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68章

成了举人家的恶毒夫郎 祝六六/不曾阿 4693 2025-07-23 07:54:06

与泥瓦匠敲定细节后, 叶厘又有了新想法。

既然都大动土木了,还要盖洗澡间,那索性在三间正房旁多盖个杂物间, 好与洗澡间对称。

如今家里没有杂物间,从前的杂物房成了磨房。

而且, 今后家中收入稳定, 江纪租出去的田地,叶厘打算改收粮食, 不收银钱了。

现在他们家时常得买粮食吃, 与其花钱买, 那肯定不如吃自家佃户种的。

因此,他打算多盖一间, 好存放粮食或其他杂物。

敲定完毕,叶厘江纪还没来得及去购置青砖木料,第二日,野枣坡的打枣活动开始了。

对村人而言, 这是秋收之后、过年之前最大的事。

江福正已联系好了货商, 这些货商是县城本地的, 有大有小。

每日打下来的枣子,货商会在中午和傍晚来运走,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拖欠。

然后村人晚上分钱。

坡上的枣树都是多年的老树,不过,因着是本土普通枣树,日常也没有进行什么管理, 几乎算是野生的。

因此,一棵树上结的鲜枣大概在五十斤到七十斤之间,和叶厘上辈子时那些能结二三百斤枣子的枣树没法比。

但即便如此, 也能给村人带来不少收入。

坡上共六十三株枣树,每年的总产量在四千斤上下浮动。

这种鲜枣,一斤的售价在六文到七文之间。

按照一斤六文算,那总售价就是二十三两多点。

每家能分个一两出头。

按照七文算,那总售价接近三十两,村人分到手的更多。

野枣坡背靠北阳县、八仙镇,就这么点枣子,根本不愁卖。

只要把枣子从树上摘下来,那就有人买。

因此,每年这时刻,每户都要出两个人,好快些将枣子打下来。

往年江纪不在家,今年江纪在家了,但他如今是秀才公,哪能让秀才公干这种粗活。

江福正没让他参与,他坐等收钱即可。

而且,他与叶厘还得去县城将青砖、木料采购回来,所以没去凑这个热闹。

但江麦、江芽两个小家伙舍不得这种大场面,特意跑过去围观。

回来后,他们俩兴致勃勃的向叶厘转述坡上的情形,听得叶厘也想过去看看。

除了坡上的枣树,每家房前屋后也种着枣树。

像是叶厘家,门口有两棵,后院有一棵,三棵枣树最低也能结百斤枣子。

若是愿意将这些枣子卖掉,那能多六七百文的进账。

从前,每户人家都选择将自家种的枣子卖掉。

一棵树就能换个三四百文,这谁舍得留着自己吃?

可今年,大多乡亲选择留着自家食用。

一棵树结个几十斤,听着不少,但架不住枣子好吃——皮薄肉脆,汁水多,甘甜。

若真放开吃,碰到家里人多的,那一家子一周就能干掉几十斤枣子。

若是再给亲戚送些,那消耗的速度就更快了。

比如叶厘。

他时不时让叶两背回去些。

给报录人送了两背篓,给韩夫子送了一背篓。

而且还每日都当饭后水果消耗着。

如今,这些枣子已下去一多半了。

余下的那部分,自然还是留着自家吃。

村人忙活了两日,将坡上的枣子全卖了出去。

这期间叶厘、江纪赶着骡车,将青砖、大梁等木料买了回来。

买得多,再加上离得近,人家砖铺送货上门,因此两日就置备齐全了。

这一下子十两银子花出去了。

接下来就是开工了。

先寻工人。

除了三个泥瓦匠,叶厘还打算雇二十个小工。

泥瓦匠一人三十文,普通小工一人二十文,这加起来一日的工钱就是五百文。

再加上叶家爷仨,还有江大河梁二香,人多力量大,这么些人,四五日就能将房子主体给盖好。

他又不打算建多高,就一层,两边的小房间也小,只有人够多,那干起活来很快。

余下的平整地面之类的小活儿,自家人可以留着慢慢干。

但叶两和江大河听了他的计划,立马摇头给否了。

照这个花法,光是工钱就得三四两,当冤大头呢!

普通人家盖房子,能自己干的,绝不雇人!

若非得雇人,那人数肯定是越少越好。

像是江通家盖房子,除了泥瓦匠,他只雇了五个乡亲,工钱上的支出不算多。

如今光是自家人就能凑出十个来——江通可是早就打了招呼,江大川、江通江顺江达都要过来帮忙,所以雇那么多外人干啥?

又不是钱多!

