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22章

成了举人家的恶毒夫郎 祝六六/不曾阿 3160 2025-07-23 07:54:07

叶家第三代第一人虽是个小哥儿, 可叶大吉叶阿爹都颇为高兴。

他们原本就很宠原身,并不重男轻哥儿。

小哥儿怎么啦?

瞧瞧他们的厘哥儿,多有本事!

像是江柳, 不仅吃苦耐劳,还给江大河找了个好女婿。

所以, 只要是亲生的, 是女是哥儿又如何?

都是好孩子!

再加上这乖孙又是他们盼了多年的,因此, 乖孙出生后, 两人也没找江纪这位秀才, 直接就给乖孙取名为如意。

叶如意。

吉祥好记。

这叫刘饴暗暗松了口气。

他自己辛苦生下的娃,哪怕是哥儿, 他也当眼珠子疼。

两位长辈没因性别给他甩脸色,皆大欢喜。

他当年非要嫁给叶两,这一步还真是走对了。

现在他宽敞的大房子住着,每个月好几两的银子挣着。

连娘家兄弟也跟着赚了不少。

他娘隔三差五的就夸他, 什么主意正、有眼光, 再不跟从前似的一边心疼他吃苦一边埋怨他不听父母之言。

心情愉快, 那身子恢复的就好。

叶阿爹也舍得花银钱,整个月子里, 不是鸡鸭就是猪鱼,各种给他补身子,每顿都少不了肉。

因此,小如意满月宴时, 他比起孕期,一点都没瘦。

但他精神极好,整个人神采奕奕的。

小如意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喂养, 白胖了许多,也不怕人,叶厘抱着他时,不仅不哭,还咿呀咿呀的伸着小肉手和叶厘互动。

而且,他这刚出炉一个月的小脸蛋,捏起来比江芽的更软。

叶厘看得心中欢喜,连席都不吃了,抱着这个小可爱舍不得撒手。

江纪在一旁瞧着,只觉得时间紧、任务重。

若是明年乡试不中,那他和叶厘的确该生娃了。

明年他都二十了。

反正早晚都得生,那不如早些生,带大之后,那就可以跟着他们夫夫下江南了。

可如此一来,他哪里还有心思读书。

从叶厘怀孕到将娃带到两岁,三年时间眨眼没了。

下一次乡试,八成还是不中。

那他只能指望七年后的乡试了。

……

年少功成,他其实是有些自得、自傲的。

要他等上七年,这不得将他的锐气、意气给消磨大半?

拼了!

