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73章

成了举人家的恶毒夫郎 祝六六/不曾阿 4353 2025-07-23 07:54:06

江大河是独自前来。

江柳负责做豆腐, 不必半夜赶来。

江大河刚到,江通、江福正江满堂也牵着牛、骡到了。

叶厘租借的第三个牲口,便是江福正家的骡子。

一日五文钱。

他同江福正说作坊一事时, 江福正立马推销自家的骡子,他就应了下来。

今天是第一次开工, 江福正就亲自牵着骡子来了。

他将炸豆腐泡的活儿给了他小儿媳, 也就是江满堂媳妇,江满堂出于好奇, 也过来看热闹。

此时, 新房后边左边那个大棚子里, 共放了三个石磨,每一个石磨的磨盘上都放了一盏油灯。

三盏油灯撑起一片昏黄的光幕, 借着这光,足以干活。

江大河一来,就去灶房将泡好的豆子拎了出来,因此, 江通、江福正可以直接开工。

他们将各自的牲口套在磨杆上, 先牵着牲口绕着磨盘转上几圈, 然后牲口就会自动绕圈。

他们站在磨盘旁,不时往磨眼里填豆子、扫浆水即可。

这活儿实在是简单, 一日三十文,真是叫人不好意思。

江大河双手叉腰,眼珠子来回转,想寻些活儿做, 好对得起工钱。

但看来看去,当真寻不到活计!

实在没事做,江福正就和江满堂回了家。

待会由江大河把他们家的骡子送回去。

少了他们父子, 江大河、江通需要照看三个石磨,这才显得忙碌些。

叶厘江纪将他们父子送到门口,待回了院子,江纪叫叶厘回去补觉:“我去磨房拎一些玉米棒剥粒。”

之前那两亩地的玉米拉回了家,想吃玉米面,得先给玉米脱粒。

他再有几日就要去县学报道了。

离家之前,这些费手的活计他多做些。

叶厘闻言打了个哈欠:“好。”

昨晚虽没干体力活,可算下来只睡了三个时辰,他还有些困。

不过,他交代道:“要是我起晚了,你顺便把早饭做了。”

他昨个儿特意交代叶阿爹,不用早起。

江纪应下,于是夫夫俩各忙各的。

等叶厘再醒来,天还黑着,没有表,他也不知是什么时辰,被窝里暖烘烘,他挣扎了片刻才起。

新房位于院子西边,与灶房正对着,他一从屋子出来,就瞧见灶房亮着灯。

灶房门敞开,叶阿爹正坐在灶前烧火。

见状,叶厘倒也不心虚,赖床多正常啊,他起了也没事干。

他抬步走了过去:“阿爹,怎么是你在烧火?江纪呢?”

叶阿爹闻声扭头看向他,解释道:“他在作坊那边挤豆渣,小柳也在。女婿都是秀才公了,哪能围着灶台转?”

他起床之后,见竟是江纪在灶房淘米,他忙将这活儿接了过来。

“……那你做的什么早饭?”

叶厘又问。

“放心吧,昨天剩的五斤肉,我切了一块配着萝卜炒了炒,大铁锅里是米汤、玉米饼,每人还有一个鸡蛋。”

叶阿爹道。

昨日叶两将他送来时,和叶文凑钱买了十斤猪肉。

这么多肉,搁他家能吃上半个月,但叶厘只昨晚一顿就吃了一半。

亲眼见了小儿子的奢侈,他肯定不能拿叶家的伙食来敷衍,不然叶厘要生气的。

这伙食的确不错。

叶厘就笑着道:“那我去挤豆渣了。”

