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17章 年货

青竹 寓风 3158 2025-01-11 18:56:48

姜竹很喜欢赵先生给写的对联。

吃完饭回家后他们还自己写了点儿福字玩。

对联沈青越只能按着编好的写,他自己编不出来,只能写写福字。

他让姜竹挑一挑,姜竹哪个都喜欢,收好了就等着年三十贴。

沈青越笑他,这是奔着把家里重新装修一遍来的。

除了对联,他们还得请神。

有钱人家的神像是石雕、木雕的,还有陶瓷烧的,最不济,就是用红纸写一个。

姜竹家有木雕的,还是当初他娘买的,贴对联时候要顺便擦洗干净,重新摆好。

年前的几天,意外忙碌。

要提前蒸馒头,蒸包子,炸豆腐,炸丸子,炸麻花,还有准备饺子馅包饺子,村里的磨坊都得排队。

另外还得办年货,置新衣,扫房子,糊窗户。

最后才是贴春联。

光为三十晚上的菜,就要准备好几天。

他们这儿守着河不缺鱼,不管大鱼小鱼,过年要讲究年年有鱼。

另外鸡鸭要有一样。

肉菜总共要凑四样。

甜的也得有一样。

其他才是素菜。

有钱人家讲究得更多,穷苦人家至少也得准备六样菜,还要讲究满盘满碟,买不起肉的这时候就用小盘子、小碟子。

还有人另辟蹊径,把馒头糕饼做成鸡鸭牛羊猪的造型。

山上就他们两个,姜竹也要准备菜。

年前月底的草市会提前五天,改到腊月二十五,姜竹准备去凑凑热闹,再买买过年要用的东西。

不过夜里起了风,早上起来外面天又阴又冷的,沈青越就不打算去了。

姜竹带上酱酱去卖山货,买东西。

沈青越嘱咐:“买两……三……你看着买吧,有新鲜的鱼多买点儿,晚上咱们做一条,剩下两条过年吃,再给你奶奶送点儿,然后买点儿糕点,糖果,瓜子干果什么的,给你奶奶送点儿,咱们多准备点儿,省得过年家业他们来拜年没东西吃。”

给姜竹外公外婆的年礼姜竹前两天就去送了。

姜竹舅妈还给姜竹装了一小袋橘子和干桂圆。

姜竹点头。

本来想一起去玩儿的,看上去似乎要下雪,万一下大了不好上山,也怕把沈青越再冻感冒了,姜竹带好东西,和沈青越在门口亲了好一会儿才出门。

先前没卖完的山货这回可以再卖卖看,今天卖不完的,可以放到山下让姜树或者姜望南帮他卖,能一直卖到三十那天。

往年,年底就是最好卖东西的季节。

家家扫房子都会把旧的破的篓子篮子什么的扔掉、烧掉,新年用新的。走亲戚拎的篮子这时候也爱用新的,新篮子,新布,新衣服。

小贩们就指望着这几天出货。

多冷的天气也得干。

今年不用了,姜竹今年只给自己家编了些新东西,卖一天山货,剩下的时间都是玩。

到了大伯家,家俊正在等他。

今天豆腐好卖,各家都要炸豆腐了,家家户户都要买点儿的。

听说他没准备卖多少东西,大嫂决定多做点儿豆腐到草市卖,和姜竹商量好了借他的车。

吕香梅:“沈先生不去啦?”

姜竹:“风太大了,怕他吹病了。”

“也是,你们俩也穿厚实点儿。”她进去又给家俊拿了帽子和姜正的旧袄子,还拿了个小毯子给他们塞车上,“坐车冷,盖上腿。”

“嗯。”姜竹接过来:“大哥已经去了?”

