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枝觉得江珠说的没错, 她真的是个大笨蛋。
她是有多傻,才会去担心慕留考不好?还想象他答题的时候这个没学过,那个没背过, 也许会考几十名,几百名也不是没有可能。
结果呢?还是年级第三。
这次的第三带来的打击感前所未有,年级一片哀嚎, 尤其是实验班的男生, 因为大家都知道慕留这个月几乎没来学校上过课, 显得他们夜以继日的学习做题就像个笑话。
杨枝反倒没有很意外,她坐在慕留旁边,清楚他每天都在做什么, 这个人就算来了学校, 也不常在统考的内容上花心思,上不上课, 影响不大。
但这一切都不如她自己的成绩单重要。
60。
这个目标不是杨枝心血来潮定下的, 她计算过,去掉几名不考的, 去掉几名一定考不好的,六十差不多。
江珠拿着杨枝的小纸条,眉目难得有所舒展, 冲杨枝笑了一下。
慕留在另一边等了两分钟, 不耐烦地催促道:“你看完了吗?”
江珠冷淡回答:“没有。”
“一张纸你有必要看那么长时间吗?”
“不是你的纸,我想看多长时间看多长时间。”
“……那她考了多少名?”
“不告诉你。”
中间的杨枝害怕他俩打起来,对慕留说:“考了六十名。”
“六十整?”
“嗯。”
慕留笑了,“这么厉害?”
还会更厉害的, 杨枝在心里说。
快上课的时候,慕留才摸到杨枝这张炙手可热的成绩单。
不管文理, 每一科的分数都很平均,和她之前的考试一样。
慕留:“你是真的不偏科。”
“对对对,”陈琢在后座振振有词,“女孩随妈。”
“…滚。”慕留回头说。
陈琢哈哈哈地笑了出来,明知故问:“我说杨枝和江珠,跟你有什么关系呀?”
慕留无话可说,把脑袋扭回来了。
英语课结束,赵老师在讲台上询问道:“咱们班都有谁要出国?举个手,我看看。”
慕留抬起了胳膊。
赵老师数了数人头,“好,我知道了,你们六个人,下午一点半的时候去三楼的312开个会,慕留,你到时候提醒一下大家。”
慕留说“好”。
不出国的不知道为什么开会,出国的也不知道,杨枝望着慕留的空桌椅,隐约冒出一种不好的预感。
半个小时之后,六个同学回来了,脸上神色各异,让人摸不着头脑。
慕留一落座,拿起笔继续写他的数学作业,嘴唇紧抿,心情似乎不太好。
杨枝凑过去,小声问道:“你们开会都说了什么?”
慕留一反常态,没有回答杨枝的问题。
就算慕留不说,别人也会说,尤其是里面还有个藏不住事的刘其名。不出一节课,全班都知道了,从下个学期开始,学校要把这些出国的同学单独放在一个班,教室在远离人烟的实验楼,为的是减少他们对高考生的干扰。
这是学校第一次这么分班,因为他们这一届准备出国的学生格外多。
一整个下午加晚上,杨枝和慕留各有各的沉默。
陈琢比他俩还沉默。
江珠也没说话,放在平常,她一定会叫杨枝给她速算几个数,这个晚自习,她一句没提,全在草稿纸上自己算。
五月份,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慕留早早脱下了长袖校服,赤/裸的手臂撑在车把上,看得出淡淡的青筋。
慕留望着旁边的杨枝,“今天没有题要问我?”
杨枝骑着自行车,目光朝前,“刚考完试,没有问题。”
慕留往她脸上一瞧,乐了,“啧,这么想和我当同桌啊?那怎么上学期非得找赵老师换座位?”
杨枝瞪了他一眼,“因为和你不熟。”
慕留冷不丁听见杨枝跟他算旧账,笑得更开朗了,他清清嗓子,正色道:“杨枝,上了高二,我应该不会经常来学校,所以在不在一个班,差别其实不大。”
“哦。”
“但是,我来上课的时候,放学之后还是可以跟你一起回家,”他对她笑,“就在校门口等你,和今天一样,好吗?”
“可是实验楼离校门很远。”
“那我就走快一点。”
“那你会来几天?”
“来一天也一起回家。”
杨枝点了点头,“好。”
星期五,因为高一年级要开家长会,所以下午的选修课暂停了一次,这节历史成了这周的最后一节课。
常乐乐在小组讨论上问:“小花老师说这次家长会必须是家长本人到场,为什么啊?这次的会很重要吗?”
陈琢消息灵通,“因为要讲文理分科的事吧。”
“?不是高一就选完了吗?咱们这个班不就是理科班吗?”
“你不许人家想换一换啊,”陈琢看着慕留,“你们那个出国的班,是文科理科都有吗?那要怎么上课啊?”