“去吧去吧。”叶阿爹挥挥手。

叶厘先洗了手,然后才去大棚子那边挤豆渣。

自家的作坊虽小,但也不黑心,卫生问题必须重视。

棚子这边,豆子还没磨完。

但磨了两遍的浆水已经存满三个桶,江纪与江柳正忙活着。

江柳已来了好一会儿,她甚少赖床,鸡叫第一遍时,她习惯性醒了,叶厘不让她来,她就睡了个回笼觉,再醒来后,不敢耽搁,赶紧过来了。

豆子多,过滤豆渣要花不少时间。

不一会儿,把饭做好的叶阿爹也过来挤豆渣。

江麦、江芽起床后,洗了小手赶紧过来帮忙。

两个小家伙可舍不得每天两文的工钱。

于是,等豆子全部磨完,豆渣已经过滤了大半。

江大河、江通不急着回家,他们俩也上手帮忙,众人一通忙活,赶在天亮前将豆渣过滤完毕。

江大河、江通没有多留,两人牵着牲口回家。

顺带把江福正家的骡子送回去。

叶厘这边摆饭。

早饭后,江纪先喂了猪、鸡,而后去江麦房间教江麦、江芽读书。

叶厘则是开始教叶阿爹、江柳做豆腐。

这活儿也简单,三人照看五个灶,轻轻松松。

从开煮豆浆到把豆腐压在模具中,只花了一个时辰。

之后就没了事,江柳可以回家了。

下午炸豆腐泡,换梁二香、江榆过来。

江柳:“……”

这工钱拿的可真心虚啊。

上午无事,依照叶厘的习惯,做完家务就随便躺。

如今叶阿爹来了,他连家务都不用做了,叶阿爹闲不住,一会儿扫院子,一会儿拎着斧头劈柴火——叶厘已买回来不少柴火,细树枝、粗树干、老树根全堆在院墙下,杂乱无章。

叶阿爹就想收拾收拾。

叶厘觉得多此一举,甭管是细树枝还是粗树干,都能塞进灶膛,不耽误烧火,

至于老树根,可以在冬日烤火用。

可叶阿爹非要收拾,他劝不住,就想过去帮忙,结果叶阿爹不让,叫他回屋歇息。

他想了想,当真回屋找江纪去了。

好相公很快就要去县城读书了,他可得与人多处处。

中午,叶两来了。

叶阿爹将剩下的猪肉全炒了,午饭依旧是叶阿爹主导,叶厘只负责打下手。

其实叶厘想动手的,可叶阿爹本就比较疼宠小儿子,而且,叶厘给他开的工钱是一日四十文,活儿也不累,这叫他怎么闲得住?

他恨不能将这个家的活儿都揽过去。

叶厘争不过,只能依他。

午饭后,梁二香、江榆还有江大川高君、江满堂赵凤来了。

高君身子不好,他只是跟着江大川过来看热闹。

江满堂是送自己媳妇上工。

人到齐了,先将豆腐切块、切串,然后五口灶同时开炸。

今日只做一百六十斤豆腐泡,算下来每口灶炸三十二斤就成了,跟往日的量差不多,耗时也差不多。

快炸完时,江通赶着牛车过来了。

冬日天黑得早,将豆腐泡炸完后,叶两没有耽搁,将他的那份豆腐泡拎上牛车,立马回家。

目前八仙镇的客流量没有锐减,但今日叶厘没有做面果,他就多拿了几斤货,共三十斤。

叶厘给他降了价。

毕竟叶厘现在已是小老板了,他身为叶厘亲大哥,自是有内购价。

之前叶厘给他的价格是一斤十一文,从今往后变成一斤八文。

这么算下来,一斤叶厘只挣他两文多,算是便宜了一半,打五折。

叶厘也不能一文不挣,他还得给大家伙儿发工钱呢。

再者,若他真以成本价让叶两拿货,叶两肯定也不同意——如今叶两也拿三十文工钱呢。

叶两一走,叶厘、江纪将剩下的豆腐泡装上江通的牛车,三人也没有耽搁,立马去县城给各位小老板送货。

之前推销豆腐泡时,江纪将这些小老板的名字、地址全记了下来。

进城之后,他们先去西边给凉粉铺送货。

余下的小老板们都在城东。

半晌时分,吃食铺子都冷清,但凉粉铺里却是有三个食客在。

陈翠花站在铁板前,拿铁板当案板,正拎着刀切瘦肉片,龚力生不见人影。

她瞧见叶厘三人,颇为高兴。

忙招呼他们仨进铺子,还端来了点心,更想给他们盛粥——

那三个食客,全在喝变蛋瘦肉粥!