“早走了。”吕香梅笑,天刚亮就去了,等他们俩就来不及在草市卖完,回来再装点儿去镇上串串了。

他们俩赶紧把山货和豆腐搬上车,姜竹奶奶从屋里出来了,抱着姜竹让四嫂给她做的兔毛披风走过来,给他们放车上。

老太太板着脸,“风大,早点儿回来。”

姜竹愣了愣:“好。”

吕香梅悄悄踢了踢姜家俊,姜家俊秒懂,高声道:“知道了太奶,风大,冷,你快进去吧,我和小叔卖完就回来。”

家业从屋里探头:“哥!炮仗、炮仗,买炮仗!”

家俊:“放心吧!”

肯定得买炮仗。

阴冷的天,草市上一片火热。

人太多,摊子和摊子间塞着买东西的人,和平时比,显得乱七八糟的,摊位都快连不上了。

他们俩往里挤了挤,也没找到姜正和姜树他们,干脆也不找了,先卖自己的。

从家里赶路过来,路上还跑了一段儿,这会儿还是冻透了。

姜家俊在摊子后面边吆喝边跺脚,姜竹出门前沈青越给他围了围巾,好歹脸冷得没那么厉害了。

家俊:“今儿可真冷。”

姜竹:“下午应该还会下雪。”

