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35章

成了举人家的恶毒夫郎 祝六六/不曾阿 4295 2025-07-23 07:54:05

鲍北元虽是读书人。

但并不酸腐和清高。

之前, 从私塾回了家,他时常在自家的面馆帮忙。

所以,对沿街叫卖卖茶饮这活计, 他并不抵触。

干习惯了,他不觉得丢脸。

他已想好了售卖路线, 一进县城, 他就直奔目的地而去——鲍家面馆附近。

之所以将地点定在此处,是因为周边都是街坊邻居, 若一人买了, 那旁人呼朋唤友, 很容易打开局面。

至于会不会碰到鲍北兴。

碰到又如何?

那块地又没有被鲍北兴买下,他还不能去了?

他不回去争家产, 是因为他对他爹有愧。

他想自罚。

但对鲍北兴,他一点愧疚都没有。

他才不会因为鲍北兴在那一块他就特意避开。

默默避开有何用?

鲍北兴还能谢谢他?

简直笑话。

离开家才知道,讨生活太不易了。

谁都不能影响他挣钱!

北阳县城整个格局类“丰”字,一条主街通南北, 主街左右两边各延伸出三条热闹的横街。

三条横街又通着不少弯弯曲曲的巷子。

鲍家的面馆, 位于西边中间那条横街的末端。

从整个北阳县来看, 这位置不算偏僻,而且还连通着两条小巷子, 再加上鲍父手艺好,因此面馆生意不错。

常客大多是附近的居民,而不是来来往往的商旅。

周边很多人家都是做小生意的,跟鲍家面馆一样, 不说大富大贵,但也喝得起十几文一碗的乳茶饮子。

辰时末,太阳已升得老高。

鲍北元一路走过去, 沿街铺子都已开门。

但对闲逛的顾客而言,此刻又太早,这会儿整条街上只有三三两两的行人。

距离鲍家面馆还有两个路口时,鲍北元清清嗓子,犹如在面馆招呼食客那般,扬声喊了起来:“饮子——新鲜的乳茶饮子——独家新创的可口饮子——好喝不贵诶~”

少年人的嗓音清亮,悠长,在略有些安静的街上传的极远。

龚力生一手拎着捆小葱,一手拎着一兜青红椒,从鲍北元身旁的路口拐出来,一抬头,就见到鲍北元拎着俩背篓,正转着脑袋叫喊。

他睁大眼睛,快步走了过去:“小元!”

鲍北元定睛一瞧,随后就扬起了笑脸:“生哥!”

龚力生在附近开了个炒凉粉的小铺子,他爹爱吃凉粉,龚力生则是喜欢他家的面,因此两家来往比较多。

虽然龚力生大他好几岁,但两人的关系挺不错。

“你这是……你不是跟着你同学回私塾了吗?”

龚力生来到近前,打量了鲍北元一圈,好奇问道。

“是回私塾了,但我不读书了,我找了个卖茶饮的活儿,今个儿是第一日出来叫卖。”

“生哥,你尝尝我这茶饮吧,东家独创的,北阳县只此一家,旁的饮子店都没有。”

“咱是老相识,你尝尝,不要钱。”

鲍北元笑着道。

龚力生望着他的笑脸,心情复杂。

瞧着是从鲍老伯去世的伤痛里走出来了。

但谁知是不是强颜欢笑呢。

当时鲍北元的同学要帮着这小子争家产,周遭也有几个老邻居愿意去县衙当证人。

可这小子却是主动放弃那么大的家业。

唉!

他收起思绪,转身指了指不远处的凉粉铺子,道:“成,我尝尝,咱去铺子里,我拿个碗。”

“好嘞!”鲍北元笑眯眯的应下。

凉粉铺子是个小铺子,后边也连着院子,但龚力生只租了这铺子和后院的一间屋子,余下的屋子,则是由其他租户住着,算是个杂院。

龚家凉粉铺子也是老字号,已开了三十余年。

前几年,龚老爹回乡下养老带孙子。

凉粉铺子就交了龚力生夫妇,两人将龚老爹的手艺学了个七七八八,因此老食客没流失多少。

龚力生来到铺前,打开门,招呼鲍北元坐下:“我去拿个碗。”

铺子小,里边除了炉灶,只有四张小桌子,一眼便能看完。

鲍北元将背篓搁到桌子上,问:“翠花嫂子呢?”

