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最后几天, 流感来袭,班里擤鼻涕的声音不绝于耳,每天都有七八个学生请病假。
慕留把杨枝桌子上的一大堆空卷子收起来, 对齐,向江珠确认:“就这些,对吧?”
江珠从自己书箱里拿出了数学笔记和历史笔记, “这两本你也给她带过去吧, 最晚后天还我。”
慕留乐了, “后天是元旦,她怎么还?”
江珠愣了一下,临近期末, 要复习的东西太多, 这次元旦也只放1号一天,她总是不记得。
“那就让她2号还, 2号她应该能回来上课吧?”
慕留把杨枝的作业和江珠的笔记本塞进了自己的书包。
周五到周一, 他四天没看见她了,不知道她病成了什么样。
“应该能吧。”
慕留骑到杨枝家楼下, 第三次点开了杨枝中午给他发的短信:【是602,在楼下按门铃就好,谢谢你】
慕留按了602, 一个女人在对讲机里说了“请进”, 不是杨枝的声音。
他进了电梯,对着镜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校服外套,用手指顺了顺头发。
六楼一到,慕留挺直腰板走出了电梯, 一个女人早就在家门前等候,模样非常年轻。
一见到来人, 小姨一本正经地说:“你是来给杨枝送作业的同学吧?你好,我是杨枝的妈妈。”
“……”
慕留在来的路上准备了开场白,里面有杨枝的妈,也有杨枝的爸,就是没有这位不是妈的妈。
他有点无措地走到了门前。
他在小姨面前站好,露出一个礼貌又帅气的笑容,“您好,我叫慕留,是杨枝的同桌。其实我在家长会上见过您,知道您是杨枝的小姨,我叫您阿姨太老,叫姐姐好像辈分又不对,不然就和杨枝一样叫您小姨吧。”
小姨的伎俩被识破,笑了出来,“哦,你就是杨枝那个总考年级第二的同桌啊,怪不得这么聪明,一下就认出来了。”
慕留像被打了个巴掌又给了个枣,微笑点头,“是我。”
“快进来吧,”小姨把门敞开,“杨枝在里面呢。”
慕留走进了屋子。
杨枝就站在离他五米之外的地方,她倚在卧室门口,穿着乳白色的珊瑚绒睡衣,披着及肩的头发,整个人都毛绒绒的。
就是脸色有点红。
杨枝笑脸相迎,“我怕传染你,就不过去了,你给我大概讲一遍就好,我站在这里听。”
平时的通透声音含着久不说话的虚弱,慕留应下来,“好。”
他把试卷和笔记拿出来,介绍完一样,就递给小姨一样,小姨再把作业送到杨枝的手上。
这本急着写,那本不急着写,这张必须写,那张可以不写,慕留讲清楚了,杨枝记清楚了,小姨听晕了,“现在的高中生怎么这么多作业。”
“真的是。”杨枝抱着一摞书打了个哈欠。
慕留问她:“怎么看着这么困?”
“嗯,刚才吃了退烧药,很困,一直坚持着没有睡。”
“那怎么不去睡?”
女孩的声音懒洋洋的,眼睛瞧着他,“因为在等你。”
慕留的脑子哗地白了一秒,手里的书包差点没拿稳。
旁边的小姨也看呆了。
慕留回过心神,看着杨枝,“那你去睡吧,好好养病,江珠等着你2号回去上课。”
“2号应该没问题,那学校见。”
杨枝说走就走,抱着作业回了卧室,不见人了。
小姨站在客厅,重新把她外甥女的这位男同桌打量了一遍,真高,真帅。
慕留微微颔首道:“那小姨,我就回家了,这么晚来,真是打扰您了,您好好休息。”
小姨给他开门,惋惜地说:“明天是杨枝的生日,可惜她生病了,怕传染给你,不然我就邀请你来家里给她一起过生日了,现在就我和她两个人过,还挺冷清的。”
慕留一条腿已经迈出了家门,又收了回去,“我可以来。”
“啊?”
“我身体素质还可以,在学校待这么多天都没感冒。”
“但是我明天下午才上班,你们晚上是不是要上晚自习?”
“明天是班里元旦联欢,下午就放假了,没有晚自习。”
小姨笑出来,“那行,我买蛋糕和晚饭,你有忌口吗?”
“没有。”
“那明天晚上六点半,你可以吗?”
“可以。”
慕留走后,小姨轻轻推开了次卧的门。
房间里一片黑,杨枝的声音从床上传过来,“小姨?”
小姨站在门口,“我叫你这个同学明天还来家里,给你过生日。”
杨枝瓮声瓮气地“哦”了一声。
“你和他什么关系?”
