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48章 十一.二

六州歌头 一别都门三改火 3978 2025-06-09 07:46:27

谢竟找到机会单独与张太傅相见,已是他回京快一月之后了。

据陆令从所言,张延从先帝驾崩、谢家遇祸之后便不怎么再活跃于朝堂中,除了继续教导陆书青之外,只偶尔与一些同侪或者后辈诗文唱酬,政事是一句不问了。大约一面是因谢家遭际唏嘘,芝焚蕙叹;另一面,一朝天子一朝臣,以他的性子既争不过王俶一党也不屑争,索性就急流勇退了。

张延于谢竟有提携的恩情,谢竟一直是张口闭口“老师”叫着,但说实话,作为昭王妃生活于京城的那十年里,他在张太傅面前充当的一直是个陪老人赏玩些闲趣、消磨案牍劳形的角色,而谈不上太多仕途或官场中的交集。真要论起师徒情分、教学相长,他是不如陆书青跟张延亲近的。

所以当谢竟遇见张延时,并没有太过惊讶于在对方身边看到陆书青。

他们偶遇的场合颇为尴尬,是宫内收藏典策法书之处,袭古称命名为“兰台”,白日常常有各司官员汇集此处,埋首纸堆按章拟事,总之就是人头攒动,多小的官都有,多大的官也都有。谢竟来是为查找一些旧制和先例,以便将如今归在他手中的八千虎师余部重新编整。

本来他一个人走进兰台就足够吸引目光了,而张延与陆书青又一边交谈一边从书架深处走出来,众目睽睽狭路相逢,这下子所有的眼神都刷了胶一样粘到了三人身上。

毕竟城门外昭王世子“大义灭亲”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谁能不期待看这一出两母子三师徒打照面的好戏。

而且最让人咋舌的是谢竟与陆书青容貌实在肖似,虽然一个是少年过一点的长相,一个是少年差一点的长相,但当那两双杏核形的圆眼睛望着彼此时,连疏离的神态都如出一辙。

室内死寂一片,良久,做儿子的才悠悠唤了一声:“谢世叔。”

躲在近旁的小吏悄悄把自己惊掉的下巴按回去,本以为陆书青会视而不见直接离开,若再刻薄些,停下来叫一声“谢大人”也顶天了。谁承想人家开口就是“世叔”这样一个微妙之极的称呼,调侃地客气着,却又不动声色地暗示着那一点血缘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半晌,做母亲的倾身礼道:“微臣谢竟,参见世子殿下。”

围观众人恍然回神,意识到陆书青才是这满屋人里身份最显贵的,室内顿时此起彼伏传来请安之声。谢竟却没有等陆书青再说话,也没有看向一边欲言又止的张延,只是垂下左臂,貌似整理衣饰的同时,闲闲拨弄了一下系在腰间的环佩,发出有节奏的两声脆响,然后迈步继续向内室走去。

半个时辰后,内监换值的间隙,谢竟在兰台南边的偏署内等到了独自前来的张延。

他迎上去要跪:“老师!”

张延立刻握住他两臂止住了他的动作:“不必虚礼。”

谢竟往他身后来处望了一眼,轻道:“青儿没和您一起?”

“方才一出兰台便被临海殿的人截下了,说是太后请世子过去叙话,我便只能以叮嘱学业为由,与他多说了一句。他告诉我,你最后那两下的意思是‘南’,我觑着换值无人,才悄悄进来。”

谢竟点头,笑了:“还记得虎师令,我和他爹没白费心思。”

两人掩门在隔间内坐了,张延道:“时间紧迫,这三年情状我且先不细问你,只问一句,日后如何打算?”

谢竟略一沉吟:“于我而言,洗冤为重,权位为轻。若真凶不是如今万人之上的那几位,那我只管报仇,余者听凭子奉的决定;但若是的话,我少不得要动一动国本。”

张延沉默片刻:“你须得知道,如果真是王家所为,就算人赃俱获把证据摆在大理寺堂上,也不会有一个人敢接手你这件案子。王俶弄权不假,但在其位谋其政,他这些年的政绩有目共睹,民心所向,你想靠公理取胜,无异于蚍蜉撼树。”

“我当然知道,”谢竟道,“所以我目前只想要把当年的所有真相一一厘清,我只需要确凿无疑地向自己证明幕后人是谁,便足够了。我不用刑部也不用大理寺替我翻案,我自己做刽子手。”

张延又问:“在你心中,王家有多大可能是真凶?”

