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352章 只是变得越来越像他自己了

我靠写鬼故事爆红全星际 酸模 6928 2025-07-11 07:25:54

比赛结束之后,就到了评委评选环节。

也就到了,属于杨柳枝的环节。

但她看着那个显示屏,大脑迟迟无法转动。

因为,眼前这东西……

她根本无法去评价。

因为《萤火相传》这种东西,你可以说你不喜欢它,也可以说你不理解它,或者不支持它里面的人物动机和观点,但你绝对不能说这种东西很烂。

因为小玫瑰那极致的个人风格,实在是太明显了!

在这部作品里,那种“作者性”简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小玫瑰的处女作《双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剧情完整度,和叙事技巧。

可始终只能说是一个佳作。它可以说好,但绝对好得不够突出。

因为它的故事内容并不是很罕见的,其他的作者也能想到。

只是说,在写作技巧上面,与其他作者有所区别罢了。

(这也是小玫瑰本人承认的,他故意保留了比较老套传统的剧情,只是为了尝试用新的叙事技巧去拯救它罢了。)

换句话说,《双生》是形式创新,内容守旧。

而他其他的参赛作品,如《茧镇》和《燃烧》,是内容创新,但形式守旧。

小玫瑰总是能够在让所有观众都够看懂、都熟悉的叙事环境之下,保留一点点他自己的创新。

那种创新可能不多,顶多算是一点点奇思妙想。就是那一点奇思妙想,让他从比赛里面一路突围到这里!

过往的他,总是让读者觉得兼具安全感和新颖感。

这种安全感,来源于观众对小玫瑰叙事技巧的信任。

所有观众在翻开小玫瑰的作品之前都相信:

1.我绝对能看懂小玫瑰的作品。

因为他写的是“故事”,而不是“文学”!

小玫瑰是如此注重剧情,而不像某些作者那般自恋,总是喜欢写一些莫名其妙的认为自己很有文采的意识流。那种文笔很细腻,但是完全不发展剧情的东西。

2.小玫瑰写的东西应该不会太差。

因为他的写作技巧足够成熟。就算自己不喜欢,也绝对不会吃到一坨狗屎。

就是凭藉着这两点,让读者们对于小玫瑰有着极大的信任!

小玫瑰完全不需要给别人太多惊喜,他只需要在保持自己以往的水平和风格之下,每次给读者一点点惊喜就够了。

不用太多,一点点就好!

只要他不让大家大失所望,那么大家就会凭藉之前对他的印象,很喜欢他!一如既往地支持他!

他根本就不需要冒险!更不需要去颠覆自己!

尤其是在这种总决赛的重要场合之下,他肯定比任何人都知道。

照比艾艾,他已经有着巨大的优势。无论是他之前作品累积的粉丝和好感,还是他的人类身份。

只要他打一张“保险牌”,写一个和之前自己风格大差不差的作品。永远龟缩在自己的舒适圈里。

评委老师们,肯定也会把票都投给他的。

但万万!

但万万没有想到!

小玫瑰还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打了一张“冒险牌”。

他完全颠覆了自己给之前读者的那种“安全感”。

当他选择如此花哨的形式,去创作新作品的时候,就必然牺牲掉了“易读性”。

作品变得,不那么容易被别人理解了。

这东西就是个文艺片啊!文艺片!

杨柳枝很想在内心里嘶吼。

谁敢说《萤火相传》是个商业片?是个商业大片?是个爽文?是个甜文?

谁敢说?因为它根本就不是啊!

它没有大男主,没有开挂的爽文,没有甜蜜的恋爱,没有炫酷的打斗,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圆满结局。

它什么大家喜欢的商业元素都没有,反而用“几乎静态的PPT”、“大段内心独白”、“眼花缭乱的蒙太奇”、“晦涩难懂的意识流片段”来组成了自己的作品。

它抛弃了所有观众们最爱的东西,反倒把那些观众们最不喜欢的那些东西都拿出来了,拼接在一起。

彷佛故意要惹人讨厌!故意让人看得不耐烦!

因为它就是个“文艺片”!是个“先锋实验作品”!

