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64章 招生(二更)

青竹 寓风 3251 2025-01-11 18:56:48

赵先生呵呵一笑,推脱道:“老夫只管教课,其他的事都得问山长和监院。”

每天说重复的话嗓子逐渐不好的监院曲学甫、贾文彬:“……??”

他们还有这种权利吗?

曲学甫:“呵呵,我,我去问问姜山长。”

读话本子还经常会打磕绊的山长姜竹:“……?”

问他,他也不知道啊!

姜竹人都麻了。

“招不了,屋子不够用,先生也不够用。”

其实按他们最初的计划,也是想和镇上、县里其他书院一样,每年秋天、春天招生开蒙。

而且原本两间讲堂也是够用的,村里小孩都得帮家里干农活干家务,只识字,每天上半天课就行了,这样两间屋子,每天上午一班,下午一班,明年开春后他们再盖一间讲堂,一个琴室。

等来年再要招新学生时,家旺他们那批差不多就该结业了。

想继续读书的,去镇上或者县城书院正经读一两年考童生,然后再继续考秀才考举人。

志不在读书,只图能识字算数的孩子也可以考虑当学徒还是耕田种地了。无论学哪样,农闲去干活或者做点儿小买卖,识字不容易上当受骗,也能自己看懂文书。若是字写得好,也能去找些记账、誊抄的零活儿。

而学得不扎实还没法结业的,可以再跟下面的班多学一年半年的,反正他们不收束脩,每天来学半天就是了。

先生理论上也是够的,教开蒙不辛苦,一个人教一天也不忙,明年秋天前他们再找一个先生就行了。

现在,赵先生身份暴露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就是曲学博下午再教一批新招的小孩儿,他们也没地方上课。

下午两个讲堂一边是抄书的,一边是找赵先生问问题讨论的。

轮不到的人要么凑在一块儿听,要么去抄书那儿辩论自己的,连山上的小竹屋都让他们占了。

哪还有地方招生?

在书院没有职务的沈青越则是一点儿都没犹豫,马上拒绝。

他根本不想招惹外面的小孩。

村里的孩子多好管啊,淘气是淘气,但皮实,也经常做着伴,爱满村子跑着玩,其实知道躲避危险。

城里的孩子肯定比村里的孩子娇气啊!

到时候他们住哪儿?

在哪儿吃饭?

小孩儿可不比大人,万一生病了呢?

淘气在山上玩摔下山了呢?

乱吃东西中毒了呢?

何况天天爬山上学,也只有这些山村的孩子们才受得了吧?

简直处处是麻烦。

再说了,开蒙才几岁大啊,就要背井离乡流放村里上学?

太可怜了。

沈青越:“不招,不收,不要!”

里正想的也差不多。

只是让小孩儿来一起学其实没什么,顶多挤挤就是了,但随之而来的麻烦他们确实处理不了。

到镇上交税时候,他去找了那名税吏说明情况。

那名税吏不以为然:“我们家那个又皮实又结实,我找个亲戚看着他也不成吗?”

里正:“地方也不够呀,至少得新盖了讲堂才能再收孩子。”

另一人道:“我家孩子念过两年,和你们村的孩子一起读不成么?”

里正:“……”

他好难。

好不容易把人都劝住了。

结果那群来找赵先生的书生们也受到启发似的,来一带一,自己来听课,还把孩子带来了。

没人看孩子,只好先塞进去和村里小孩一起学,搞得里正、沈青越他们都哭笑不得,曲学博越带孩子越多。

还有领着孩子来,装作是找赵先生,实际是陪孩子一起来上课的。

不过他们也只是怀疑,人家大人确实来了,也去听了,他们也说不好到底是冲着哪边来的。

那孩子年纪有八九岁,已经开蒙过一两年了,跟姜松他们一起听课。

那孩子家在镇上,没在村里住,每天一大早从镇上赶过来,再爬山上来,沈青越都想劝他们,要不然你们在村里租间屋子住吧,这大早起的,太折腾孩子了。

这边他还没想好该怎么把人劝回去,到了姜树沐休那天,他还往村里领了好几个带孩子的同僚。

沈青越都麻了。

姜树也是苦着脸。

他也不想啊。

可都是同僚,也不好拒绝地太没情面。

只好把这得罪人的事甩给沈青越。

沈青越从前觉得他爸他爷爷就很卷孩子了,这一对比,天下家长一个样,他爸他爷爷可能都是症状轻的。

“我们这是扫盲班啊!”沈青越给他们强调,“目标就是认识常用字,能算账。”

官吏们乐:“这不正好吗?认识常用字,能算账,会写文书,能算好税额就行呀!”

沈青越:“……”

忘了这茬了。

这群差役搞世袭,还真不用非得考科举,专业对口了这是。

姜树站在一旁装不存在,心说,你说这些要是有用,我已经劝退三回了。

沈青越:“学倒是没什么,谁都能学,但是不安全啊,这是山,后面就是伏蟒山,连着成片的野山,万一有狼,有野猪怎么办?”

“你放心,咱们想到了,每家派个人过来,送他们上山,接他们下山。”

沈青越:“那他们住哪儿?”

“你们村江大爷家不是有空房子吗,我们和他说好了,借住他家!”

沈青越:“…………?”

不是,等等,怎么就说好了?

