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56章

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红茶泡泡机 3080 2025-08-02 08:08:08

九月十五,乡试放榜。

往年乡试都无多少人关注,并非大家不关心,而是永安镇近五十年没出一位秀才,算上学成的年纪,都要过古稀之年。

杨二爷原名杨学昭,已是最为年轻的一位秀才。

他已不再赴考乡试,镇上便无人参考,大家顶多看个热闹,可不像今年似的,竟是一下出了两位秀才。

关注度瞬间飙升,大家都等着看能不能中举。

可要说中举,按照三年前乡试中举的名次来看,数万人里,仅仅选出两三千人。

分到每个州府,多则一二百,少则四五十。

大早上,食肆刚开门,往来的邻里便忍不住打听,问他们怎么不去榜前等着放榜,卫长昀上回考了第一名,这回中举的机会肯定大。

姜宁一边忙活一边道:“乡试都考完了,放榜的事全凭考官如何阅卷,听天由命,哪能是我们想中就能中的。”

人家一听,笑着说那他先去看看,等会回来报喜。

姜宁看了眼没什么人的街道,心想果然都去看热闹了,便道:“那敢情好,要是真中了,给您一份大大的喜糖,来食肆给您免三天的单。”

人情往来的事,姜宁起初还随着性子,后来做生意久了,虽不至于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却也明白生意要做起来,就不能开罪了人。

卫长昀抬着笼屉出来,没看到人,“刚才和谁说话?是想来吃东西又走了吗?”

姜宁让开地方,等卫长昀过去,“不是,是打听你乡试成绩的,还问我们怎么不去榜下等着。”

“今日人怕是很多,不如在家里等着报喜。”卫长昀放好笼屉,拿过帕子擦了擦周围台面的水迹,又洗了手,把碗筷按照大小、长短摆放整齐。

这会儿怕是不会有什么客人来,姜宁干脆靠着柱子,“在家里等人报喜,听着这位同学对自己应考的结果,很有信心啊。”

卫长昀抬头看他,“大约有八成。”

姜宁好奇,“另外两成是什么?”

卫长昀想了想,“此次前来阅卷的翰林与学士,认为我所答不够好,太过理想。”

姜宁睁大眼,想到什么,“你该不会把我说的那些,化用到文章里了吧?”

那可不行,随便一写可能都是谋逆大罪。

卫长昀又不傻,怎么会写。

“不是,只是确实可能有些过于理想。”卫长昀摇摇头,“但不管是什么结果,我都能接受。”

年纪尚轻,区区三年而已,又如何等不得。

姜宁点点头,看了一眼生了火的灶台,“今天想吃什么?我请客。”

卫长昀挑眉看他,“随便点?”

“那当然了,我可小有积蓄。”姜宁走到灶前,“公账是公账,私账是私账,不从食肆这里拿钱。”

“辣子鸡面,这会儿有吗?”

卫长昀在灶台边的凳子坐下,“再来两碗豆浆和三根油条,先这些。”

“你一个人能吃这么多?”姜宁惊讶。

卫长昀拿出铜板,放到桌上,“两个人的份,应该不多,这顿算我请的。”

姜宁伸手捡起桌面的铜板,放到收钱的匣子里。

“客官给了钱,那什么事儿都好说,但凡是店里有的,就都能给你做。”

两碗辣鸡面、两碗豆浆还有三根油条,一一摆上桌。

姜宁瞅瞅路口,发现还是不见客人来,干脆坐下,“天大地大不如吃饭的事大,不管了,先吃饭再说。”

卫长昀看他端起豆浆要喝,伸手拦了一下,“才从锅里舀出来,晾一会再喝。”

姜宁哦了声,听话撒手,专心先吃面。

放凉一点,等会儿还能解辣。

两个人围着一张桌子吃早饭,不提乡试成绩的事,倒是聊起了去寺里上香的秋游。

朱红出来时看见这一幕,愣在原地,而后摇摇头返身回了院子里,忙别的事去了。

“阿娘肯定觉得我们俩胡闹。”姜宁抬眼看卫长昀,“可是真的没客人来嘛。”

卫长昀失笑,“你是老板,你说了算。”

“我说了算的话,那今天不如放一个假——”姜宁话还未说完,正想说休息一日,就听得街头那边一阵喧闹,跟着便有锣鼓声敲响。

锣声才至,不多时,只见一个人飞快跑过来。

姜宁好奇看去,连卫长昀也放下筷子一起看向来人。

离得近了,发现有些眼熟。

姜宁:“那是不是严肆?”

卫长昀:“好像是。”

严肆气喘吁吁跑来,手撑着膝盖,抬眼望向他俩时,眼睛瞪大还一脸高兴和惊喜。

“长昀,放榜了,你、你是乡试第十一名!”

乡试第十一名。

那不就是——

姜宁嘴边的油条啪嗒掉在碗里,一脸茫然地转头去看卫长昀,“州府每年去会试的,有多少人啊?”

卫长昀擦了擦嘴,然后擦干净手,又替姜宁擦掉他嘴边和脸颊的碎屑。

“去年是四十三人。”

说着他站起身,向严肆拱手示意,“多谢。”

严肆笑得一脸肆意,道:“可算是有一件值得好好庆祝的大喜事,来年春天,会试场上必有你的一席之地!”

姜宁回过神来,拍拍衣服站起来,“我去房里拿喜钱。”

不等卫长昀答应,姜宁已经往院子里走,过门槛时险些被绊了一下。

踉跄后连忙扶住门框,定了定神才进门。

朱红看他一脸心神不宁,忙叫他名字,“宁哥儿?”

