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79章

成了举人家的恶毒夫郎 祝六六/不曾阿 3738 2025-07-23 07:54:06

直到江柳、江榆过来, 江福正这才离去。

叶厘洗了手,撸起袖子也去过滤豆渣。

这活儿简单,但冻手。

想到很快就能将这活儿甩出去, 叶厘心中的高兴自不必说。

看了眼身旁的江柳、江榆,他笑着问:“小柳, 榆哥儿, 你俩的生辰是什么时候?”

“还有大通哥的,具体是哪日?”

“厘哥儿, 你问这个做什么?”

江大河好奇的问。

他正在往磨眼里倒豆子, 一边倒一边瞅着叶厘。

叶厘笑着道:“我准备给大家发生辰贺礼。”

“生辰贺礼?”

在场几人异口同声的重复这四个字。

“对, 今后每个人生辰那一日,作坊都会发五斤大米、五斤面粉、五斤猪肉当贺礼。”

叶厘解释贺礼的具体内容。

这头一年呢, 节礼的规格低些。

但对村人而言,他这依旧是大手笔。

大米和面粉都是七文一斤,猪肉肥瘦相间的部位最低也得十九文一斤。

这三样加起来,得花一百多文!

“……你花这个钱干啥?咱们这些人, 如今谁都不缺这点东西。”

江大河回过神来, 忙摇头。

江通也道:“就是, 你又没少发工钱。”

江柳更是道:“厘哥,现在天天吃你的喝你的, 哪能再拿这些?”

叶厘就知道他们会是这个反应。

他笑着道:“二叔,你们可不能替其他乡亲拒绝这份福利,你们不要,别人想要呀。”

“啊?”江大河听不懂。

江柳、江通、江榆、叶阿爹都听不懂。

于是叶厘便将要办村作坊的事说了。

等村作坊办起来, 眼前这几人就加入到村作坊中,负责点豆腐这个最最最重要的环节。

叶两只能下午过来,干不了这活儿, 不过,江大河、江通、江柳、梁二香、叶阿爹、江榆、江大川七个人足矣。

如今,只靠着他、江柳、叶阿爹三人,每天便可做五百斤豆腐。

再加上四个人,那产量肯定能翻一番。

此事对在场几人而言,很是突然。

但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村作坊对他们都更有利。

工钱高了。

还有生辰贺礼、节礼、年终奖励。

也有村塾,只要愿意,谁都能进去识字。

至于水井、灌溉农具,那更是能让他们轻省不少!

这好处太大了!

只是……

江大河皱着眉道:“厘哥儿,你办村作坊就办村作坊,怎么还将那么多钱分出去呢?”

这村作坊唯一不好的地方,那就是损了他好大侄的利益!

他们能得到的好处,都是从他好大侄手里分出来的。

“这不是我一人办不起来吗?我可没钱盖作坊。”

叶厘随意寻了个借口。

真实原因有把村人当工具人的嫌疑。

江福正一人知道就行了,不能宣扬。

但江大河只牵挂自己的好大侄,于是又道:“你可以朝大家伙儿借,谁都愿意借给你钱的。”

叶厘:“……”

真实原因肯定不能讲。

可眼下几双眼睛都瞧着他,特别是江大河,唯恐江纪吃亏,所以要刨根问底。

这不好糊弄啊。

脑筋急转,很快,他笑着道:“二叔,上次江纪赶考时,乡亲们凑了钱送过来,当时江伯说,从前乡亲们是自顾不暇,再加上有你和二婶在,所以没对江纪伸出援手。”

“但村中的小孩子,这几年没欺负过小麦、芽哥儿。”

“大家本质都是善良的,都是好人。”

“而且,上次大通哥那事,江伯一通知,全村立马一起去给大通哥讨公道,这多靠得住啊。”

“既然乡亲们又善良,遇事也是真帮忙,那我和江纪愿意带大家伙儿一起将日子过的更好。”

“我和江纪可干不出自己当地主老爷却让乡亲们吃糠咽菜的事,既然都姓江,那就一起发财。”

这一番话,也算是模糊点出了主因。

他心中有些忐忑,不知能不能堵住江大河的嘴。

可江大河还未说话,江柳先开了口:“爹,纪哥是读书人,读书人重名声,有个好名声对纪哥而言很重要。”

“再者,等纪哥中举,那就是全村的头儿,下一任族长肯定是他。”

“族长嘛,那肯定要为全族考虑的。”

叶厘:“……”

好江柳!