“昨个儿回村了,她想你大侄子了。”龚力生笑着从碗柜里取出一个白瓷碗:“来,让我尝尝你所说的新茶乳。”

他将白瓷碗搁到鲍北元跟前。

鲍北元拿出用麻布裹着的酒提子,笑着道:“绝对会让你满意的。”

他打开豆乳米麻薯那个陶罐,先舀了半提子茶汤,龚力生见状,立马道:“怎么不给我打满呢?”

“生哥,你先尝尝,若是不合你……”

他话还没说完,就被龚力生打断:“不用尝,我买。难道你小子还会坑我吗?若是我觉得不好喝,那肯定是我喝不惯,而不是你的茶乳有问题。”

一句话,说得鲍北元心中暖得似乎站在烈阳下。

他重重嗯了一声:“生哥,用的都是好东西,做法也复杂,我多给你夹一筷子米麻薯!”

他舀了满满一提子茶汤倒入白瓷碗里。

又打开盛着米麻薯和黄豆粉的碗。

他先往碗里夹了两筷子米麻薯,然后拿勺子往碗里撒了一层黄豆粉。

龚力生看的好奇,指着碗里的米麻薯问:“这是啥?”

“这个就是米麻薯,我东家的独家秘制,特别好吃。生哥,你拿筷子尝尝。”鲍北元将白瓷碗递过去。

龚力生闻言,赶紧又从碗柜里拿双筷子。

捧着白瓷碗,他先喝了口茶汤。

嗯,口感厚重,茶味也浓。

真材实料,尝的出来。

而后他就迫不及待的用筷子挑起米麻薯送入口中。

以他家的条件,也是吃过汤圆的。

之前,他也认为汤圆皮算是最柔软最细腻的吃食,可谁知这一团吃食入了口,竟衬得汤圆皮有些硬!

他睁大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

鲍北元没错过他的神色,笑着问:“怎么样?惊喜吧?”

龚力生重重点头:“你东家有一手啊!从前还真没吃过!”

“这多少钱一碗?”

“十文钱一提子。”鲍北元道。

“十文钱?!”龚力生又惊了。

比饮子店的便宜啊!

口味不输老牌饮子店,还送货上门,他有些感叹的道:“你小子找了个好活计,今后饿不着了。”

“生哥说的是,我很是感激东家,还是好人多。”

鲍北元一脸认真的道。

“肯定啊,像鲍北兴那样的,天底下也没几个。”

龚力生说着朝鲍家面馆的方向努努嘴,一脸嫌弃的道:“你不知道吧,这几天,鲍北兴天天下午才开门,大清早的睡懒觉!”

“我虽看不上他,可你也知道,我是真的好那口面,几日不吃就想的慌。”

“但昨个儿下午我去面馆吃面,那小子揉的面竟不劲道!面条软趴趴的,他连揉面都偷懒。”

“你爹娘挣的家产,早晚毁在他手里!”

龚力生这一波吐槽,听得鲍北元有些愣。

不是,晚开门也就算了。

揉面也不尽心?

而龚力生骂完,痛快的喝了一大口乳茶,心中颇为满足。

他又道:“咱不说他了,败兴。来来来,咱俩出去吆喝一下,你就带了这么点儿,左邻右坊一分就完了。”

“走走走。”