姜宁怔住,深吸一口气,“阿娘,前几天买的炮仗你拿出来,一会儿要放。”

小小正逗毛栗玩,听到要放炮仗,有些害怕,“宁哥哥,为什么又要放炮仗啊。”

小宝举着棍子在打树上的叶子,“肯定是有喜事啊,喜事才放炮仗。”

姜宁想说不是喜事也要放,不过眼下的确是有好事。

朱红刚要张嘴问,就见姜宁匆匆回房间,而后外面传来一声锣声,倏地反应过来。

乡试放榜了!

姜宁从抽屉里翻出喜钱,又急急忙忙地往外走。

一家人刚在门口站定,报喜的官差便来了,街道边瞬间多了不少看热闹的。

“铛——”

“永安镇卫家,元安十八年,黔州乡试一等第十一名。”

“恭喜恭喜!姜老板、卫郎君,恭喜啊!”

“朱娘子,你家这两个孩子了不起啊!”

“小宝,你二哥以后要当官了吗?那能不能把坏人都抓了啊。”

“嗳,小小,什么是举人啊?把人举高高吗?那我爹也可以!”

一片热闹跟贺喜中,姜宁和卫长昀隔着几个人,心有灵犀地看向对方。

苦尽甘来。

-

乡试中举,炮仗都放了一天,不只他们自己放,还有镇里各家员外、里正、富商,挨个都上门道贺。

来一个,放一回炮仗。

等到夜里,门外堆的全是炮仗留下的红纸,铺得比红毯还厚。

哪怕之前已经经历过一次,可还是忙。

姜宁和卫长昀看时辰不早,催着朱红他们去睡觉,这才一起把送来的东西归置好。

贵重的都拒收了,留下的便是一些书籍和新鲜菜。

不敢多收,怕成了往后还不起的人情。

姜宁理了一番后,揉着胳膊和肩膀回房,忽地想起什么,回头问跟在后面的卫长昀。

“太忙了,差点忘了问你,沈大哥那边有消息吗?”姜宁示意他关好门,“听严肆说,今年黔州就只给了四十个。”

近两千人,才选四十个。

比去年还少了些,要是刚好卡在四十二三的人,心态怕是要一阵子调理。

卫长昀道:“三十八名,是进了。”

姜宁松了口气,“还好还好,这下苗哥儿也能放心了,不然他估计又得好一阵胡思乱想。”

听到沈明尧也中举,他便放下心来了。

姜宁走到床边去铺床,看了一眼床尾两口箱子,“等过完这个月,得换厚被子,不然夜里睡着冻人。”

“直接加一床,盖着还暖和。”

卫长昀走过来,把擦手的香膏放到桌上,“今年要弹新的被子吗?”

“不用,去年才弹的,够用。”姜宁铺开被子,爬到床里侧,拍拍身边,示意卫长昀上来,“咱们俩成亲的时候,苗哥儿还送了呢,还有两床新的搁在柜子里。”

当初他们成亲,亲朋好友送了不少东西。

大多都是日常用的,随便挑出一件都很实用。

“那是够了。”卫长昀坐到他旁边,看他把钱罐拿出来,立即明白他要做什么。

“是在想春闱的事?”

姜宁点点头,半点不意外卫长昀能猜到,把钱倒在布上,“现在已经九月中旬,再过两个半月就过年,从这里去京城我也不知道有多久,所以需要提前筹划。”

卫长昀帮着他一起算账,道:“此事我还未打听过,但按你之前画的图,黔州在西南,京城距此定是有数千里,又是山路为多,定是要走许久。”

“往年春闱在二月中,怕是正月就要出发。”姜宁今日还是打听了一些,“这么远,先不说路上可能遭遇的意外事情,光是水土不服都要提前做打算,去了京城,砖头掉下来都能砸到半个官,更要谨慎行事。”

他在册子里记账,想了想,“到时候……”

他要跟着去吗?

一去少说三四个月,到时家里只有朱红和小小、小宝,肯定不行。

但家里只有他们五个,抽不出别的人来照看。

除非他不去,卫长昀只身赴考。

卫长昀见他不语,停下动作问:“怎么了?”

姜宁想了想,抬头看着卫长昀,“春闱的时候,你一个人去,应当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卫长昀一怔,他其实一直都觉得,姜宁会和他一起去京城。

“家里总要有一个人照看,不能总是麻烦秋哥儿,或者是苗哥儿他们。”

姜宁微微垂眼,继续记账,“阿娘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一个大人要带两个小孩,还是半大的孩子。

尽管都听话,可还是要人盯着,万一出点事,磕着伤着,要怎么交代。

其实,三四个月过得也挺快的。

“离去京城还有好一阵,到时再看看。”卫长昀并未答应,而是难得地拒绝了。

姜宁看他把数好的钱递过来,嘴角撇着,一看就是在生闷气。

姜宁把最后一笔账记好,看了看又有二十四两银子了。

一边把账簿收起来,一边把其他东西挪开放好,姜宁琢磨着,如今挣钱也太难了。

家里开销不小,五张嘴要吃饭。

食肆再赚钱,成本也比从前在村子里要高,以前是人力,现在是往外花的钱。

过阵子还得再想想如何挣钱,争取在去京城前多攒一点。

“我又不是定了不去,这不还有一段时间,万一想出了法子呢。”

姜宁挨过去,搂着卫长昀脖子,“哎,你太粘人了吧。”

卫长昀抬眼,并未生气,只不过有些低落不能和姜宁一起去看京城的繁华。

之前姜宁说过的万户捣衣声的盛景,他想一起看。

“争取一起去。”

卫长昀握住他手腕,低声道:“粘自家夫郎,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姜宁笑出声,说没什么不对。

作者感言

红茶泡泡机

红茶泡泡机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