这脑补来的及时!

还很有说服力,他都快要信了。

叶厘都要信了,更别说是江通、江榆了,两人听得连连点头。

江通道:“可不是,小纪八成就是下一任族长。”

“他是读书人,万一以后当官了,那名声最重要。”

江榆笑着道:“对对对,纪哥这么年轻就是秀才,以后肯定能中举,还能进京赶考,名声可重要了!”

江大河:“……”

小纪的前途,肯定要比银子重要的。

他听江福正说,那个殿试,每三年就选出上百个进士!

全都有做官的资格!

可朝廷的官职就那么多,所以,里边一多半的人其实是当不了官的,只能在家候补,等着上面的人挪位子。

他们家底子差,无力给小纪提供助力,既然家底比不得那些有钱人,那只能博名声了。

不过,理是这个理。

但他还是觉得肉疼。

每个月拿出十两,十两!

但愿这些银钱,真能给小纪换来一个好前程。

他道:“你和小纪都决定了,那就这么办吧。”

这话一出,叶厘立马松了口气。

他面上不显,只笑着道:“那都说说是何日的生辰,这项福利,咱们先享受上。”

江通闻言,道:“我爹的生辰在下个月,冬至第二天。”

“哎,这可真的巧了,这作坊不仅发生辰贺礼,平日过节也有节礼,两份加一起,那就是十斤米十斤面十斤肉,届时君伯包饺子,一文钱都不用花。”

叶厘笑道。

这话听得江通也笑了起来:“是的。”

面粉、猪肉都有了,白菜萝卜菜园子里有,他家可以一文不花就将冬至给过了。

虽说,以他们家目前的财力,这点钱花得起。

可若是能从作坊里领东西……

他活这么大,头一次遇见这种好事。

白领东西,这感觉可真不赖!

咳,当然,这其实都是厘哥儿小纪的钱,但他以后干活会更卖力的!

江通如此想,江柳、江榆也是同样的想法。

对他们而言,白领东西可是头一遭。

只可惜,今年他们的生辰已经过了,想体验的话,只能等明年。

生辰离得最近的人是江大河。

江大河没说不要这些东西,他打定主意,到那一天,他一定要拎着米面肉在村中好好逛几圈,让全村人都知道小纪、厘哥儿的仁善!

另一边,江福正从叶厘家出来,他没有回家。

他背着手在村中转了几趟,好选定作坊的位置。

选定之后,待吃过早饭,他让江满堂敲锣召集村人。

此事与叶厘相关,叶厘便也过去了。

众人依旧是聚在那棵枣树下。

农闲时期,大家都有空,因此几乎是全村主动,众人想听听江福正要说什么事。

人多,那就热闹。

待江福正宣布完要建村作坊一事后,人群先是一静,随后就爆发出巨大的喧闹声。

有不可置信的,连声询问是不是真的、是不是真的。

也有人对江福正盲目信服,跳过质疑这一步,直接欢呼。

乱糟糟的闹了好一会儿,众人这才安静下来。

不过,当江福正宣布叶厘要捐出一部分利润给众人给村子谋福利时,刚才的场景又现。

难以置信的。

盲目信任的。

各种声音聚在一起,震得叶厘的耳朵都有些疼了。

但他理解众人的激动。

众人期望的是能进作坊干活。

如今他们不但能进作坊,还能享受三项福利,甭管是哪一项,对村人而言都至关重要!

像是是高工钱、节礼年终奖这两项。

从前他们去县城干活,扛大包时,把头要拿抽成。

去给人当伙计,那也只能领死工钱。

他们脑子里根本就没有福利这个概念!

尤其还是如此优厚的福利!

他们这些平民小百姓,从前只有他们给别人交钱交粮的份!

他们做梦都没想过天上会掉这样的馅饼。

至于村塾、水井农具,这也是天大的好事啊!

一声声热情的“厘哥儿”冲向叶厘。

一张张热切的笑脸看向叶厘。

大善人!

活菩萨!

众人火热的眼神,看得叶厘想往江福正身后躲,热情的有点过了哈。

江福正见状,重重咳了两声,而后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这好处说完了,接下来该说条件了。

想进作坊,那得先出钱。

叶厘可没钱盖大院子。

这个条件,对如今的村人而言,那真不是事儿。

不就是大院子吗?

盖!

盖成青砖的!

他们现在有钱!

一家出十两,二百两还盖不起一个大作坊吗?