它只追求自己的主观表达,而丝毫不顾及观众的感受。

观众,是不喜欢文艺片的。

观众喜欢的,那就必然不是文艺片。顶多是带有文艺色彩的商业片。

反正肯定不可能是纯文艺作品。纯文艺作品,是只能拿来去专业电影节评奖的。

但要是说,小玫瑰为了在总决赛拿奖,故意抛弃了之前自己擅长的“商业片”,而选择了“文艺片”,杨柳枝也不这么认为。

第一,轻易转变自己擅长的风格,其风险是巨大的。

稍微掌握不好一点,就不仅会失去自己之前的特色,还会无法把握新风格。导致两边都不讨好。

第二,虽然总决赛只有评委评选,但并不是所有评委都是内行。

三十个评委中,一半是内行,如作家、导演、编剧、记者等和文艺领域相关的行业。

比起内容好不好看,有没有趣,他们更关注“叙事技巧”、“结构创新”、“主题深度”。

小玫瑰这次形式上的创新,无疑是打动了他们。

但,还有一半评委,是外行。

他们可能是集团总裁、商业大亨、明星球员、贵族、政治家……等等跟文艺领域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东西。

他们完全不关注你到底有没有革新什么手法,只关注这个东西看著有没有意思!

有意思,就往下看。没意思,就不看。谁有意思,就给谁投票!

他们的品味是很难把握的。

就单纯从“趣味性”领域来说,杨柳枝觉得小玫瑰的《萤火相传》和艾艾的《未完成的段落》差不多。

甚至后者的剧情节奏、紧张感,以及氛围渲染,可能还要更好一些。

……

说了这么多,杨柳枝只想说明一点。那就是,小玫瑰绝对不是为了讨好观众或者评委,才创作这个作品的。

他为了赢得谁的喜欢或支持,也不是为了向谁去证明自己的实力!

他之所以放弃安全牌,去打一张冒险牌,只可能是为了他自己!

为了他自己,他这次竟然做到了完全意义上的创新。

创新!

这个词听起来并不难!好像谁都会创新!谁的脑子里没有一点新脑洞呢?

小玫瑰之前也有啊,虽然并不多,但那也是创新。

可那,都不能是“完全意义上的创新”。那又得问,到底什么才是“完全”?什么程度才算是“完全”?

就得知道,作品一般都有哪几个维度:

1.剧情。

2.人物。

3.情感。

4.主题思想。

5.叙事手法。

6.视听语言。(这次特殊模式独有的艺术形式。)

……

评判维度当然还有很多,但这些是一般最重要的。

就单从这六个维度来考虑,杨柳枝都无法说,小玫瑰到底哪创新了?

她应该问自己,小玫瑰到底哪没有创新!因为这六个维度,他全都创新了一遍……

1.剧情,是全新的。

书写文化传承的作品很多,但首次将AI纳入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之中,作为主角的,她还是第一次见。

2.人物,是全新的。

这两个主人公,伟大又渺小、高尚又卑鄙、幼稚又成熟、自恋又自卑、

才华横溢又才思枯竭。温柔善良又蛮横邪恶。让人唾弃又让人敬佩。

种种极端矛盾相反的性格镶嵌在他们身上,却不让人觉得突兀!

一个无法用语言去形容的萤,配上一个无法去语言去形容的陵。

两个人简直TM的无法形容地配一脸!

3.情感,是全新的。

萤陵之间,是师生的传承,是同行的夥伴,是最好的朋友,是灵魂的寄托,是彼此的唯一,是终生的信仰。

萤是陵此生唯二信仰的神明,陵是萤心甘情愿付出生命的归魂之地。

……

在看的过程当中,杨柳枝无数次感叹,这也太TM纯爱了。

不,说纯爱都不够,纯爱都形容这种关系,这简直就是soulmate。是彼此的灵魂半身。

小玫瑰写这种东西,到底是想干嘛啊?他是不是早就暗恋淮映勿?对他有什么想法?!!!

还是他俩早就有一腿了,已经开始偷偷备孕了,准备生孩子,替故事王国繁衍后代了是怎么着???

搁这秀恩爱呢?还是当众表白呢?

萤陵也就算了。

淮映勿和小陵之间,更是TM的莫名其妙。俩人掺杂了“前世今生”、“替身文学”、“爱恨交织”等等狗血到不能再狗血的东西。

这俩人到底是什么关系,以杨柳枝那浅薄单纯的感情经历,她根本都形容不了。

但她觉得这俩人很不对劲。

至少,当萤死的时候,她是有被感动到的。当淮映勿扮演萤,安慰沈昭陵的时候,她更觉得心里好像有什么遗憾被补全了一样。

说不清,道不明。

她不理解,但她大受震撼。

4.主题思想,是全新的。

她知道,所谓艺术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艺术家的思想史。

文学艺术之间风格的叠代,都只是当时时代背景之下,收到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影响之下,艺术家们的个人选择罢了。