“同学关系。”
“同学关系你说什么‘等他’?”
杨枝在被子里动了动,“因为我就是在等他啊。”
“……算了,你睡吧,夜里再发烧的话就喊我。”
小姨给杨枝关上了门。
她这个小外甥女好像有点本事。
第二天下午,杨枝退烧了,脑袋还是昏昏沉沉,只能躺在床上看江珠的
历史笔记,看了三页就睡过去了。
再醒过来的时候,窗外天色暗了,她走出卧室一看,小姨从必胜客外带了披萨和小吃,正站在餐桌旁边拆包装。
“醒了?还难受吗?”小姨问。
“好多了,头没有那么晕了。”
“那就好,我以为你要一直睡呢,还想着不让你同学来了,你要不要去洗个脸?他应该快到了。”
杨枝洗了脸,换了身衣服,六点半,门铃准时响起。
杨枝打开大门,慕留没见着,一只棕色的毛绒玩具熊站在她眼前,个头比她还大。
熊脑袋往左一挪,慕留的脸露了出来,笑容灿烂地说:“生日快乐!还发烧吗?”
“今天不烧了。”
“真好,”慕留拍拍这个软乎乎的胖东西,“快把它接走。”
“谢谢,”杨枝笑着伸出胳膊,把这只超级大熊抱到了自己怀里,“怎么这么大?”
怎么这么沉。
“待会儿跟你说。”
慕留进了门,跟小姨打了招呼,小姨让他直接上桌,“没什么活要干,再插个蜡烛就能吃饭了,你是杨枝同桌,就坐她旁边吧。”
椅子有四把,人有三个,杨枝拉开慕留对面的椅子,让熊坐了进去,她坐在了慕留旁边。
慕留给她解释道:“陈琢知道了你今天过生日,说要给你买一只小熊当礼物。”
他用手比了比,大概半米长。
“然后江珠也知道了,说要和陈琢一起买,所以熊就变成了这么大。”
他胳膊打开,两手之间的距离有一米左右。
“然后常乐乐也知道了,说要和她俩一起买,”他看看正对面的大熊宝宝,“所以最后是这么大。”
杨枝笑出来,“谢谢他们,它很可爱,喜欢。”
小姨问道:“这个熊挺重的吧,你怎么拿回来的?”
“有点重,我先打了个车把它捎回家,然后从家里抱过来的。”
杨枝对着那对黑眼珠发呆。
所以这只熊不是慕留的礼物。
慕留似乎猜到了她的心思,把手里的礼品纸袋放到了餐桌上,“这个是我的,你想现在拆还是等一会再拆?”
小姨把蛋糕从冰箱里端出来了,一个样式简单的奶油水果蛋糕,杨枝的最爱。
“那吹完蜡烛再拆。”
她要先吃蛋糕,还有蛋糕上面的蓝莓草莓和芒果。
准备完毕,小姨关上了家里的灯。
小小的圆形蛋糕上亮着两簇微弱的火苗,映出下面的“1”和“5”。
小姨和慕留唱起生日快乐歌,杨枝的嘴边漾起笑意,在歌声里闭上了眼睛。
这是第一个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过的生日,杨枝年轻的心灵里只有两个愿望,期末考试顺利,家人身体健康。
呼——
两根蜡烛无事一身轻,一下就被吹灭了。
灯一开,慕留问道:“这么快就许完了?”
杨枝的脸上恢复了几分健康的红润,眼里也有了光彩,“对,靠自己。”
“杨枝每年许愿都可快了,”小姨给两个人切着蛋糕,“也不知道许的是什么。”
慕留在杨枝身边笑,“那都成真了吗?”
杨枝想了很久,答案是“不知道”。
她并不记得去年生日许了什么愿。
因为杨枝还在生病,小姨只给她切了一小块蛋糕,慕留作为客人,收到了一大块。
杨枝吃下半颗草莓,抗议道:“今天是我过生日。”
“生病的小孩有蛋糕吃就不错了,你妈特意告诉我,让我不要给你买蛋糕,你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可别把我卖了。”
“……哦。”
小姨说着电话,手机就真来了电话,她让杨枝和慕留好好吃,拿着手机进了卧室。
门一关,慕留把自己这块蛋糕推到了杨枝面前,“你可以吃我的。”
又加上一句:“但是只能吃水果。”
杨枝确实只想吃水果。
她用塑料叉子叉起了慕留盘子里的一大块芒果,放进了自己嘴里,撑得脸颊圆鼓鼓。
慕留笑出来,“怎么这么喜欢吃水果?上学也带好多,你家里是不是卖水果的?”