不过,如今天寒地冻的,土地都冻上了,不能开工啊。

一时间,众人七嘴八舌,喧闹声又起。

江福正忙又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这个事,他已有应对。

若是拖到过了年土地化冻再动工,那就错过了冬至、腊八、过年这三份节礼!

其中还有部分人的生辰礼!

更别说还有两个月的工钱。

头一年为了攒钱盖私塾,工钱会低些,叶厘暂定为每人每天三十文,但若是两个月加一起,那就是一千八百文!

如此大的损失,村人不得焦虑得夜夜睡不着?

他身为族长,他也睡不着!

所以,他打算照搬叶厘的做法,先搞一个棚子作坊,等开春了,再整个气派的。

江福正这提议甚好,有性子急的,立马就想回家拎着斧头上山砍树。

至于土砖,不少人家都有存货。

这东西都是农家人自制,不花钱。

还有选址,江福正把作坊安排在叶厘家屋后不远处的空地上。

叶厘家西边没邻居,屋后也没邻居,只有秋梅婶一家住在他家东边。

野枣坡的二十二户人家是在坡下散落而居。

他家屋后那片空地有些低洼,因此没人住,夏日总是长满了杂草。

但面积够大,足以盖两个作坊。

村人只需要运来沙土填填地基,那遇见雨水天也能安然度过。

而且,离叶厘家也近。

江纪常年不在家,届时作坊里肯定要有人守夜,对叶厘这边也算是有个照应。

村人对这个选址没有意见。

于是接下来全村都动了起来。

年轻力壮的,上山砍树。

力气小的,去挖土填洼。

家中有土砖的,用板车将土砖运过去。

这东西不值钱,江福正是免费征用。

江福正自己也有活儿,他负责进城订购石磨、铁锅。

东西要的多,石匠、铁匠需得赶制。

村人风风火火、干劲十足,叶厘这边也有任务。

叶厘给村人画的大饼是日产六百斤豆腐泡。

这六百斤豆腐泡若真做了出来,那必须得卖出去,可不能砸在村人手里。

依照村人的急切,肯定能在江纪放假前将作坊办起来。

所以,这销售渠道他必须得提前定好。

比如那些想多订货的小老板,他要亲自上门确认他们到底要多少斤。

这些小老板都在城东,城西目前只有龚力生兄弟还有周婶子卖豆腐泡。

如今龚力生两口子又是卖炒凉粉又是卖粥,天天忙的脚不沾地,卖豆腐泡对他们而言只是顺带,他们两口子每日只买十斤豆腐泡。

若是多了,他们顾不过来。

龚力生的两个弟弟,因是走街串巷卖粥,所以要的豆腐泡多了点,一人一日十五斤。

周婶子每天要五斤。

这加一起才四十五斤。

对比城西的二百斤,这市场还大的很。

他得给龚力生打个招呼,让龚力生帮忙推销一下豆腐泡。

于是,下午时,他和江大河一道去城里送货。

他拿着纸笔,挨个统计每户的订货量。

那些想提高订货量的小老板见他要扩大生产,很是高兴,纷纷将自家的订货量提了一倍。

而原本没这个念头的小老板,见他能出更多的货,便也打算多买两三斤试试水。

如此一来,最终的订货量由二百四十五斤,翻到了三百八十斤。

一下子多了一百三十五斤,这可不是小数目。

这每日需得多做二百七十斤豆腐!

以作坊里目前的人手而言,太勉强了。

但这个钱也不能不赚,反正也忙不了几日,村作坊很快就能建好。

因此,回家后,吃了晚饭,他回屋给众人排班,准备来个两班倒。

像是石磨,只早上用磨豆子,这太浪费了。

下午也要磨起来。

下午磨豆腐的话,傍晚将豆腐做好,那凌晨就能开炸了。

他让刘饴搬过来,同叶阿爹一起住。

叶阿爹每日起床给江大河、江通开门,之后就清闲了下来,一直到该过滤豆渣了,那才来棚子这边帮忙。

凌晨炸豆腐泡的活儿,可以交给刘饴、叶阿爹。

他负责一日三餐。

他排的这个班,无一人反对。

能多挣钱谁都不愿歇着。

但是,这只卖出去了三百八十斤豆腐泡,距离叶厘的目标,还有二百二十斤。

这可不是个小数字。

正当他准备日日都去催一催龚力生时,这天上午,他正在院子里煎豆腐,门口突然来了辆豪华马车。

作者感言

祝六六/不曾阿

祝六六/不曾阿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