小玫瑰用自己曾经的作品,如《双生》《舌头绑架犯》《鬼久学校》等等,把故事王国虚拟的文艺发展史串联了起来。

并用新的角度“宗教信仰”、“童话幻想”、“象征主义”去解读它们。

这就使得,《萤火相传》既是小玫瑰他自己的过去,也是整个人类的过去。

他巧妙地在一部作品里,将他自己和全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全部串联了起来。

回顾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

这种极其宏大的历史格局,使得这部作品本身,有远超出它自己本身所承载的魅力,并给人无尽地遐想。

5.叙事手法,是全新的。

依托AI独有的“深度思考”模式,小玫瑰假装AI,把“写作过程当中的思考”,和“写作结果”同时展露出来。

杨柳枝也是第一回见。

从显示屏上刚看见的时候,确实吓了一跳。

(她都不知道,也不知道是她自己到底见识少了还是怎么的,反正今天总是喜欢大惊小怪的。)

这不是说难不难写的问题。而是她根本就没有想到,居然还能这么写……

这创意确实是一绝。

同时竟然还是有理由的(为了把AI的文化传承给现场观众),并不是故事为了创意而创意。

都说创意这种东西,第一个想到的是天才,第二个想到的人才,第三个想到的那就只能是蠢才了。

难道我玫真是个天才?

第六,全新的视听语言。

就对现场这个的艺术设计和视听效果来看。杨柳枝只能说……

小玫瑰已经超过白马坞80%以上的导演了。

很多导演大多数就是打工的。自己都不会想剧情,只会按照编剧给的剧本,拍一些毫无新意的流水线电影。

视听语言是基本没有的。

就算有,也全都是为了炫技,为了镜头好看。跟剧情本身,完全没有一毛钱关系。

很多时候,杨柳枝去看电影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出现这种极其花哨的转场,反正就出现了,真是莫名其妙。

只有少数拥有极强原创性的“作者导演”,或者说是有票房奖项傍身的大导,才能做到对各种镜头运用自如,甚至是革新电影语言。

小玫瑰敢在一部作品里,同时使用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甚至是打破电影规则。

比如打破了“电影是用画面讲故事的,不应该出现大面积的内心独白,影响观众注意力”等等常识。

他简直就是小玫瑰的意识流作品。几乎是想到哪,就演到哪。

就突出一个“思维自由”!

自由,确实太自由了……

自由地都让杨柳枝害怕。害怕他一不小心就跑偏了,沉迷于自己的艺术世界里无法自拔了,而忘了比赛的内容。

杨柳枝:“……”

看来过度自由也不是一件好事。

但好在,小玫瑰对做自己的作品控制力很强。他似乎始终知道自己在写什么,过程中无论有多跑偏,他结尾都能给你拉回来。然后还给出一个完美结局。

这也是离谱!

既然如此,那玫瑰你就继续“自由”吧!

但自由还不是这些形式最离谱的地方,杨柳枝觉得这东西最离谱的一点就在于,尽管,它的形式感都已经这么强了!

但是她自己,包括现场的所有人,都不会说这东西是“形式大于内容”。

它这个形式简直完美适配它的内容!内在剧情和外在表达完全统一!

以至于,杨柳枝都觉得,这个作品都不可能以后被翻拍成电影!因为没有导演能在理解小玫瑰作品的前提下,如此自由了。

甚至都不需要被翻拍!它这样就是最好的!

就这“一坨”、“一团乱麻”、“乱七八糟”、“不知道鬼东西”、“哎呀,简直没眼去看”、“PPT怎么不动呢?”、“看得过程中眼珠子都要被光给闪瞎了”的玩意就挺好的。

完美!

虽然不知道最后那段小黑屋的电影院情节,到底是要干什么,这段剧情的出现,到底有什么必要吗?玫瑰?

你是不是就是单纯地想让淮映陪你一起看电影,和你亲密贴贴,安慰你,拥抱你,夸夸你,满足你自己的个人癖好还是怎么的?

那个电影院镜头为什么是那样的,要在看电影院里,看你俩曾经一起看电影的回忆?

还有天花板那个场景,那个小黑屋为什么要在天花板外面转来转去?这到底是什么寓意?

不理解!!!

她不理解,大家也全都不理解!从剧情还是逻辑,那些都完全无法解释!无法想像!

小玫瑰的粉丝,最爱说的一句话都是: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它们会在弹幕上一直刷。

以往杨柳枝看见的时候都十分不屑,觉得刷这种烂梗很没有意思。

你看不懂,你在看啥?你在震撼啥?

而且看不懂就尽力去理解好了!毕竟现在书评和影评满天飞,随便找一篇看看就能懂了。

而且,有些作品,也不是需要被看懂的。就像某些画作一样,要去感受那个过程,而不要试图去解释它!那很没有意思!

