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27章 番外二 梦也何曾到谢桥

六州歌头 一别都门三改火 3332 2025-06-09 07:46:27

姚徽十五岁离开吴兴郡,伯父右迁做了京兆尹,把她们姊妹几个都接去金陵教养。在此之前,她一直居于故乡宽敞的庭园,微雨的日子里独上绣楼,推窗望去,便是烟波浩渺的太湖。

新官上任,须在京城立稳脚跟,姻亲便是一条至为紧要的路。伯父膝下无子,于是给几位姐姐挑选的夫婿无一不是出身京畿大族、青年才俊。吴兴姚氏虽说门第较之萧、崔、王,是低了一些,可架不住背后有三吴百家士族、江南千里良土,相互倚仗的日子且长着呢。

姚徽性情圆融大方,在府中早早开始帮着伯母料理家事,走出闺门在同龄好友里,一向亦是谈笑中心,说媒的踏破了门槛,高堂怜她是幺女,轻易不愿许人。

直到十八岁那年中秋,莫愁湖上雅集,她改了男装偷偷跟着姐姐姐夫们去玩,效文人吟诗联句,竟一举夺魁。在座有刚入仕不久的御史大夫长子谢兖,事后辗转打听,好歹问出了她的门望,托大姐夫递来了信儿,“请姚公子九月十五再往莫愁湖一叙,小生愿领高才”。

一家姐妹围着这句“姚公子”,好险没笑掉大牙。笑完之后又犯了难,去是不去呢?若不去,陈郡谢氏是累世名门,怎好拂了面子?若去,难道叫女儿家一辈子扮作郎君模样不成?

姚徽自己心里是有主意的,那天席间她居首,这谢公子次之,她留心看了一眼他的章句,倒还有味。

于是她宣布,去,且要堂堂正正以她本来面目去。

隔日九月十五,莫愁湖郁金堂内,谢兖焚香沐浴,备了厚礼,那架势几乎是要跟人结拜兄弟,只差磕头喊一声“先生”。姚徽装作游人,倚门打量他,见这呆头书生一会儿站,一会儿坐,一会儿翘首盼望,一会儿整饬衣冠,浑无朝廷命官的样子,倒像只热锅上的蚂蚁。

看着看着,冷不防,姚徽就嗤笑出来。

谢兖闻声一愣,抬头,直勾勾地盯了她片刻,意识到自己失礼,慌忙转开视线,可脑子一转,眼前这张脸渐渐与一个月前那位“姚公子”重叠起来,他张大了嘴,哑然失语。

现世承六朝遗风,男女之间大防不严,光天化日之下,没有那么多可避忌的。姚徽大大方方踏进堂中,也不用自己的物件落人口实,只是拾起笔,在谢兖备好的名帖空白处写下三行残诗,不留名姓,不报家门,只施施然道:

“续不出尾联,休来扰我。”

姚徽以为这次要再等一个月,不曾想只过三天,大姐夫再次将谢兖的拜帖与续诗带回家来——这次他想登姚府的门。

这样的遥相唱酬持续到年末,谢兖从一开始连姚徽的面也见不上、只能接受姚家伯父的拷问,到慢慢可以被留下来用顿便饭,再到能在姐姐姐夫们陪同下和姚徽隔席对望,最后到在街上偶遇,能与姚徽匆匆说上几句话。

家中父母他早已禀明,谢翊心中衡量,姚家是次一等富、次一等贵,既不太过招摇惹眼,也能互惠互利,便也就默许了这门亲。其实谢兖年轻有为,萧崔王三家都曾向他抛出橄榄枝,谢翊只不敢接,更在心里悄悄庆幸今上并无姊妹,膝下唯独一位尚在襁褓中的长公主,招驸马再招不到谢兖头上,没有与天家结亲的风险。

就这样一来二去,姚家伯父伯母代行父母之命,定下了姚徽与谢兖的婚事,良辰就在建宁十二年的春天。

檐下百花争艳的时节,姚徽身着正红吉服,被侍女们簇拥着踏入乌衣巷。属于她与谢兖的新房厅堂内,摆了整扇百宝嵌屏风,人绕进去时,是袅娜的一枝朱影,桃花孤伶伶被投入瓶底;等人再绕出来时,已经开得两颊生霞,手中挽着顽皮的稚子,“宜其室家”。