至于龚力生,正在走街串巷吆喝着卖粥。

陈翠花笑呵呵的道:“一开始,我和当家的只在饭点时卖粥,可这粥好喝,过了饭点不住有人来问,于是我就特意多做些,温在炉子上,一下午也能卖出去二十来份。”

一开始之所以只在饭点时卖,是因为粥一直温在锅里要费干柴。

可这东西本就是走量的,而且,卖二十份就能挣三十文,这足以裹得住好几天的煤炭耗费了。

于是,午饭后她就再做一小锅,好下午也供应变蛋瘦肉粥。

至于晚上,这可是大头。

铺子这边空间小,她得去龚力生租住的那个院子做粥,她公爹婆婆给她打下手,三人合力,能做三大锅。

为此,他们还将那个院子改造一番,多垒了几个灶,好让三兄弟能同时做粥。

三大锅粥,一锅让龚力生用独轮车推着,走街串巷的卖。

余下两锅用板车拉过来,搁铺子里卖。

三锅加一起有个一百二十碗,一碗的利润按照一文五厘算,那就是一百八十文。

再加上中午的三锅,那一日就是三百六十文!

这虽比不得凉拌变蛋的收益,但也不差了。

之前的凉拌变蛋,不算龚力生走街串巷卖的数量,铺子这边一日也只能卖出去二百多份。

如今卖粥,铺子+龚力生走街串巷也是二百多份,这远超预期。

说实话,一开始知道变蛋瘦肉粥时,他们夫妇并不看好。

这粥虽好喝,但比炒凉粉还贵一文呢。

而且里边只有一个变蛋,少少的几片肉。

一碗喝下去,还不管饱。

再加上走街串巷时还要备上炉子,增了不少成本,所以他们夫妇已做好了利润要降一半的准备。

可谁知并没有降一半,这么算下来,一个月仍有十两进账!

一点都不影响买院子的大计!

当然,这其中种种,当着食客的面,陈翠花不能详谈。

她只能乐呵呵的催三人吃点心、喝粥。

叶厘摆摆手:“嫂子,别盛别盛,我们还得去城东送货。这第一日不熟悉,若是晚了,就出不了城了。”

“这是你家的豆腐泡,你称一下,共五斤。”

他说着示意江纪去牛车上拎豆腐泡。

刚才他已经数好了,盛在小背篓里,一斤六十个,五斤就是三百个。

陈翠花一听这话,就没有多留,的确,出不了城就麻烦了。

她接过江纪递过来的背篓,正要去拿钱,叶厘却是让她称重:“嫂子,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呢,你称一下,咱们都安心,这样生意才长久。”

陈翠花闻言,面上说着你太较真,但心中却是又高兴了几分。

叶厘办事敞亮、坦诚,她就爱和这样的人打交道!

拿秤称了一下,重量自是没问题,陈翠花就给叶厘结了银钱。

一斤是十一文。

五斤就是五十五文。

于是叶厘江纪、江通告别陈翠花,坐上牛车朝城东出发。

城东这边订货的小老板有二十多个,好在陈记私塾也在城东,江纪对这边还算熟悉,一家一家的找过去,没有费太多时间。

这些小老板的情况与陈翠花、龚力生差不多。

他们一推出变蛋瘦肉粥,就收到了食客的一致好评,生意不比凉拌变蛋差太多。

一些小老板都想主打卖粥了。

因为和他们原先的招牌菜比起来,还是变蛋瘦肉粥更红火。

现在,叶厘上门送豆腐泡,他们付账很痛快。

只要野枣坡一直供应变蛋,甭管豆腐泡能不能卖出去,他们都愿意每日买上几斤。

当然,豆腐泡应不至于滞销,味道又不差。

所以,当叶厘问起明日要不要豆腐泡时,每个人都说要。

这一下子,明天的货也有了。

这叫江纪、江通止不住的在心中笑,这也忒顺利了!