但她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心里也会浮现出这句话。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杨柳枝:“……”

这些镜头到底是个啥啥啥啥啊?

?????

它真的有什么寓意吗?来,小玫瑰你出来到台前来,给大家解释解释到底咋回事。我保证不打你!

但,那不重要!

杨柳枝认为,绝对绝对不可能有比现在更完美的表达形式了!

就这样是最好的,不管它有多么花哨,多么奇怪,多么引人费解,都不要再去改动它了。

因为除了小玫瑰自己,没有第二个人能把控他自己的作品!

只好请你继续“自由”吧!

……

一个作品有创新,那确实并不难。

但要是一个作品处处创新,那这东西就到了一种特别离谱的程度。

《萤火相传》就是这种作品。

也是杨柳枝根本无法去评判它的原因。

但无法评判,并不会影响杨柳枝去喜欢它。

正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它实在是太特别了……

哪怕不是总决赛,就算是海选作品,杨柳枝都会第一眼把它找到,然后跳出来。

因为从开头第一眼看,它就很特别,然后一直特别到结局。

这个风格实在是太强烈了!太个性了!这玩意怎么可以这么有个性呢???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都说,天才和人才的区别,是颠覆者,和优化着的区别。

人才,是行业追求的标竿。他们就像学校里出类拔萃的优等生,可能把各种维度都做到很完美。

就像艾艾那精密的计算一样,做出那种《未完成的段落》作品,让你看完之后觉得,确实挑不出什么毛病。

各方面都挺优秀的,完成度很高。

但总会隐隐觉得,它也没有太突出,而且在看的过程当中,总会感到和其他作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区分度不是很高。毕竟年纪第一虽然厉害,但每个学校都有年纪第一不是吗?

而天才,却是能自己开辟一条新赛道的独辟蹊径者。

他可能成绩很差,甚至他可能不怎么来上课,半路退学。但他一定很独特。

以至于毕业十年之后,老师和同学们都记不住当年的年纪第一是谁了,但却记得那个人。

小玫瑰,大概就是这种东西。

这东西太魔性了……后劲太大……看完之后根本看不掉啊……感觉今后做梦都会梦到……梦到天花板一直在那边转来转去的……

很颠覆,很奇怪,很个性。

而且在保持“高度个人风格”的前提下,还没有牺牲掉“叙事深度和剧情逻辑”这就更难得了。

让杨柳枝相信,小玫瑰绝对不是那种喜欢“哗众取宠”的学生,他天生就是这样的,就是和别人格格不入!

如果说,在《立体机》里,沈昭陵个人风格,已经初步展现,那就是——

文学艺术的本质解构。

瑰丽绚烂的诡异想像。

意料之外的剧情转折。

现实虚幻的不断交错。

扭曲病态的极致纯爱。

诗意升华的象征结局。

这六大特点之外,在《萤火相传》里就更近了一步,又加上了新的风格——

形式内容的高度统一。

宏大崇高的历史格局。

传承的人文主义精神。

复杂立体的殉道者形象。

自由灵活的视听语言。

革命性质的外在形式。

……

总结这十二点,大概就是小玫瑰的个人风格了。

既然需要用十二点来进行总结,那么杨柳枝就绝对无法用一个词来形容它。

就只能把这以上种种特点,来创造一个新的词语进行概括:

“沈氏美学”。

……

沈昭陵作品个人的美学特征。

也是他第一眼,就能和其他人被区别开来的原因。

杨柳枝来比赛,想找的就是这种选手啊!

个性个性个性!个性太重要了!毕竟谁愿意总是看重复无聊的内容啊!

毕竟历史是如此残酷,无论当初多么壮大的历史事件,写在书上,最终也只有短短的几页。

所以它从来都只会记录那些伟大的行业颠覆者,而不会去施舍笔墨,给那些优秀的模仿者。

……

杨柳枝,作为现如今作家行业的顶层,比任何人都更愿意看到天才的出现。

成熟的写作技巧,创新的开拓精神,独特的个人风格。

这三点,在她这里,比任何评判维度都更加重要,远远胜过千言万语!

……

沈昭陵个人风格如此强大。

但这种个人风格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少在他最开始作品里,他的个人风格还不是那么夸张。

现在既然已经到了忽视不了的地步,说明这风格肯定是后天养成的,而且就在最近几天。

进步那么快吗?

难道真得了故事家的传承了?吃了萤的灵魂?

