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阳光让人不知不觉变得慵懒。
卫兵们躲在阴凉处,坐在板凳上打牌。叶鸿生还在太阳底下晾衣服、洒水。
卫兵们发现参谋长最近的精神状态不太正常。洗衣服的时候,叶鸿生常常露出半梦半醒的微笑表情,卫兵们疑心他中暑了。旁人中暑是一脸虚弱的恍惚,只有参谋长一脸恍惚还是笑笑的。
卫兵们请叶鸿生到屋里坐着,给他扇子扇风,又让厨子煮了一大锅绿豆汤给他喝。
叶鸿生谢过之后,喝下两碗汤水,称赞熬得好。
卫兵们看他休息一会,喝过解毒的汤水,样子好了不少。没想到阮君烈在楼上叫一声,叫他上楼去,叶鸿生马上又露出魂不守舍的样子,立刻丢下碗,跑上楼去。
卫兵们都觉得参谋长操劳过度了。
叶鸿生平时勤勉,最近更是勤勉得有点过分。司令最近不知是怎么了,大事小事都要他做,把他指挥得团团转,又要他做事又不许他到镇外。叶鸿生一出门,快到吃饭时间,阮君烈立刻派人去喊他,不许他在外面逗留。但是阮君烈自己悠闲地跑马,叶鸿生还必须陪着,不允许做旁的事情。
阮君烈之前不是这个样子,忽然风格一变。叶鸿生也随之一变,阮君烈要往东就往东,要往西就往西,好像没有性子一样,阮君烈拿手指碾一下,他就软软地倒下了。
卫兵们搞不清司令的深意,推测这是一种驭下之术。他们不懂,为何阮君烈要对叶鸿生下手?叶参谋一向听司令的话,有意见的时候,他也是低调的,难道需要用这些方法来验证他的忠诚?卫兵们都感到些许心酸。也许是穷乡僻壤的,司令心情不佳,战场上暂时没有用武之地,只好折腾忠心的参谋长解闷。叶参谋却没有这种自觉,他幸福地忙碌着,有空就跑上楼,不厌其烦地陪司令讲话聊天。
卫兵们望着叶鸿生上楼的背影,对他投以同情的一瞥。
叶鸿生上楼以后,走到书房,对阮君烈说:“子然,你叫我?”
阮君烈手里拿着最新的战况简报,恩了一声。
这一两个月来,阮君烈与叶鸿生几乎日日夜夜在一起。阮君烈原本就很信任叶鸿生,如今被他的柔情融化,更是忍不住想依赖他。阮君烈把军务交给叶鸿生办,将精神上的疲劳卸下,觉得很惬意,有空就看看时事杂志和军情简报,思考他心中的军国大事。
可能是因为感情生活太美满,阮君烈看那些激烈的时评,心思也能按耐住,并不焦躁沮丧,仍能保持乐观。
今天,阮君烈看到军情简报上写到北方战况的进一步恶化,上面提到黄克与徐正恩在北方的据点城市做指挥官。阮君烈指着简报,对叶鸿生担忧道:“不晓得他们两个怎么样?是逃回来了,还是已经被共匪俘虏杀害?”
叶鸿生看了一眼,安慰说:“只说战况告急,不见得他们已经败了。”
阮君烈叹一口气,把简报放在桌上,把手臂环在胸前。凭借与共军交手的经验,阮君烈判断,倘若这两人不逃跑,结果必然很惨;但是败军之将,逃回来肯定很难看。
叶鸿生将手放到阮君烈肩上,轻轻揉捏,劝说道:“共匪好像没有杀害俘虏的习惯。他们就算被俘了,也没事的。”
阮君烈充满怀疑地摇头,说:“听说俘虏要做苦工,肯定是生不如死。”
叶鸿生苦笑着,给阮君烈倒一杯茶水喝。
阮君烈喝下凉茶,吩咐叶鸿生说:“回头你给南京发电报。如果有消息,你务必提前告诉我,我好去尽一份情意。”
叶鸿生点头应承,说:“我下午跟南京联系,明天带十五师过江去?”
按照阮君烈的安排,十五师将带着装甲、重炮一起移动到江水对面,在渡江的要塞进行防御,扼住关口。阮君烈也不想那么快分兵,但是看到战况越来越不乐观,也要提前做好安排。
阮君烈听了,惆怅说:“我下午要去十五师的军营,把军饷提前发给他们。”
叶鸿生搂住他的肩膀,说:“好。”
阮君烈想到同僚朋友恐怕要死了,有些伤心,又有点上火,叫叶鸿生给他刮痧。
叶鸿生拿着玉片给阮君烈刮痧,一时怕手轻刮不出效果,一时又怕手重把他弄伤了,还没刮两下,自己倒心疼坏了,问出十多句:“疼不疼?我的手重不重?”
阮君烈嫌烦,搡开他,重新把衣服披上。
叶鸿生忙说:“厨房熬了绿豆汤,我给你端来。”
叶鸿生把汤水端上楼。
阮君烈喝掉汤水,才把他的烦躁压下去。
下午,阮君烈给十五师做过动员令,让他们收拾好行囊,准备出发。
晚上,叶鸿生做完手头的事,小心地安慰阮君烈。叶鸿生柔情抚慰的时候又是一种滋味,阮君烈感到无处不熨帖,格外销魂。
到了早上,叶鸿生还抚着阮君烈,让他靠在自己身上睡,与他说些宽慰的话。阮君烈嫌绵花枕头软,又嫌竹子枕头硬,专爱拿叶鸿生垫着。阮君烈枕着叶鸿生,听了好些鼓励的话,心情转好。
然而,该来的还是要来。
十多天后,南京方面传来消息。黄克与徐正恩等人被追认为烈士,政府宣告他们战死沙场,召开追悼会。
阮君烈得知以后,心中悲痛,决定无论如何要去参加他们的追悼会。
国防部派了几架飞机过来,协助第十二集团军参战。阮君烈选了一架客机出行,吩咐叶鸿生管理军务,万一有要紧事务就联系国防部,喊他回来。
叶鸿生为阮君烈整理行装,送他上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