杨枝闭着嘴咀嚼酸甜多汁的芒果,没有应声。
两人吃完蛋糕,小姨还是没打完电话,杨枝把慕留的礼物拆了出来。
是一个马克杯和一个笔记本,都是蓝底白字,印着联合国的标志。
慕留说道:“暑假的时候参观了联合国总部,这两样是我在纪念品商店买的,都没用过,正好送你当生日礼物。”
杨枝把杯子和本子搁在餐桌上,目光从那两枚地球标志转到慕留的眼睛里。
“谢谢,很喜欢。”
慕留的指节在杯子上轻轻一敲,“刚才许愿的时候许到这了吗?”
杨枝摇头。
“没事,还远呢。”
“我也觉得,”杨枝又说了一遍,“谢谢。”
小姨从卧室出来的时候脸色不大好,对电话的内容绝口不提,杨枝猜,打电话的应该是小姨的前夫。
最近这一个月,杨枝待在自己的卧室,时不时能听到小姨在隔壁卧室的说话声,言辞激烈,最常听见的两个词就是“离婚”和“房子”。
杨枝至今不知道小姨离婚的原因,只能当作什么也没听见。
小姨把剩下的蛋糕搬到厨房,回来的时候神色如常,热情地招呼杨枝和慕留吃披萨。慕留说了很多话,把杨枝和小姨逗得直笑,三个人高高兴兴地吃完了今年的最后一顿饭餐。
饭后,慕留没有立刻回家,说要和杨枝一起做作业,给她补习一下这几天落下的功课,如果她愿意的话。
杨枝答应了。
小姨一个人在客厅看电视,虽然看的是演唱会,但是为了不妨碍两个孩子学习,还是把电视调成了静音。
杨枝和慕留并排坐在餐桌上,做起了物理作业。
杨枝一开始以为慕留只是找个借口待在这里,可是慕留在草稿纸上心无旁骛地写写画画,和他在教室的时候一样认真。
杨枝也端正了态度,写完了一张物理卷子。
她大病初愈,今天又是跨年夜,这个工作量她自认达标了。
“慕留。”她轻声叫他。
慕留还在写,“哪道题不会?”
“好像都会。”
慕留放下了笔,“这么厉害?”
“嗯,”杨枝看了他一眼,小声说道,“你刚才说的没错。”
“哪一句?”
“我家里真的是卖水果的。”
慕留没想到自己的玩笑话居然是对的,脸上划过一丝惊讶。
杨枝继续讲:“我家在西郊,离学校很远,所以我上课的时候都住在我小姨家,家长会也是小姨帮我开。”
慕留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你去过西郊吗?”杨枝问。
慕留一笑,“当然去过,我外公外婆就住在那边,所以我每个月都会去。”
这个杨枝倒是没想过。
慕留用手撑着脑袋,瞧着杨枝,“所以你特别喜欢吃水果?”
“对。”
“那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吃起来的话喜欢很多,闻起来的话最喜欢柑橘类的水果,很香。”
慕留的眼睛若有似无地掠过杨枝的发尾,“看得出来。”
慕留还没到能彻夜不归的年龄,十二点也不行,只待到九点半就走了。
杨枝知道小姨心情不好,陪着她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小零食一会儿来一口,抓小零食的手被小姨一会儿拍一下。
小姨十一点一过就去睡觉了,杨枝对文娱节目不感冒,也回到了卧室。
她打开电热毯,裹在暖和的被子里和好朋友们发短信,有陈琢江珠,也有恍若隔世的初中好友。
她一边聊天,一边等待零点的来临。
等待一个发短信的正当理由。
杨枝握着手机,终于等到了时间归零,手机上的日期从2013变成2014。
她打开慕留的短信框,写下了“新年快乐”。
还没等她发出去,慕留的信息已经传到了她这里:【新年快乐,梦想成真】
杨枝眉眼弯弯,点了发送。
第二天,杨枝跟着小姨回家过元旦,返回市区的时候带了很多枇杷,还有两罐又香又脆的烤腰果,是她专门让爸妈去那家相熟的干货店买的,出品最新鲜。
枇杷和一罐腰果大家一起吃,剩下的那一罐她想送给慕留,谢谢他给她过生日,也可以谢他给她讲题,给她鼓励,给她送作业。
又或者什么也不谢,她就是想送东西给他。
2号早晨到校,杨枝把水果和干果放到书箱里,背起了英语单词。
教室里人还不多,前面两排的一个女生在抱怨日子难过,“我真的要不行了,神经衰弱的感觉。”
另一个是和慕留一起上辅导课的女生,“我也是,我还要背托福单词,而且我今天还要自己回家,好烦。”
“你不是说你家那边有一个脱衣服的变态吗?”