杨柳枝默默把目光转向了坐在右边的淮映勿身上。

发现周围人也有不少人,在跟自己一样正在明里暗里地观察淮映勿。

可淮映勿却不为所动,表情冷冷淡淡的,彷佛根本没察觉。

淮映勿是公认的天才。

哪怕是在艺术之都这种天才遍地走,人才不如狗的地方,他也天才到过分突出。

在理工上,他发明了一种等离子体驯服场。

可以用反向磁场束缚恒星日冕物质,来避免设备蒸发。

在文学上,他发明了“A”型结构、“X”型结构等几十种叙事结构。

虽然只是理论,还并没有付诸到实践。(因为那些结构复杂到根本就无法落笔实现,即便是作者能写出来,也没有读者能看懂,让人觉得是否有被发明出来的意义?)

可是从理论上来说,它们确实是可行的。而且确实有理论完善,有足够的细节支撑。

在艺术上,他是举世公认的大画家。

他的画展对于很多人来说,只能说是“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你别管他画的到底什么,但他画工肯定是一等一的强。理论也丝毫不落后。

杨柳枝之前一直以为萤是个德高望重的长辈。没想到前几天才知道,萤就是淮映勿。

今年竟然才刚刚成年,十九岁?这真的是正常人吗?简直是天才中的天才……

淮映勿的个性更是出奇地让人难以捉摸。高冷毒舌,不愿意在社交媒体和别人过分亲近。

可能天才都有点怪癖吧……

而沈昭陵,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和淮映勿日夜同居,也就难怪长歪成今天这样。

(不是,是长成今天这样。)

通过沈淮在电影院的回忆,杨柳枝能推算出。

在最近几个月的时间里。沈昭陵和淮映勿有一直在观摩和学习其他艺术家的作品。

通过接近那些卓越的大师,触摸他们的作品表层,然后抵达他们的灵魂深处。

光是一部《异调丛林》,沈淮就坐在电影院连看了三遍。

到底谁家正常人会把一部电影连看三遍啊……

还第一遍看内心感觉,第二遍看戏剧结构,第三遍看视听语言……

她之前带的那几个戏剧学院的学生,要是都有沈淮这么勤劳认真,杨柳枝都能感动得当场哭出来!

那些人不用AI写的东西当作电影拉片的观后感,上交作业来糊弄她,就已经算是积福积德了!

竟然都愿意自己动手拉片,真是太认真了!太感天动地了!

沈昭陵能有今天这种“自由度”,跟他平时的训练肯定是离不开关系的。

“用理性分析别人的作品,用感性创作自己的作品。”

这句《萤火相传》里面,淮映勿所说的话,也许就是“沈氏美学”今日彻底成型的原因吧。

也可以这么说——

要想开辟自己独有的叙事结构,就必须先学会所有的结构。

要想自由地在作品里运用各种镜头,就必须先学会所有的运镜。

要想给剧情配一个最好的表现形式,就必须学会理解的艺术流派主张。

要想拥有宏大的历史格局,就必须先熟读历史。

……

其实,这世上所有事,所有话,都可以这么说。

这甚至都不能称得上是捷径,它其实是一条绕远的路。

沈昭陵,绕了一条很远的路,才走到了今天这里。

在他绕远的过程中,有无数的选手弯道超车,走了捷径,赶到了他的前面。

而他只走他自己的路,毫无追赶之意。他只是自由地行文,就像鱼在水里面一样自由呼吸。

他创作的时候很快乐。

杨柳枝似乎这么觉得。

很多作者把码字看成一个艰难的任务,一项繁重的工作,为了每天需要更新的那一点内容,而唉声叹气,各种拼凑。

但沈昭陵绝对不是那样的人。

他应该会觉得创作是一个很简单、很轻松、很快乐的事情。

创新也是一样。

是一种闲暇时间的休憩。而不是别人需要逼着他,他才会去做的事情。

他只做他自己的事情,用旺盛的生命力、创作力、感知力、表达欲来填满他的整个作品。

刚才有评委跟自己说,说沈昭陵进步越来越大了。

杨柳枝倒是觉得,他不是进步越大了,他以前只是没得选,生活受困,视野狭窄,所知范围也有限。

然后他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带他到了更广阔的天地,见识了更多更多的东西。

一个人的上限取决于自己的认知,作家也是一样。

他认知到了更多的选择,也因此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才能够选择,把以前没见过、没学过的东西,加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

然后发觉,自己原来更喜欢那些,也更适合那些。只是以前从来都不知道!

……

想及此处,杨柳枝垂眸,把目光从淮映勿那边拉回来,重新投到大显示屏上。

看着字幕上面,那个绿色的“萤”字,“薪火相传”唯一的变体。

大概沈昭陵,不是变得越来越个性张扬了,只是变得,越来越像他自己了。

作者感言

酸模

酸模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