天色擦黑,三人出了城。

进村时,天已经黑透了。

各回各家,叶厘江纪到家时,叶阿爹已将晚饭做好。

于是开饭。

试运营很成功,让饭桌上欢声笑语不断。

晚饭后,叶厘没有洗漱,他和江纪回屋拿出纸笔砚台记账。

既然是记账,那就要细细的算,精确到厘。

不能再估摸。

一百六十斤豆腐泡,一斤的成本是五文三厘,其中三十斤按照八文一斤卖给叶两,一斤可以挣两文七厘,三十斤共挣了八十一文。

余下的一百三十斤,每斤挣五文七厘,共挣七百四十一文。

相加,那就是八百二十二文。

但这利润得减去工钱的支出。

江通江大川、江大河江柳梁二香江榆、赵凤、叶两,这八个人的工钱是一日三十文,共二百四十文。

叶阿爹的是四十文。

江福正家骡子的租金是五文。

这加一起共二百八十五文。

八百二十二文减去二百八十五文,这才是叶厘到手的利润,共五百三十七文。

五百三十七文。

其实,准确来说,还要算上木柴的消耗,如今烧的柴火,是叶厘花钱买的。

之前叶厘算的五文三厘的成本,不包含柴火。

但如今利润足够高,这点柴火钱不影响大局,可以忽略不计。

叶厘瞧着面前的账本,他手指在五百三十七文这几个字上点了点,随后扭头看向身旁的江纪:“如何?”

“很不错。”江纪点头,眸子亮晶晶的。

一日是这个数,一个月就是十六两!

算上变蛋的进项,如今变蛋销量虽有下降,但也能有六七两。

再加上饮子的二两。

这一个月最低也有二十四两!

更别说,作坊只是试运营,货少,叶厘的目标可是一日能出二三百斤的货。

真达成这个目标,那一个月不得挣三十两?

不敢想。

根本不敢细想。

一想就脑子发昏,身子也要飘起来。

过去几年,江纪受够了没钱的苦,可这会儿却是瞧见了财富自由的曙光,这真是……

他深吸一口气,抬手圈住叶厘的腰。

两人现在坐在江通打的第二个高凳上,凳子有些窄,只勉强坐得下他们俩,因此两人挨的很近。

他稍稍用力,就将叶厘拥到他怀里。

门关着。

窗户也糊了纸。

于是他大胆的朝叶厘吻去。

叶厘心中对今日的利润也满意,见他亲过来,就笑眯眯的在他唇上啄了一下。

亲完之后,两人对视,片刻之后,同时笑出声来。

有钱真好。

不过,瞧着桌上的铜板,叶厘除了高兴,心中也多了一丝担忧。

之前他盖房子用了不少钱,再加上急着把炸豆腐泡的活儿甩出去,所以就先将作坊搞了起来。

当时没考虑太多,只想搞钱和偷懒,如今真的能偷懒了,也把钱搞来了,但他又怕这钱太惹眼会被人盯上。

没拉上全村搞村作坊,只靠着他们这一支,有些势单力薄啊。

他抱住江纪的腰,道:“目前就够了,再多,咱把握不住。”

江纪闻言,心中一凛,随后收起脸上的笑,认真道:“我会尽力。”

秀才这一功名只是起点,是底层。

他得往上继续考。

他得中举!

到了举人这个阶层,按照朝廷规定可免不少田税,因此,一旦中举,就会有农人携田来投靠。

哪怕中举前一穷二白,但只要中举,那必然会成为地主。

举人各个都富,自家财富即便多些,那也不会引人注目。

除了财富,地位也不同。

中举之后,不但有了做官的资格,也会有乡贤豪绅来联络感情。

到那时,再不会轻易被人拿捏。

他没有什么雄心壮志,能在北阳县与叶厘安稳富足一生,这就足矣。

作者感言

祝六六/不曾阿

祝六六/不曾阿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