贞祐七年,谢家的次子上京赶考,有人帮忙管教谢浚,姚徽终于松开一口气。

谢竟在她与谢兖眼里,全然是个没长足的孩子,娇蛮脾气,别扭性子,听人讲话时亮着一双圆圆的荔枝眼,姚徽有时捏捏他的脸蛋,不怎么用力倒留下印子,白雪地里落了几枚梅花瓣。

可就是这样不谙世事、未经风雨的小少年,一朝受尽了“天恩”,竟要嫁到那高处不胜寒的帝王家去。

她与谢兖惶然。

他们两人虽也生长在高门大户,可是终究有限,至多见惯心机算计,倒还算不到性命之忧上去。

可谁不知道一入侯门深似海?况且昭王,昭王是什么人物?居长居庶,年轻风流。若是不成材,糟蹋了自家幼弟,全家心里难过;若是太成材,把谢竟带到风口浪尖上去——那才更是噩梦难逃!

姚徽跪在第二排,身前谢翊正诺诺谢着恩,再往前,传旨的钟兆手中拂尘垂下来,窸窸窣窣的影,蒙在她身上。

她向左,看到谢兖眉间的忧色;她向右,看到谢浚自得其乐地玩着衣角流苏。

她向后,看到谢竟那双眼,口中觉一点涩痛。刚刚究竟是喝了什么茶,平白却咂出这一生的苦来?

礼成前夕,姚徽身为长嫂,有些私房话说给谢竟。

谢竟听得懵懂,也脸红,不好意思地把脑袋蒙进手边的软垫里。姚徽笑着——她还是得笑,不能不笑,她看出谢竟在踌躇却也在期待,她看出昭王备下那琳琅满目的聘礼时是用了心的,她看出少年人的情丝正沿着庭中花架悄悄攀援,而她什么都不必说,她也是这样过来的。

然后就那样送这只孔雀飞出去了。等等——姚徽隔在几层宾客之外,看不真切,又或者是近来诸事繁杂,她记岔了——谢竟的衣袍上那蹙金线绣的,究竟是孔雀,还是凤凰?

谢浚摇她的手,奶声奶气地问:“娘,小叔这一去,什么时候再回来呀?”

“明日,”姚徽粗略读过一遍谢竟的家信,向堂上公婆笑道,“之无说今年陛下身子不好,宫内不设中秋家宴,明日到晚无事,带着青儿与宁宁,加上长公主,都能来乌衣巷赏月。”

谢夫人吩咐管家:“张罗酒菜,千万要小心,不可怠慢了殿下与公主。他们昨儿上来交租子,一并送的那些螃蟹,也拣肥的备下。”

姚徽唤住脚底抹了油想开溜的谢浚:“你等等!”

谢浚耷拉着脸:“娘,我与李况约好了,迟到要罚酒的,你不会还盼着我多喝几盅吧!”

姚徽拿手中剥了一半的核桃丢他:“越发撒野了!明日,把李家姑娘与她弟弟都请来家里,一是大家一处热闹热闹,二是也给你小叔他们瞧瞧。”

谢浚小声嘟囔:“八字还没一撇呢。”

谢翊却忽然道:“这个话却是正经。若真彼此有意,就在今冬、明春之间,早些将事情办了,看现今这光景,天子说不得何时……三年国丧,夜长梦多,耽误的是你与李姑娘大好青春,浚儿,你可晓得?”

谢浚这才正色,乖乖应下,向一室长辈告了退,跑了。

结果到次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昭王与谢竟在宫里不知被什么事绊住,倒是长公主,先带了一对侄儿侄女到访。

这些年因着姻亲,长公主倒也算乌衣巷常客,只是毕竟有君臣之分,礼数怠惰不得。也因这一点,这帮少年和小家伙最喜欢长公主在场,年纪相仿却长一辈,能做主带他们玩新鲜的。

比如此刻,谢浚撺掇着长公主,悄声道:“殿下去和我娘说说,放咱们出去,一起到秦淮河上逛灯会,看打铁花去,到晚膳前必定回来!”