“是啊,不过这几天没见过了,听说被抓走了,说到这个,”女生音量变小,“我觉得慕留人真的好好,上周有一天,我爸妈没空接我,我就打算自己走回家,慕留知道以后,居然说要把我送回去。”
“就你们两个人?”
“还有刘其名,他俩一起陪我走回了家,还在路上给我讲题,”女生一笑,“我一句也没听懂。”
“天啊,所以慕留真的是谁也不喜欢吧。”
杨枝收起了耳朵,纹丝不动地看着这些黑黑的字母。
过了一会儿,她把其中一罐腰果放回了包里,在书包最下面摸到了一个昨天的苹果。
第一节 课课间,她把这颗红苹果送给了慕留,“谢谢你前天给我过生日。”
一见是水果,慕留接了过来,笑得意味不明,“怎么给我送苹果?”
“我妈说新年第一天吃红苹果很好,开门红。”
慕留笑意渐深,去水房把苹果洗干净,咔嚓咬了一口。
好甜。
期末考试越来越近,班里气压持续降低,每张桌子上都摞了一堆书,每节课持续增高。
赵老师看同学们复习辛苦,专门在课上留了最后五分钟,换成中文鼓励大家:“我知道大家最近为了考试忙得焦头烂额,现在虽然苦一点——”
“但是以后会更苦。”一个男生接着话茬。
赵老师笑了几声,“这个你们放心,不会的,都说上学的时候好,但是你们去马路上抓几个人高中毕业的问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回到高中,一百个人里可能也找不出一个愿意的。”
台下几个人都不用等到高中毕业,现在就赞同地点了点头。
“现在虽然苦一点,”赵老师重新说,“可是等你们十年后回头看,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说不定觉得现在也很好。”
杨枝托着下巴,思考着赵老师的这番话。
江珠在左边写英语作业,慕留在右边写化学作业,笔尖以不同的频率触动桌子,轻微的震颤似乎能传到杨枝的手肘。
十年后,好遥远的时间,那时候他们还在见面吗?
她用余光看看右边,又看看左边,最后又看回了右边。
大概没有吧。
期末考完试的当天,全校一片欢腾,杨枝回到自己的班,在人群中央找到了慕留,他好像已经收拾好书包了,随时可以走人。
慕留把几个人打发走,站到了杨枝跟前,“考得怎么样?”
“和前两次差不多,”杨枝瞥了瞥他肩上的书包,“我想把这些书收拾干净,一起带回家,所以今天要晚一会儿才能出去,你能等我一下吗?”
慕留犹豫了片刻,“我今天有别的事,就不一起回家了。”
“好的。”
“你寒假会住在小姨家吗?”
“不会。”
“那就手机联系。”
他还想说什么,一声“慕留”把他叫住了。
同样整装待发的宋乔凌站在教室门口喊道:“你能不能快一点?”
慕留跟周围几个人道了声别,匆匆离开了。
杨枝从后面的柜子里把她这个学期的书全都抱了出来。
有的练习题一个字没写,她自己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发下来的,又是什么时候被她扔到柜子里的。
有的练习题她从头写到尾,也不记得内容是什么了。
杨枝一本一本地整理,把书放进了一个大袋子。
班里顷刻之间有了骚动。
杨枝肩上一紧,一回头,是陈琢抓住了她,示意她往教室窗外看。
杨枝站了起来。
慕留和宋乔凌站在校门口,对面是个年龄相仿的长发女孩,隔得太远,杨枝看不清脸,只觉得她身上的大衣很好看。
宋乔凌和女孩抱了抱,两人分开之后,慕留也和她抱了抱。
杨枝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继续整理习题。
陈琢的眉毛已经拧成了麻花,找到了一同在窗边围观的刘其名,“她是谁啊她是谁啊?”
刘其名满脸神秘,“好朋友呗。”
陈琢化身为机关枪,突突地问道:“什么朋友?她叫什么?今年几岁?哪里的人?为什么和他俩这么好?”
“……我不知道啊姐。”
“一个问题都不知道??”
“我只知道她叫Perrine。”
陈琢怒火中烧,在慕留的桌子上邦邦邦拍了三下,“太过分了!”
再扭头一瞅,杨枝坐在旁边安静地看卷子。
陈琢凑过去看,“……你这是什么反应,怎么还看起地理卷子了?”
因为这张试卷摆在最上面。
杨枝说道:“在想刚才的地理题。”
“想什么地理啊,高考又不考。”
杨枝依旧低着头,浪迹萍踪的视线锁定了一道选择题,找到了第二个借口:“在想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不知道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