姜竹庆幸没让沈青越出来。

不过好在风慢慢变小了,太阳虽然没露出来,但不刮风稍微动动就能暖和点儿。

临近中午时候,赶集买东西的人更多了,姜竹和姜家业轮流看摊子,另一个去买东西。

姜竹先去,他还专门背了个背篓。

草市上卖糖的很多,一年的糖都集中到这儿了似的。

姜竹找了一个比较大的摊子,挑了些比较硬的彩色糖块,还有龙须糖、麦芽糖。

还有专门炒了瓜子、松子卖的,他们本地的松子很小,没人吃,老板说这些是从外地运来的大松子,姜竹尝了尝,是挺香的,每样买了点儿。

还有卖果子的。

他们家还有梨,姜竹买了几个苹果。

个头不大,一个就要五文钱,贵得挑苹果的大娘直咕哝。

遇到卖包子花馍的,姜竹有点儿饿了。

他买了四个肉包子准备一会儿和家俊分着吃。

草市卖的这些都好看,是给那些不会做的人家预备的。

尤其是花馍,什么模样都有,还用菜汁点染着颜色。

他和沈青越不用蒸这些,大嫂他们蒸的时候顺带把他俩的就做了,六嫂还会做花馍,赶集回去,她们差不多就蒸好了,可以直接拿。

卖肉的摊子有好几家,附近的屠户全凑过来了,还有许多卖家禽的,不过姜竹只买了些鲜肉,预备回去炒菜、剁馅包饺子用。

另外他还买了四个猪蹄,沈青越前两天提了一嘴用猪蹄做猪皮冻。

猪蹄没有肉值钱,村里买不起肉的人家过年才吃猪蹄、做皮冻,不用多少肉,有些肉汤冻上就算道肉菜了。

他也不懂沈青越这样不缺钱的怎么会喜欢吃这个。

不过他给沈青越做,自然是不能汤多肉少的,得多炖几个,皮肉足一些,做出来当肉菜吃。

姜竹走着走着,还碰到了江顺子爹和他哥哥在卖豆芽,他们自己生的豆芽,按铲卖,一大铲子才要五文钱,运来一车已经要卖光了。

姜竹过去打了声招呼,一会儿回村上他们家里买。

卖鱼的摊子也有好多家。

不是昨天就是半夜才捞的,这会儿还有鲜鱼,也有冻住的,大大小小,连着摊子都是鱼、虾、小螃蟹。

沈青越爱吃鱼,姜竹瞧着鱼虾质量不错,挑了六条鱼,还有一兜子小河虾。

他只要小的,沈青越不能吃虾,他准备干炒一下自己当零食吃。

从前他知道沈青越不能吃虾蟹,家里就绝不出现这些。

但现在不一样了,他觉得他坐在沈青越面前吃这些沈青越也不会介意的,说不定还能惹沈青越说些奇怪好玩的话。

不过姜竹也没多买,天天对着沈青越吃他不能吃的,沈青越晚上要生气的。

再往里走,看到好几个卖对联的摊子,也有支着摊子写对联的。

还有卖碗碟盘子,罐子瓮缸,花瓶瓷器的,卖大小扫帚的。

姜竹过去挑了套新盘子。

家里的用久了难免会有磕碰,凑合两三年了,过年呢,可以换新的。

他还看上了一个白瓷的小水缸,放在客厅书桌旁,养两尾小鱼就不错。

姜竹正愁怎么搬,就看见他大堂哥牵着驴车正往外挤。

“大哥!”姜竹招招手,可以买了。

他的背篓都有地方放了。

姜正挪挪放豆腐的架子给他腾地方放东西,瞧见他买的那些只想笑,“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

这缸子,都装不了两盆儿水,还贵,除了好看没一个优点。

他们把东西搬上车,姜竹又给沈青越买了两个画着柳条和燕子的茶杯。

姜正看得直摇头。

不过姜竹今年确实赚钱了,他又一个人,还跟着一个能赚能花的沈青越一起生活,也不好说太多。

大小伙子了,说多了不爱听。

不过路上他还是唠叨了姜竹要省着点儿钱,“给家俊说完,明年怎么也该给你说亲了,攒着点儿钱,成亲要花不少呢。”

虽说山上不用新盖房子,但是聘礼,酒宴,做衣服,做家具,再添置点儿新的,换换旧的,都不少花钱。

姜竹几次张口想说他成亲了,可现在说不是个好机会,还是回去和沈青越商量商量再告诉大哥大嫂吧。

他们是一定要说的。

大嫂把他当半个儿子,他也是把大哥大嫂一家当家人的。

明年吧,等他们忙完家俊的亲事,就轮到他了。

姜家俊早就翘首以盼,见他爹也过来了,先问:“你们看见卖炮仗的摊子了吗?我看见刚刚有人拿了好多炮仗。”

姜正听得直摇头,都说亲的人了,一点儿大人样没有。

不过他还是看了会儿摊子,叫他们俩去买炮仗。

“别跑太远,我等你俩半个时辰就得回去了。”路上跑快点儿,还来得及再带半车豆腐到镇上走街串巷吆喝着卖一卖呢。

“知道了!”姜家俊带头往前跑。

卖炮仗的摊子附近全是卖对联的,他们俩还瞧见了姜树和姜望南,这俩人也有意思,竟然出了两个摊子,在斜对角,错过这边的错不过那边,后悔没在这儿买的几步远就能在另一个摊子买着。

姜家俊觉得他们俩就是故意的。

他们本地的习俗,跨年子时要放鞭炮,初一早上上供时也要放鞭炮。

不过长串的鞭炮太贵,而且一般也很少有能整挂鞭炮连贯响完的,买不起整挂鞭炮,就买零散的炮仗点,也是一样。

要想声音大点儿,还可以弄个厚陶罐子,或者石臼,旧铁锅之类的,把炮仗放进去,点把火往里一扔,噼里啪啦的都着起来特别响。

姜家俊主要就买炮仗。

不过鞭炮还是要买两小挂的,不然只买了一堆炮仗回家,肯定得被他娘骂。

另外他还买了几根窜天猴,还有能蹿起来的烟花。

每年村子里也只有江大爷家点烟花,在河边点,全村的小孩都跑去看。

今年家里条件宽松点儿,吕秀梅叫他们也买几个,自己家放着玩玩,再给刘小丫家送几个,玩个稀罕。

相对而言,山上就不能随便点烟花玩了。

即使下了雪,山上的枯枝腐叶也容易点着,一不小心哪儿落了火星子,再刮场风,山火就大了。

姜竹没买什么烟花,只买了鞭炮和炮仗,准备在院子前空地的雪堆里点着玩。

作者感言

寓风

寓风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