了?”

姜央摇了摇头,说:“没什么,我去找他……”

陈元看着姜央匆匆离去的背影,小声嘟囔道:“这孩子……以往没见你和燎关系这么好。”

说完,她摇了摇头,继续回去干活了。

出了门,姜央看到了在门口支了一个小摊的赵庭燎——他在卖茶水。

作者感言

纵风流

纵风流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