李冶微笑地止住他:“殿下一来,你就为难人家。”

长公主却摆摆手,不以为意,明眸一转,牵住陆书宁:“宁宁,与姑姑走一趟。”

两人便一同依偎到姚徽身畔。

姚徽见了陆书宁,自然是眉开眼笑,抱过她,晃晃她的小手,腕上银镯的铃铛一阵响,又道:“亲亲舅母。”

陆书宁亲了好几下,倒先说漏嘴:“姑姑说要带表兄与我们看打铁花去!”

长公主“哎呀”一声,脆生生笑着,附过去,向姚徽耳语:“嫂嫂最好了,最疼我们了,只这半日,晚膳前我们便全须全尾地回来!”

姚徽望着她那妍冶的花容,一开颜,天地万物都生春。她是再回不去那样的年岁了,晚辈们长起来了,眼角添了细纹了,半生也就这样过去了。

但她的心可还不老。眼前这少女有漫长的大好辰光可挥霍,她自己亦有她安闲惬意的下半辈子,要看儿孙满堂呢。

“去罢,殿下保重玉体,劳烦叮嘱浚儿他们莫贪杯,看好青儿与宁宁别走丢,也便是了。”

长公主雀跃地应一声,拉起陆书宁,一对新燕般翩跹地飞走了,只把珍珠玻璃似的笑声叮叮咚咚撒了满地。

晚间,李家姐弟作别,自回自家团圆,余者尽兴而归。直到月高高地升上来,昭王与谢竟才披一身夜露,匆匆回到乌衣巷。

阖家面前,姚徽不便多问宫中事,怕给长辈心中添堵。只是她留心到谢竟有些兴致缺缺,不知是累了,还是在他那全天下最尊贵的一对公婆面前受了气。

而昭王在桌下,避着人,握着谢竟的手,在他掌中写字,想来是安慰之语。谢竟没看了两眼,便嗔怪地一瞥,凑过去,只当他是要讲私房话,谁知却是在昭王耳后印了一吻。

陆书青缠过来,与他母亲分饮一盏桂花酪,谢竟几口下去,就甜得笑出两排白牙。

姚徽便又跟着笑了,自小起,谢竟那甜丝丝的笑便总是能感染到她,让她觉得快活,觉得被这个家中每一个人珍视。她作别故乡、父母,来到这遍地公卿的金陵城,本以为是身如飘萍,不想却有了另一对父母,夫婿,弟妹与子侄。

她不姓谢,可乌衣巷是她的家。

月淋漓地沿着砖石往房中流,姚徽和衣而卧,象牙白的寝衣也被月光浸得湿淋淋。

她就那么浅浅地睡下去——

睡下去,梦里仿佛回到了太湖泛舟的日子,一眼望不尽的濛濛烟雨,她的闺中密友,她的姊妹,叽叽喳喳围炉煮着茶,行酒令。在那暖香醉人的烟中,一丝丝,一缕缕,上头就像海市蜃楼般幻化出了乌衣巷的门楣,金陵呀那是金陵,银杏,石榴,柿子,家家户户王公贵胄,都是这样的门楣,这样的堂前燕。亭台楼阁间,如同绣像本上从门后探出头来的仕女,便该是她自己了,低眉笑,福态的长圆脸儿。她在看什么?庭中稚儿逗弄着憨犬,斑衣戏彩,惹得高堂忍俊不禁。那是她的旧日,还是她的来日?风一吹,烟散雾消,什么都没有了,她就又回到太湖上。

姚徽一惊,醒了。

醒来风也萧萧,雨也萧萧。

谢兖正起身下床,她从枕上撑起身,问:“何事?”

“无妨,”谢兖回头,柔声道,“钟兆来了,说是宫中有事传父亲与我,也许是陛下身上不太好,有话交代,放心罢,不是大事。”

姚徽稍松了一口气。外面冬意侵骨,室内生着几个炭盆,总觉手脚冰凉,她搓搓肩膀,给双手呵气,当真奇怪,贞祐十七年怎么这样冷?

谢兖很快更衣完毕,就要抬步离去,姚徽心中却跳得有些不安稳,她伸出手,抓住了谢兖的腕子:

“你要回来。”

谢兖向她一笑:“我会的。”

作者感言

一别都门三改火

一别都门三改火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