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29章

长安街444号[无限] 纵风流 2738 2025-06-23 07:41:46

当太阳升至最高空的时候, 地面上的屠杀已经到了尾声。厮杀声逐渐归于平静,好像这一场杀戮也迎来了终止。

姜央抬起头看向天上的骄阳,一刹那, 他只觉得,今天的太阳真的好烈……像是一团火一样, 烤的人身体的每一寸皮肤仿佛都在灼烧。

他低下头,又看到了赵庭燎的尸体。

赵庭燎的尸体正跪在他的面前, 还呈现着要保护他的姿势。

契丹骑兵挥舞着长//枪,看着那个杀了不知道多少契丹骑兵的汉人军卒终于倒下, 竟十分明显地松了口气, 像是已不在意被别人看出他的恐惧。

太可怕了——

真的太可怕了——

无往不利的契丹骑兵曾让盛唐的军队一退再退,唐末以来,无数在中原耀武扬威的精锐士兵面对他们契丹人的骑兵, 都只能落荒而逃。

可是现在, 那个连甲胄都没有的普通军卒,不过靠着手中那一杆甚至没怎么精心雕琢的木矛,就一个人杀死了几十名契丹骑兵。

几十名契丹骑兵!

曾经几十名契丹骑兵,能追着几千汉人军卒跑!

被他一个人杀死了!

好在他也死了。

真好。

契丹骑兵又看向那个被这个恐怖的军卒护住的另一个汉人军卒——那个天魔一般的军卒, 就是为了保护他才死的。

这个总该没那么恐怖了吧?

契丹骑兵看过去, 就见现在军营中唯一还活着的汉人军卒举起了手中的木矛,冲着他们喊道:“纵我身死,千千万万汉人,绝不屈膝于蛮夷之下!”

他的声音沙哑,像是含了血。契丹骑兵看过去, 就见那个浑身浴血的汉人军卒立在炎炎烈日之下,太阳都被他遮住了光芒。

这一刻,契丹骑兵的心中忽然升起一股从骨头缝里迸发出的恐惧——

这样的汉人, 会屈服吗?

契丹骑兵咬住了牙,骑马冲向那个已经无力反抗的汉人军卒……

******

再一次有意识的时候,姜央发现他住在一间木屋里。这一次,他的“家”中多少有点家具,看起来不再像之前那几次一样一贫如洗。

嚯,狗比系统竟然还有良心这种东西吗?

太难得了。

他起身,便看见赵庭燎正坐在一旁,低垂着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姜央上去戳了戳他的肩膀:“怎么了?”

赵庭燎拉住他的手不放,却依旧没有抬头:“有点烦。”

姜央奇了:“你还有这种心思?”

赵庭燎闷闷地说:“我好像无论如何都救不了你。”

虽然他也清楚,姜央的“死亡”不过是暂时性的,他们很快就会在下一场轮回“重生”,但看着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他还是忍不住丧气。

赵庭燎哑着声音说:“我觉得系统成功了……我是真的开始怀疑我自己了……”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赵庭燎的道心也开始动摇了,他也开始有些受不了这看不见未来的轮回。

姜央却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先别慌,我好像有线索了。”

赵庭燎一怔,随即抬起头来:“真的?”

见他这个样子,姜央却笑了:“以前我见你总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好像什么困难在你眼里都和土鸡瓦狗无异,难得见你还有迷茫的时候。”

被姜央这么一说,赵庭燎的脸竟都红了起来。他想了想自己现在的表现,确实是失了平常心,一副儿女沾巾的做作姿态。

赵庭燎握着姜央的手忍不住加了力道,他想了想,说:“还是我修炼不够。”

姜央又想笑他。

但这时,房门被敲动。姜央和赵庭燎对视一眼,连忙去打开了门。

门外的是个穿着官服的小吏。这小吏一身简单干净的黑色皂衣,戴着头巾,姜央一眼就认出来,这是宋朝的官服。

果不其然,很快,姜央的眼前就出现了这小吏的系统面板:

【NPC姓名:严霜】

【NPC性别:男】

【NPC性质:灵智型NPC】

【NPC描述:严霜,公元1055年生人,今年20岁,现为泗州一小吏。】

姜央看着“严霜”的系统面板眨了眨眼,觉得这第十二场轮回有点意思。

公元1055年生人,现20岁,也就是说,现在是公元1075年。再结合“泗州”这么一个有时代特色的名字,姜央几乎一下子就知道了,他现在所处的时代——

熙宁变法。

熙宁变法,是北宋神宗时期的一场变法,由王安石主导。王安石活着的时候,此变法毁誉参半;待宋神宗一死,熙宁变法也人亡政息。

而面前之人是个小吏,自己又是一个看着还算是小有资产的普通小民,姜央瞬间就猜出了和他有关的历史事件——

青苗法。

青苗法,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借贷法,只不过借钱的人从之前的地主变成了现在的朝廷。复杂一点的简单来说,就要从赵匡胤开国说起。