慕留应道:“只有理科,文科出国的不多,所以还留在原来的班级。”
陈琢:“……好随意的安排。”
她好恨。
她又问另外三个人,“大家都选理科吧?”
江珠和常乐乐点了头,杨枝没有。
“杨枝,你什么意思?你要抛弃我们吗?”陈琢眉头紧锁。
其他人也盯着杨枝看。
杨枝摇头,“不是。”
她文理都可以选,但她不确定国关收不收理科生,在她的印象里,这是一个偏文的专业。
她要查一下。
家长会下午四点开始,杨枝的妈妈一点半就从家里出发了,她化了妆,换了一身好衣服,和水果摊的她判若两人。只可惜她的两条腿在水果筐上磕磕碰碰,长年有伤,不然她还能穿条漂亮裙子,毕竟这是一个值得她骄傲的场合,她家姑娘考出了自己最好的成绩。
杨枝初中的时候每次都考第一,上了高中以后,妈妈就对排名没了概念,现在坐在教室里,更没有了。
左边是第一,右边是第三,六十名好像不怎么样。
可是后面一个495,一个587,六十名简直太好了。
妈妈经常听杨枝提起“江珠”和“陈琢”,也听过几次“乐乐”,却从没听过右边这个“慕留”。
她平日在菜市场招呼顾客,本来就是一个外向的性格,主动和江珠的妈妈说起了话,江珠的妈妈也在家里见过杨枝,两位家长愉快地聊起了孩子。
另一边,慕留的妈妈听着旁边的女人讲着乡音,心生亲切,却没有搭话。
杨枝坐在操场,捧着英语单词书等家长会散会,今天晚上妈妈也会住在小姨家里,小姨要请她们吃晚饭。
身边无人,杨枝拿出了手机,在搜索框输入,“北京大学 理科招生计划”。
网速太慢,页面加载了很久才成功,她在密密麻麻的专业名称里看见了“国际政治”,放心地关掉了网页。
当晚,杨枝跟妈妈睡在了一张床上,杨枝很久没和妈妈一起睡了,抱着她不撒手。
妈妈早就困得不行了,闭着眼睛跟杨枝说话:“我去找你们班主任了,她说,只要你保持现在的状态,高考准没问题,想去哪去哪,我不相信,就问她,那清华北大也行吗?老师说,行。”
杨枝笑出来,“江珠也这么说。”
当然,江珠的原话没有这么好听。
“对,你们老师还说,你这两个同桌都很好,很热心,不是那种只顾自己学习好的学生,”妈妈拍拍杨枝的背,“真是有福气。”
“我也觉得。”
“可是怎么从来没听你提过这个慕留?”
“......”杨枝有点心虚,“因为没什么好说的,嗯,跟他不熟。”
她舒服地缩在妈妈的怀里,也眯上了眼。
“乖乖,”妈妈的话音变得踌躇,“妈妈跟你说个事。”
杨枝还沉浸在她的福气里,笑着说:“什么呀?”
妈妈停顿了一下,“上了高二,你就住在学校,不住在你姨家了,怎么样?”
杨枝笑意全无,愣住了。
“为什么?”她喃喃地问。
“是我和你姨商量的,她那个前夫经常来家里骚扰她,她怕哪天把你伤着了,不安全,”妈妈叹了口气,“而且啊,你姨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家里多个人,她总归是不方便。”
杨枝没出声。
“我这次也问你们班主任了,她说,咱家离市区远,应该能分到住宿名额,我还去你们宿舍看了看,四个人一间,有书桌,有淋浴,环境很好,”妈妈搂着杨枝的后背,“所以,下个学期,你就住学校宿舍,怎么样?”
杨枝的嗓子哽住了。
她分开唇瓣好几次,终于说出了一声“好”。
泪珠顺着鼻尖流到了妈妈的衣领,她伸手抹掉了。
妈妈觉出了脖子上的点点湿意,她睁开眼睛低头一瞅,看见了一张眼泪涟涟的小花脸。
她又叹了口气,“妈妈知道,你还是喜欢住在你姨家,有自己的卧室,床也大,去哪里都方便。没事,就这么两年,等我们姑娘以后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也能有这么一个房子。”
“没有,”杨枝拼命地用手擦眼泪,“我就是,太久,没跟你一起睡过了,想起小时候了。”
妈妈笑了一声,“可不像小时候,你小时候才那么小一个,走到哪就能背到哪,现在可不行,现在都一米七了。”
杨枝哭着纠正:“一米七一。”
“好,一米七一,长得高,不容易被欺负,”妈妈打了个哈欠,“乖乖,我得睡了,明天我要早起,赶第一趟车回去。”
“我跟你一起走。”
“不用,你学习累,周末多睡一会儿。”
说完这句,妈妈合上眼睛,睡着了。
杨枝轻手轻脚地转过了身,把纸巾盒从床头柜拿起来,不声不响地抱在了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