谢竟想了想:“与其说多大可能,不如说出力多少。钟兆死前向子奉吐露过,命羽林卫进驻乌衣巷查抄谢家的这道命令,是先帝口授的。三日后先帝驾崩,死罪的旨意却是和立今上为帝的遗诏写在同一张纸上,一并传出来的。”

张延接口:“这样说来,先帝先决定置谢家于死地,再临时给谢家想出了一个罪名?”

“有可能,”谢竟说,“但还有一种可能,先帝下令收押了谢家后仅三日便溘然崩逝,并没有来得及留下对谢家的处置结果,遗诏上只有对储君的安排,而这个安排——会导致谢家的结局与现在完全相反。”

张延瞬间会意:“昭王殿下继位,谢家自然无恙。”

谢竟与他对视片刻,道:“其实不管遗诏是被假传还是篡改,您了解我,也了解子奉,我们根本不在乎。先帝亲笔写下的遗诏里,到底想要把皇位传给谁,昭王府从来不在乎。”

他顿了顿:“重要的是幕后人先我们一步碰到了遗诏,谢家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一旦白纸黑字板上钉钉,当着百官万民的面被宣之于天下,谢家逃不过满门抄斩的下场,子奉也逃不过做那个监斩官。”

张延疑道:“照此说来,若幕后人的目的只是除掉谢家,只需要确保今上继位即可,并不需要专门添一句对谢家的处置。”

谢竟颔首:“多此一举,这也是我不解之处。”

“除非那人有什么十足的把握,确信就算是今上当权,谢家也有可能生还。”

“今上当权即是王家当权,谢家哪里还有活路?”

张延神色却有所保留,思量片刻,像是反问也像自问:“今上当权,真的就是王家当权吗?”

谢竟听他话里有话,又想起自己问起陆令从“为何敢放心将陆书青养在宫中”时对方的态度,下意识问:“老师这些年身在朝局之外,是否看出了什么?”

张延摇头:“我既身在朝局之外,一切便仅为猜疑。只是‘天家无情’这句话,时时处处、历朝历代,皆为恒理。”

天家无情,既然父子、兄弟之间会有隔阂,那么母子、舅甥之间,兴许也是一样的。

谢竟道:“我明白了。”

张延却抬眼看他:“你当真明白了?”

谢竟不解,便听张延继续道:“之无,有些话我三年前便想问你。暗中经营虎师这件事,是殿下自己做的,还是你与殿下一起做的?”

“……算是一起罢。我知情,出了一部分养兵的钱,在陈郡找了门路铸兵器,挑人和练兵都是他来。”

“你们做出蓄养私兵这个决定,是为了什么?”

谢竟被他问得有些困惑:“是子奉提出来,当时先帝沉疴难愈,朝局动荡,为了未雨绸缪。”

张延点了点头,确认道:“所以按道理,你是有权力控制这支队伍的,对吗?”

谢竟迟疑地点了点头,张延又问:“那你清不清楚,三年前谢家下狱后,虎师是否有能力杀进京城背水一战?”

谢竟一怔,思量一会儿,缓缓道:“虎师当日尚在暗处,且远没有后来三万人的规模,倘若子奉领兵进京城挑明了造反,那么宫内的吴太妃与长公主首当其冲就会被处死。”

张延听到此处,静了些时,忽望着谢竟的双眼:“但若此战可胜,你的亲人就可以免遭横祸。”

他言尽于此,但谢竟瞬间领会了他的弦外音。张延是想说,尽管他确认他自己和陆令从都不在意帝位,但他们各自都在意各自的亲眷。

“我是外人,但之无,你自己心里要有杆秤。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你是否掂量过殿下的‘救不了’和‘不想救’?”

谢竟愣了,良久,垂下眼来,没再出声。

实话说,他没办法求证,陆令从心中所想究竟是这二者其中的哪一件。

先帝咽气,遗诏立出,陆令章登上皇位,京畿兵权全被握在王家手中,以虎师当时的能力,强取成功的概率太低了,且必定伴随着鲜血屠杀和牺牲。陆令从一定非常明白,连谢竟自己冷静下来也能想明白这个道理。

但症结在于人并不是时时都能冷静下来。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凡人,在满门抄斩的威胁前,是没有那个仁爱和大义去考虑会不会造成牺牲的。人命不分高低贵贱,兵士不该无辜死,可忠臣也不该含冤亡。

这件事如果交给当日的谢竟,他自问有可能会一时冲动做出不理智的选择。但陆令从呢?假设虎师足够精锐驻扎京郊,听他一声号令就可以攻陷诏狱,救下谢家满门,他会选择什么?他会不会因此将他母亲与妹妹陷于危墙之下?