被叶两、江大河一通训,叶厘就改了想法。

行吧,他主要是想在大降温之前,尽快将房子盖好。

快入冬了,温度随时都能陡降。

而且,江通一家在忙着做风铃呢,虽然江通早就打了招呼,可他也不好意思让人家一家子放下自己的小生意来给他帮忙。

不过,现在江大河特意点出这一点,还去寻了江通过来,他只能应下。

算上江纪,自家共凑出了十个人,那小工雇十个好了。

这加一起也有二十多人,人数不算少。

小工从乡亲们中间寻,如今是农闲期,变蛋轻省不费人不费时间,徭役则是在下个月,因此大家都有空。

没应聘上小工的村人,他们只能进城找活儿。

虽说今年挣了点银钱,但家底薄,他们根本不敢闲着,一闲下来就焦虑!

趁着未入冬,外地商旅多,他们想多赚点银钱。

对此,叶厘决定忙过这几日就去找江福正商议豆腐泡作坊一事。

之所以多拖几日,是他想再观察观察。

此前,村人忙忙碌碌的,不是下地干活就是做变蛋,再加上江福正盯的紧,因此无人外泄变蛋的做法。

现在到了农闲期,村人不再困在土地上,或进城打零工或走亲访友,与外人接触的多了,万一飘了,一时嘴快,那漏出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所以,他再观察观察。

若是一周后没人泄密,那他就去找江福正。

他如今花出去一大笔银子,算下来有个十五两,不赶紧寻个新进项,他心里头也慌。

目前他的收入大头是变蛋,天气转凉,凉拌变蛋的销量不如夏季时。

但未入冬,因此这个下降不是很明显。

叶厘原本很看好饮子的,但只靠着鲍北元一人,每个月的进账有限。

说起变蛋。

一同去府城考试的石义,前两日他与他爹赶着牛车过来,买了一千个变蛋。

他家在另外一个镇上,既不挨着南通渠,也不靠近县城,消费水平比不得八仙镇这边。

他们不敢多买,先买一千个试试水。

此次石义未能过院试,下一次考试得在后年,再读两年,光是束脩就得十二两。

看在同窗且同赶考的份上,叶厘给了他们父子一个友情价。

在最开始的价格,也就是小的二文、大的三文的基础上,又让利了百文。

毕竟那边富人少,若是按照龚力生给的价格,那回款速度怕是慢的令人心焦。

至于江纪谈的那个面馆老板,目前人还没来。

他要的量大,而县城每日消耗的变蛋数量并没有因天气转凉而明显下降,因此,叶厘得挨家挨户的询问,好挤出这三万的量。

村人得知府城的小老板看上了变蛋,也很高兴。

多一个渠道,多一份收入啊!

新房是盖在院子西边,并不影响叶厘江纪的正常生活。

老院子的主体未动,他们依旧是每日早上做豆腐、炸豆腐泡,等叶家父子三人回去时,顺便把豆腐泡也捎回去。

有了牛车,叶家父子三人可每日来回。

搁从前,叶家父子来干活,都是住在江家,若是每日来回,只靠着两条腿,他们的体力根本撑不住。

叶厘也兑现了叶两当时的叮嘱,每日饼子配豆腐。

多了三个壮劳力,早上、中午的饭菜量翻倍——叶大吉也才刚四十,算是壮年。

饭量翻倍,做饭就成了个辛苦活儿,虽然有江麦、江芽的帮忙,但叶厘只让他们俩择菜烧火,大头还是叶厘负责。

为了省事,叶厘每天都是炖豆腐。

先把豆腐用油煎一下,煎得两面焦黄,加水,下入土豆、萝卜、白菜。

然后往铁锅里放箅子,箅子上蒸玉米豆渣饼子,每人再配个蒸鸡蛋,这顿饭就齐活了。

在叶家父子三人看来,这饭食已很好了。

叶家人节省惯了,虽然做了大半年生意,可他们家底薄,中间叶文还成了亲,又买了牛车,因此,在吃食这块上,他们极为节俭。

较之从前,叶阿爹做饭时也就是多放油,每天能吃上鸡蛋。

至于肉,除非是农忙时,不然绝不买肉的。

如今叶厘做的饭菜饼子管够,这可是干饭。

炖菜油水也足,菜汤上挂着一层明显的油花。

更别说每顿还有一个鸡蛋。

搁从前,这是过节才有的丰盛。

因此叶家父子三人吃的极为满足。

但这可“苦”了江麦江芽。

特别是小馋猫江芽,自打江纪过了院试的消息传来,家里就没断过肉。

现在房子一开工,伙食却是断崖似的下跌,这叫他很不适应。

他都想拿他自己的钱去买肉了。

他上次在县城只花了三百多文,他的工钱还有七百文,能买好多肉!