小如意的满月宴后,江纪回了县学,比从前更刻苦。

他甚至还不让叶厘去看他了。

一是天冷。

二是他要将心思都花在读书上。

午间、晚间,那么长的时间,若是用在读书上,甭管是背书还是找同窗、学正、韩夫子等人讨教,都能学不少东西。

江纪发奋,叶厘自是支持。

如今已是十一月了,每日天气阴沉沉的,时不时的还来场雪,既然江纪不想让他频繁出门,那他就老实待在家中过冬。

上个月,江达成了亲,他媳妇是一位秀才公的女儿,不仅识字,还娴静贤惠。

原本,他想让江达媳妇接了他手中做豆腐的活儿,这样他就能上午去县城了。

冬日天黑的早,其实他也不乐意傍晚去找江纪。

可现在江纪要专心读书,他便继续在作坊干活。

其实这样也好。

他当时考察了张苋半年,这才让张苋进作坊。

要是现在让江达媳妇进作坊,那张苋心中肯定不舒服。

张苋这位堂哥夫其实挺好,为人爽朗,干活麻利,还做的一手好酱菜,自打他嫁过来,叶厘就不再吃梁二香腌的咸菜了,改吃他腌的。

他现在也做芋泥,甭管是清洗芋头还是将芋头压泥,都做的又快又好。

其实做芋泥挺辛苦的,前一日下午就得过来清洗芋头。

第二天又得一大早就过来煮芋头、压芋头。

大冬天的,所有员工都是自己人,再加上芋泥的利润实在高,于是叶厘大手一挥,将众人的工钱从一日三十文涨到了一日七十文。

如此一来,江大河、江通等人的工钱,算上作坊和芋泥,那一日就有一百文了。

这叫村人看得眼热。

可做芋泥这个活儿,他们是真插不上手。

想多挣钱,只能指望变蛋了。

好在经过一年的宣传,变蛋多了几个销售渠道。

府城除了岳老板,另有几户商家与野枣坡签了长期订单。

临县也有商人盯上了这门生意。

如此一来,即便是冬季,变蛋也不愁卖。

但到底比不得夏日外地商旅多,家家户户的变蛋罐子少了许多。

经过这一年的疯狂,每家靠着变蛋都攒下了百两以上的银钱。

因此,今年的新年,比去年更肥。

哪怕是最节俭的人家,在领取了作坊发的年礼后,也又去县城置办年货。

但叶厘家这个新年,比起去年,冷清了许多。

今年叶两、叶阿爹、刘饴都不在,年后也不来——腊月初时,唐鱼也怀上了。

之前因小如意的出生,叶文、唐鱼暂时打消了在镇上赁铺子的念头,家里活儿多,他们俩在家也能搭把手。

结果腊月初,唐鱼啃猪蹄时突然吐了,去镇上找大夫一查,果然是怀了。

这叫叶阿爹高兴坏了。

眼下小如意离不得人,刘饴彻底被绊住,唐鱼也要稳胎。

因此,叶阿爹就不打算回作坊了。

叶家人不来,自家人也都挺忙的。

江纪一天到晚待在江麦房间读书,只有吃饭、睡觉时才能见着人。

比叶厘当年高考都自律。

江纪这般,让鲍北元今年不好意思过来叨扰了。

他和江柳的事不急,反正再有半年就能定亲,还是科举重要。

江芽这小家伙,对针线的兴趣不减,日常去找江柳、江榆讨教。

江柳也忙的厉害,除了芋泥、作坊的活计,因叶厘不会针线,她还得给江纪江麦江芽叶厘四人做些衣裳鞋袜。

当然,少不了鲍北元的。

更重要的是,她要去村塾识字。

人人都忙的团团转,只有叶厘闲得长毛,等年后江纪、江麦回了县学、私塾,家里只剩他和江芽,就显得更冷清了。

好在天气暖了,他将做豆腐的活儿交给江达媳妇,他自个儿时常往县城跑。

有时候甚至还去叶家瞧瞧小如意。

他不去见江纪,但可以给江麦送点吃的喝的,顺便和余采唠几句。

余采没想到江纪为了读书,除了与叶厘分居两地,还能做的更绝。

而且,不是一月两月,是持续了小半年。

这毅力,太叫人佩服。

对比江纪,他大哥就显得懈怠多了。

想到自己阿爹时常念叨的,等再回吴家时见着余世亭,他便将自己大哥与江纪做比较。

吴夫郎听了,当即就鞭策起了余世亭。

身为采哥儿的依靠,但只嘴巴上嚷嚷,论实际行动,比不得江纪十分之一。

就这份懒散,如何能中举?

余世亭被骂的满脸通红,连声认错。

之前,他考校了彭希明的学问,且这一年来,彭希明规规矩矩,没有任何读书的念头,于是他就有些松懈。

可谁知比他年轻十岁的江纪竟有这份恒心和意志。

真真是叫他羞愧。

他是将余世新比了下去,但他的人生,岂能只与余世新较劲?

自这之后,余世亭也刻苦了起来,跟江纪一般,过上了苦行僧的日子。

但他到底年纪大,羁绊多,虽身子做到了刻苦,可心思却是无法如江纪那般沉浸到四书五经的海洋里。

每每这个时候,他只得回想当年那一幕来督促自己。

唯有中举,才能真正成为吴家的依靠啊。

余世亭专心读书,余夫人闲来无事,就往半闲居跑的勤快。

她大儿子余理谦已进了私塾读书。

小儿子余理年暂时留在家中,由她亲自教导。

其实她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

因为她突然发现,叶厘竟时常带着江芽、江柳来半闲居。

今年余理年八岁,但比起余理谦八岁时,不仅矮了半个头,还瘦。

这叫她暗暗心急。

要是个头窜不上去,那今后可是要影响娶亲——那时,她公爹或许已经从县尉之位上退了下来。

因此,得知江芽时常来半闲居,她也带着余理年过来,好凑一起吃饭。

想长个子,那肯定要先吃饭呀。

江芽这小家伙,虽长了一岁,可吃起饭来依旧投入,吃的快,也吃的香,小手、筷子齐上,叫她也忍不住多动筷子。

可惜,这么可爱的娃,不是自家的。

叶厘之所以时常带江芽、江柳来半闲居,自是为了鲍北元。

鲍北元每日上午都来半闲居送饮子,而且,他马上要出二十五月的孝期了,于是叶厘就带着江柳过来,好让他与江柳多多见面。

这大半年来,鲍北元每个月至少要去野枣坡两次。

江柳也几乎每周都会托叶厘给他送吃的穿的。

两人见面的次数不多,但每见一次,都叫鲍北元暖心一次。

之前,江柳学识字一事是瞒着他的,直到过年时才告诉他。

当时江柳已将半闲居的菜单认全,还能记账,这叫他瞬间就红了眼。

以江柳的年纪,还有每日的诸多活计,她能在短短时间内做到这一步,这中间付出的心力,都是为了他!

其实,上次的野草比喻过后,他找江顺打探了不少种庄稼的事儿。

但没想到江柳也在努力朝他靠近。

能有这样的娘子,是他之幸!

因此,当二十五月孝期满时,第二日他就登门提亲了。

能早点定亲的日子,便是好日子。

这一日,江大河脸上的笑,比江纪中秀才时都多。

他甚至还摆了两桌酒,好与亲近之人乐呵。

村人得知这门亲事,纷纷上门道贺。

这两年因着全村都富了,适龄青年婚嫁时,全村人的眼光高了不少。

但鲍北元这个女婿,是真拿得出手。

而且一出手就是二百两的聘银,这数额,在野枣坡还是头一遭。

除了无田无宅,样样都出众。

但这一点儿并不影响什么,以饮子、变蛋的进项,这小夫妻俩此时就能在县城买院子。

江大河听着村人的话,喜得红光满面。

这么好的女婿,他肯定当亲儿子看。

因此,定亲第二日,他不仅将二百两聘银还了回去,还又加上二百两,好叫鲍北元买铺子。

鲍北元很是感动。

既然大河叔将他当亲儿子看,那他再推拒就是伤人了。

不过,铺面的事倒是不急。

一是没发现合适的。

二是他有心仪的铺子了。

他心仪的铺子,正是鲍家面馆。

今年,鲍北兴夫妇又下江南了,气得龚力生又骂了好几次,还说他爹留下的家底,不出几年就要被鲍北兴夫妇挥霍干净。

说者无意,但他听者有心。

可不是,以这夫妇俩的懒惰、挥霍,或许不出几年,真就得将鲍家面馆给卖了。

鲍家面馆是他长大的地方,虽留有不好的记忆。

但那是他爹娘的心血。

他自是不愿这铺面落入旁人之手。

因此,他打算再观望一下。

反正他与江柳明年才成亲。

作者感言

祝六六/不曾阿

祝六六/不曾阿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