谢竟想,他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陆令从究竟有没有过以这种代价来换谢家生路的想法,哪怕只是一个想法。

“往事已矣,因一个不切实际的假设而去揣测他苛责他,没有任何意义。我既没有资格要求他这么做,也并不怀疑他待我的真心。”

张延笑了:“我从未说过殿下当日的选择有错,我只是想让你好好思量一下,往后若再遇到这样的事,你该如何自处。”

谢竟有些茫然地望着张延:“老师,您究竟想要说什么?”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张延站起身来,“天家无情,有些东西你要握在自己手里。”

谢竟坐在椅中,一手支颐,一手按在膝前无意识地打着拍子,望着眼前的一片虚空发呆。

他和陆令从有些日子没见,一是因为他被营中琐事缠身,住在幕府山,二也是因为前些天退潮的时辰在白日,夜里此路不通,无法相见。

身后咔嗒一下开锁声,陆令从绕到谢竟面前,见他发愣,便半蹲下来,仰起头瞧他神色:“入定了?”

谢竟别开眼神:“明日就要往汤山春猎,人多眼杂,更不便说话,所以今夜才想着过来一趟。”

“出什么事了?营中有麻烦?”

谢竟轻轻地嘘了口气,摇摇头:“不算麻烦,只是你那群旧下属太刚直些,忠心不二,我这恶人倒难做了。”

“他们是不是说什么难听的了?”

谢竟挑眉:“我可不敢在你这儿告状,左不过就是什么‘薄情寡义’‘认贼作父’,听都听熟了。”

陆令从握住了他的手,正色道:“既然心知这不是你,便无须系怀,总有一日会真相大白,你的苦心世人可鉴,孰正孰邪,到那时自然分明。”

谢竟语塞,望着他顿了顿,也反握了一下陆令从的手:“我知道。原不是什么要紧事,本没想提,你问起我才说的。”

“那你过来是为……”

“我只是想见见你。”谢竟又挪走目光,错开彼此视线,“我心里不踏实。”

陆令从一愣,立刻察觉出谢竟的反常,但他什么都没多问,只是放平了声调,道:“要不要回家去住一宿?”

谢竟略带困惑地看了他一眼,陆令从接着解释:“我是说王府。这个时辰不会有人觉察,明儿天亮前我把你送回来,不会耽误启程。你也不用怕我缺了觉,我给宫中送个信,只说宿醉起晚了,午后再走,什么也碍不着。”

“回家”对谢竟来说确实是一种奢望,乌衣巷中没了亲人,只能叫祖宅,而王府的那个家之于他却又是可望不可即,他的儿女还困在宫中,他明日又得演作和这一切毫无瓜葛,就算今夜回去又能如何,不过是饮鸩止渴,徒增苦思。

“算了罢。”谢竟拉了陆令从一把,自己也跟着起来,两人面对面立住,他伸手抹平了陆令从衣襟上的褶皱,捋了捋他腰间那块玉佩上的穗子,最后还是将目光落在了陆令从的脸上。

他们相识时还太年少了,一个在十六岁的头一个在十六岁的尾,如何从那时的半大孩子长成如今模样,一点一滴,都印在对方脑海里。他们是真正陪着彼此长大的。

“我上午在宫中碰见了老师,”谢竟斟酌了一下措辞,“他似乎……不太赞成我们的婚事。”

陆令从闻言失笑,捏了捏谢竟的耳垂:“你这话说得,我还以为我们昨儿刚成亲呢。他老人家心疼你这个得意门生,嫌嫁给我断送了你前途,不乐意十几年了,你又不是头一天知道。”

谢竟知道陆令从没理解他的真正意思,“不赞成他们的婚事”和“要他防着陆令从”,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就算张延十几年如一日地觉得陆令从不是他的良配,但也从来不曾像今天这般明示他。

“子奉,我想听你一句真心话,”他道,“这些年来,你有没有疑过我?不论何事,你有没有在心中想过哪怕一次,想我这样做看起来是为了你,实则是为我自己?”

出乎他意料的,陆令从想也没想,半点犹豫也无,答道:“有过。”

谢竟怔在原处,张了张口,想再说什么但又一时失语,却听陆令从继续道:“但那不叫‘疑你’。你是嫁给我,又不是卖给我,我们毕竟是两个脾性大相径庭的人,若全无私心私欲,那根本不是人间夫妻了。”

“我是你的夫君,只想要你过得顺遂安乐,我巴不得你事事以己为先,好好替自己打算出一条青云路。”

作者感言

一别都门三改火

一别都门三改火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