他扯着鲍北元往外走。

鲍北元收回飘走的思绪,应了下来。

……

鲍北元回到江家时,已是下午。

两陶罐饮子,在龚力生的卖力宣传下,很快就卖完了。

但他先回了趟私塾。

在私塾吃了几个菜窝窝,把午饭对付过去,又和江纪唠了几句,然后才回野枣坡。

他一路走,一路盘算今个儿的收益。

叶厘叮嘱过他,让他拿出一提子用来让食客们试喝。

第一次售卖,肯定得让大家伙儿先尝尝味道。

但街坊邻居都心疼他一人讨生活不易,既不肯试吃,也不肯多要,结果也就龚力生占了一点便宜——他多给了一筷子米麻薯。

所以,今个儿的茶饮,算是全都换成了钱。

两升茉莉茶饮,共四斤。

卖出去一斤,利润是五厘。

四斤共挣了两文。

豆乳米麻薯利润高,共三升,也就是十二提子。

一提子的利润是两文五厘。

十二提子就是三十文。

两者相加,利润共三十二文。

他与叶厘平分,那他能得十六文。

好兆头!

这钱挣的轻松!

江家小院里,鲍北元坐在灶房门口,详详细细的把上午的经历讲了一遍。

他笑着道:“茉莉茶饮也挺受欢迎的,味道不比饮子店的差,我送货上门,大家伙儿是愿意买的。”

叶厘站在灶台旁,手握长筷子,他一边扒拉着锅里的豆腐泡一边道:“超出预料了。”

没想到,鲍北元这小可怜竟有一点人脉。

但今日情况特殊,他交代道:“明日你换个地方,看看其他食客是什么反应,不能总依赖邻居。”

“好。”鲍北元应下。

他也是这么打算的。

虽说老邻居们家底不错,可十文钱一碗的乳茶他们也舍不得天天喝。

他得多跑几个地方,踩踩点。

等将来他自个儿推着车子叫卖,那就心中有底了。

鲍北元没有多留,他揣着一碗叶厘现做的凉拌变蛋,快步离了江家。

上次叶厘腌的变蛋,距今已有半个月。

昨个儿下午叶厘打开坛子,敲开五个,个个都是漂亮的溏心。

变蛋本身无味,无法像咸鸭蛋那般就着粥或菜窝窝一起吃,但此等美食,肯定得让好相公尝尝,于是叶厘就临时凉拌了一碗,让鲍北元带走。

等炸完豆腐泡,叶两离去时,他让叶两带走了二十个。

五个让叶家人食用。

余下十五个,搁刘家的饼摊上售卖。

若是销量不错,那他就麻溜的制作下一批。

夏天是吃变蛋的好时节,配着黄瓜一起凉拌,不但爽口、独特,还鲜得很。

叶两对变蛋很上心,叶厘可是说了,这东西能保存半年不坏,而八仙镇往来的商旅又多,若是能卖给外地的商旅,以八仙镇的人流量,那一日卖上几百个都不成问题!

到那时,叶家也能靠着变蛋挣钱!

因为只凭叶厘一人,做不了那么多变蛋,叶厘愿意将变蛋的方子教给他!

有银子不挣是傻子。

叶两一回了家,不顾天色已晚,当即就让刘饴试做凉拌变蛋。

叶厘将步骤讲的清楚,他一一交代给刘饴,刘饴用三个变蛋试做了三次,然后就做出了与叶厘手艺一样的凉拌变蛋。

叶两放下心来,距离挣大钱又近了一步!

第二天一大早,刘饴做了一碗凉拌变蛋,与豆腐泡、大串串、面果一起带到了镇上。

变蛋颜色好看,一摆出来,就吸引了不少视线。

至于味道。

因着这是鸡蛋,成本高,所以,想免费试吃的话,得先买饼夹菜。

但免费试吃也有讲究,因为变蛋的蛋清,口感远不如蛋黄出众。

想免费尝一尝蛋黄,那得买三个全家福饼夹菜!