赵匡胤黄袍加身才建了国,欺负了后周的孤儿寡母,还将“郭荣”改成了“柴荣”,“郭宗训”改成了“柴宗训”。

赵匡胤得国不正,身边围绕他的力量又是他自己都忌惮的武将——毕竟世人皆知,其他朝代的储君叫太子,五代的储君叫河东节度使。

因此,当悠悠皇宋建立之后,宋太祖赵匡胤对武将杯酒释兵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然后……皇宋就开始了蒸蒸日上——

士大夫阶级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造成了无数的流民。大量的流民无家可归、无地可种,放在别的朝代就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了,然而我皇宋不同——

我皇宋选择了发展工商业,使得相当一部分的流民有了赖以为生的生计,开始觉得造反也不是什么赚钱的买卖。

就这样,大宋成为了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个鬼!

因为赵匡胤的得国不正,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使得大宋的冗官为历代之最。不停的恩荫文武百官的结果就是,神宗一朝,官员有两万余人。再加上宋朝的官员俸禄之丰厚,使得官员的俸禄达到了一个堪称恐怖的比例。

与此同时,大量的流民只有一部分会被工商业吸纳,剩下的大部分流民没有生计,就开始了杀人放火受招安。招安后的流民全部充军,造成了我大宋边军的冗军。

大量的冗官和冗军又造成了冗费,三冗问题又造成了两积——积贫积弱。三冗两积成为了大宋的致命顽疾,任谁来了都是药石无医。

毕竟,历代赋税最高的王朝,财政竟还能连年亏空,上亿的财政收入在中枢滚一圈,竟一文钱不剩还得欠点,也算是前无古人了。

因此,为了挽救病入膏肓的大宋,解决北宋财政入不敷出的问题,北宋历史上出现了几次改革——譬如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的熙宁变法。

青苗法就是王安石用来改变百姓积贫问题的——

所谓青苗法,顾名思义,指的就是让百姓获取青苗的方法。百姓手里没钱,明知道家中的粮食现在都吃了,明年就没得种了,但是不吃今年都过不去,谁还能去想明年呢?

真到了明年,那就去向地主借高利贷。还不上?那还可以卖地,地卖完了还可以卖儿卖女卖老婆卖自己。

地主老爷心善,什么都收的。

为了解决民间的高利贷问题,王安石一力推动了这个曾在试点完美推行的青苗法——朝廷以低息借款给没钱买种的百姓,百姓秋收了再还给国家。

这样一来,朝廷多了一项进项,百姓少付了很多利息,大家都开心。

至于谁不开心?

怎么会呢,地主老爷心善。

然而这项制度真的落到了实处,那就完全走了样。

基层官吏担忧贫困的百姓还不上钱,因此不肯给贫困的百姓借贷。朝廷压了指标?没关系,这不还有换的上贷款的富裕小民吗?

于是,不需要贷款的相对富裕小民被逼着借贷了朝廷的款,等着秋收之后还给朝廷更多的钱;

需要贷款的百姓借不到朝廷的低息贷款,还要低三下四地去求地主老爷。

当然,地主老爷心善,还是会给这些贫农高利贷的。

就这样,一项利国利民不利地主的政策,硬生生变成了利国利地主不利民的政策,看的后世人目瞪狗呆,也让王舒王从此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所以……这么看来,他现在就是那个不缺钱但也不富裕、以至于不得不向朝廷借钱、等着秋收之后还一大笔钱的……相对富裕的小民?

姜央的心中忽然升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

果不其然,严霜上来就是:“姜家是吧?夏种前,你们向朝廷借了五贯的现钱,现在秋收到了,该还钱了。”

姜央的心瞬间沉了下去:“官爷,要还多少?”

严霜微微一笑:“八贯。”

姜央:“……”

老子会算数!

姜央都要被这小吏气笑了:“官爷,且不说我家根本不缺钱,当初是你强硬着逼我们借贷的。单说这利息……”

他抬起眸盯着严霜看:“朝廷规定了利息是两分,五贯钱,两分利就是一贯钱,我给你六贯才是,怎么如今变成了八贯?”

“八贯?三贯都是利息,这哪里是两分利,这是六分利!”

“你们怎么不去抢?”

随即,姜央看到那小吏笑了笑,仿佛在说:

“看什么呢小伙子,老子现在不就是在抢吗?”

姜央觉得自己硬了——

硬的当然是拳头。

作者感言

纵风流

纵风流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