他难以置信地看姜树。

姜树马上朝他狂摇头。

但这可不赖他啊,要怨也得怨江大爷。

谁叫他疼老婆疼孩子,常常拎着个食盒上馆子里买菜提回家给江修文母子吃。

县衙本来就有人认识他,碰见了总要说句话。

江大爷又是个老好人热心肠,有时候碰见姜树和同僚吃饭,心情好了还会替他结账。

一来二去的,就更熟了。

江大爷还是个爱显摆儿子的。

现在县衙人人都知道他们姜家村有个青竹书院,还一多半都知道了他们村出了个才十八岁的秀才郎叫江修文,是江大爷的宝贝儿子。

十八岁的秀才,那也能算是县里出文曲星的好苗子了。

大虞规定年四十以下的秀才都能考举人,他离四十还有二十多年,只要不长歪,说不定将来还能考进士呢。

他们宝峰县可好几年一个举人没出过了,谁不羡慕?

前两日碰见,他们还问起江大爷怎么不让他儿子回村里读。

江大爷便说他儿子每个沐休都回村跟赵先生读书,赵先生说青竹书院暂时只有开蒙班,不适合他,让他在县城读完,沐休时或有疑问再回去便可。

大家本来就够羡慕了,他还神来一笔,说他儿子说了,如果当初开蒙就能遇到赵先生这样的好老师就好了。

他一句显摆不要紧,把这群人都给撩拨起来了。

那心情简直是不上不下的难受。

他们虽不用科考也能进县衙当吏员,但谁不想当官只想为吏呢?

就是真不是读书的料子,学几年,能学会读书识字,将来也好进衙门子承父业呀!

感慨着感慨着,就有人想到了,“你们全家如今都在县城,村里的房子有人住吗?”

江大爷:“没呀,去年冬天村里的孩子在我家念书,今年还不知道用不用呢。”

他们一听就乐了,“那不如租给我们用吧?”

江大爷想了想,竟然真同意了。

姜树那是几次打岔拦都没拦住啊!

沈青越还能说什么。

最担心的安全问题,人家带人来陪读。

距离远,直接在村里租房住。

沈青越只能说,太拼了。

但是爹娘拼,不见得孩子乐意啊。

这几个孩子看上去就不是多乐意的。

小的七八岁,最大的才十一,正是黏人的年纪呢,就给从繁华的县城,“流放”到啥也没有的山村了。

沈青越:“你们得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啊。”

几个官差:“他们愿意!”“在家就说好了!”

沈青越:“……”

你们睁开眼看看啊,看看这些孩子满脸都写着“我不愿意”啊!

“我们村没有大夫,天越来越冷了,生病了看病都不方便。”

“放心吧,我们多准备点儿衣服。”

沈青越:“……他们的娘,同意吗?”

“同意呀!”

几个孩子撇撇嘴,还有又伤心又愤怒的,“我娘让我赶紧来。”

另一个道:“我娘舍不得我来,不知道我爹跟她说什么了她又同意了。”说着就想哭。

他爹朝他背上拍一巴掌,“大小伙子哭哭啼啼的,你当你娘多想管你呢?别哭了,你娘回娘家住几天,等你们沐休就来接你了。”

小孩擦擦眼泪:“那我想吃烤鸡。”

他爹:“行,给你买烤鸡,人家村里就有烤鸡!”

小孩们:“啊?真的吗?爹,我也想吃烤鸡。”

另一小孩:“爹你每天给我十文钱我就在这儿读!”

孩子爹:“别讨价还价,说好了五文就是五文。”

沈青越:“……”

他没辙了,“行吧,想来就来,先试几天,不合适就走,对了,你们就别告诉别人了。”

官差们:“放心放心。”

沈青越叮嘱那几个孩子:“村里的孩子都跑惯了,你们才来,跟他们玩可以,但是不能在山上乱跑,踩不稳可是会摔跤的,从山上摔下来不是好玩的。东西也不能乱吃,什么野果子啊,蘑菇啊,草啊,不能尝知道吗?”

并不怎么高兴的几个孩子听着听着都愤怒了,争相朝沈青越喊:“我都八岁了!”“我的十岁了!”“我早就会爬山了!”“我才不吃呢!”

沈青越微笑。

反正不是他上课。

可怜的曲先生赵先生呀……

啧啧啧。

里正也不是很想接待这些小祖宗,在心里把江大爷骂了八百遍,还是硬着头皮招待他们。

几个大男人也不会收拾房子,小孩更是别指望,好在没一会儿江修文一家也回来了。

江大爷拿钥匙给他们开客房门,腾出好几间屋子给他们住。

每年冬天他们也会回村住,正好今年就提前了。

瞧见他们也回来住了,里正总算气顺了点儿,找着机会再数落他不靠谱。

姜树也把江修文叫走控诉他爹的不靠谱。

江修文自己倒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房子长期没人住本来就容易坏,他爹娘在县城住着又没在村里住着舒服,和邻居们也说不到一块儿去,他早想让他们回村来了,至少串门方便,他娘每天能和村里的亲戚、邻居聊聊天。

从前他年纪小,他爹娘不放心。

现在他也大了,在城里住了几年他们没什么不放心的。

而且他们书院是要住书舍的,他爹娘搬到了县城,他也不能天天回家住,只能课业不忙时候中午或者傍晚回家吃顿饭。

还是回村好,省得他娘总惦记着家里的花和树,他沐休时候骑马回来就行了。

他娘还挺喜欢小孩儿的,租给一群孩子,他们也能跟着热闹热闹。

就是有点儿对不住姜竹他们。

不过沈青越和姜竹也明白,这问题他们早晚都会遇见。

只要他们以后招收别的孩子,一定会有人送孩子来。

就是他们村没让别人领着孩子住,附近其他村子也会有人往外租房子的。

算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讲堂不够盖讲堂,房子不够盖房子,先生不够招先生。

既然已经是书院了,县令连扩建书院的钱都给了,那就盖嘛!

作者有话说:

里正、沈青越:我们划片入学。

众:我们租到学区房了~~

作者感言

寓风

寓风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