为此,刘饴切变蛋时,特意将蛋清和蛋黄分了开来。

这试吃方法是叶厘定的。

一开始,叶两、刘饴都有些担心,觉得此法子限制太多,万一就是有人不想吃饼子只想吃变蛋呢。

但事实证明,他们多虑了。

变蛋的外观犹如琥珀,着实诱人,不差钱的,都想尝尝是什么味道。

况且,刘家饼摊上,最普通的就是刘家的饼子,其他的吃食都好吃。

所以,一位荷包鼓鼓的食客,当即就掏钱买了三个饼夹菜全家福,要尝一尝变蛋的蛋黄到底是什么味。

变蛋这个东西,跟皮蛋一样,受众还是很广的。

很多人不爱吃变蛋的蛋清,但很少有人不爱吃变蛋的蛋黄。

再加上刘饴的手艺好,所以蛋黄本身的独特细腻配上酸酸辣辣的料汁,当真是令人欲罢不能。

这位不差钱的食客,当即就将余下的变蛋全买走了。

变蛋是论个卖的。

其成本除了鸡蛋,就是少量的石灰和锯末。

着实不算高。

小个头的,两文钱一个。

大的,三文钱一个。

这个价格跟茶叶蛋一样,谈不上贵。

想挣钱的话,得走量。

但以今日的情形来看,钱途大大的有!

得了叶两的反馈,叶厘放心了,他找上江通,询问江通能不能给他搞点锯末。

他不急着要,十天半个月甚至几个月后给他都成。

此事太过简单,江通一口应了下来。

别说叶厘帮了他大忙,就算是没帮,以两家的关系,他也会答应下来。

说实话,木工这一行,他扑进去十年,虽说最终成空,什么真功夫都没捞到,但要他彻底放弃,那他是不舍的。

左右这会儿家里有钱,他便打算进城置办几样工具。

大物件他搞不来,但做个凳子椅子之类的还是没问题的。

待做的多了,也能拿到镇上或县城低价出售。

他不指望靠着这门手艺挣钱。

他只是割舍不下。

叶厘找过江通后,等下午鲍北元来江家送回陶罐,他就托鲍北元明个儿给他捎一些生石灰和锯末。

江通的锯末遥遥无期,他现在想做变蛋,得自个儿买锯末。

鲍北元一口答应了下来。

而叶厘,也在村子里收起了鸡蛋。

这一次,他打算做五百个变蛋。

这天午时,当下课的钟声响起,原本满是读书声的讲堂,顿时静了下来。

等夫子宣布下课,讲堂重回热闹。

相熟的学生互相招呼着,要么一起去膳房,要么一起离开私塾,在外边填饱肚子。

江纪慢腾腾的收拾好书本,等讲堂的人走得差不多了,他这才起身。

如今鲍北元上午卖完茶饮,赶在中午前在私塾解决午饭,然后就直奔野枣坡。

所以,现在又是他一人吃饭。

他出了讲堂,正准备去后院,却听见前院、正院相连的垂花门那边有人喊道:“江纪,门口有人找——”

闲杂人等不得进私塾。

若是学生的家里来人,那门口的门子会进来传话。

有人找?

江纪心中一跳,想也不想的朝前院跑去。

穿过垂花门,他大步流星,快速来到私塾大门前,蹬蹬蹬上了台阶,跨过门槛,而后左右一瞧,果然,叶厘站在大门左边高墙的树荫下,正冲着他笑!

笑容明媚,比头顶的日头都耀眼!

他狭长的眸子,瞬间就被笑意盛满,嘴角也轻轻扬起,他快步走了过去:“你怎么来了?”

“来买一些坛子做变蛋,顺道给你送饭。”

叶厘说着指了指背上的背篓:“我做了红烧肉,还有大米饭。”

江纪听了这话,顿时心中暖暖。

有鲍北元每日传话,他是知道叶厘要大干一场的计划的。

只是,叶厘难得进城办正事,竟还特意给他做了红烧肉!

太上心了。

待他太用心了。

心里极愉悦,他伸出双手,一边帮叶厘将背篓解下来,一边道:“你每日那么忙,不用特意做这个。”

“还不是怕你不好好花钱。”叶厘将背篓放在地上,蹲下。

他抱出里边的小陶罐递给江纪:“五天了,你花了多少钱了?”

江纪也靠墙蹲下,闻言立马道:“每天都花四文买两个鸡蛋,如今花了二十文了。”

“真的?”叶厘挑眉。

“真的。”江纪抱着小陶罐,一本正经的道:“不敢不花。”

作者感言

祝六六/不曾阿

祝六六/不曾阿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