可他两哥每日过来后,都叮嘱他厘哥不许买肉。

唉,苦恼。

想吃肉。

叶厘也想吃肉,要说馋,其实他比江芽更馋。

刚穿越时,因手里没钱,他只能一周吃一次肉,之后有钱了,就算不吃肉,他也吃些旁的,总之饭菜不能这般素。

如今连着吃了三日炖菜,他自个儿也受不住了。

开工第四日的早上,他拉上江纪,准备去县城买肉。

他这也不是特意为了招待叶家父子,他家本来就是这个伙食水平嘛。

不能因为叶家父子盯着,他就特意委屈自己吧?

再说了,房子已盖得比他都高了,就该吃顿好的庆祝一番。

他振振有词一通输出,叶家父子三人就不敢再唠叨,从前他们就管不住叶厘,也尽力不让叶厘受委屈。

现在叶厘要吃肉,那就吃吧。

他们不能因为自家节俭,就让已出嫁的叶厘也跟着节俭。

这是江家,当家做主的是叶厘。

于是江纪去江大河家将骡车牵了过来,准备和叶厘去县城。

他自是支持叶厘的。

而且,这几日忙着盖房子,他虽然人在家中,可白日里吃过饭就干活,他根本没法与叶厘独处。

也就晚上时能亲近亲近。

正好趁着今日进城,他和叶厘多待一会儿。

他打算的很好,可他刚出家门,就瞧见吕大娘领着府城那个面馆老板朝他家而来。

面馆老板姓岳,他与他大舅子带着三个伙计,赶了五辆牛车过来。

他大舅子是府城一家车行的管事,之前去八仙镇送货,见着了叶两卖变蛋,于是就掏钱买了些。

当时叶两的货不多,岳老板就搞起了限时销售,好细水长流。

之前,他只知道变蛋好卖,但不知道龚力生的收入。

而且,这都要入冬了,一入冬,谁还吃凉哇哇的凉拌菜?

这变蛋的销量不得大减?

因此,他之前并未想过特意跑北阳县买变蛋。

跑一趟多麻烦?

来回光路上就得六日时间!

而且人家北阳县自个儿也是真的不够卖。

可谁知恰好碰到江纪去他家饭馆吃面,这可给了岳老板一个大惊喜。

只靠着一道凉拌变蛋,一个小小的凉粉铺子就月挣十两?

不可思议!

而且,变蛋还能煮粥?

味道丝毫不输给凉拌?

江纪一番话,说得他心潮澎湃又将信将疑。

他让江纪稍等,他当即就回后厨去捣鼓变蛋粥了。

他虽不擅长做粥,可变蛋煮熟之后,味道的确与凉拌的有差异,但同样美味。

于是他就和江纪定下了一个口头契约。

江纪给他画了详细的路线图,若他真的来北阳县,轻轻松松就能找到野枣坡。

江纪与石义走了后,他发热的大脑、躁动的心,始终冷静不下来。

可他家人不同意。

一下子投入百两银子,实在太冒险。

他们家虽开了多年面馆,可挣的都是辛苦钱!万一打水漂了,哭都没地方哭!

岳老板只得找上他大舅子,好询问北阳县这边的情况,想知道江纪话语的真假。

他大舅子当时只在八仙镇待了一晚,只听叶两说变蛋卖的好,再加上叶两摊前生意的确好,于是他大舅子买了一批变蛋回去。

可要是让他大舅子列出变蛋红火的更多证据,那没有。

没有。

这下子岳老板的家人更不同意了。

可岳老板对江纪描述的美好情形实在心动,而且变蛋的味道是真没得说,于是他力排众议,还是与他大舅子一道从车行雇车过来了。

其实,他们前天就到北阳县了。

他们花了两日时间调查变蛋在北阳县的销售情况,确认江纪的话没有虚假夸大之处,于是今日就赶着牛车过来了。

这一下子投入百两,他们不得不慎重!

当然,这背后的种种,无需与江纪说。

岳老板笑的一团和气,他还买了两包点心、一条猪后腿,话里话外都在恭维叶厘、江纪。

他这是真心恭维。

叶厘一个乡下的夫郎能将变蛋的摊子铺得这般大,这多了不起!

别看现在叶厘还在乡下住着,但明年一过,这家底就超过他岳家了。

白手起家!

这叫他如何不敬佩?

更何况,叶厘的相公年纪轻轻就已是秀才公,前途明亮!

如今,他因为好运抢先搭上了叶厘、江纪这条线,明年的变蛋,他可就指望这对夫夫了。

岳老板刻意奉承,叶厘自不会拿乔。

更何况人家还买了点心和肉,省得他和江纪去县城了。

他当即就指挥江麦搬出小炉子烧热水,要泡茶招待岳老板一行。

他又让江纪去通知之前敲定的人家,让他们把变蛋运过来。

人家岳老板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又携带重金,不能跟龚力生似的挨家挨户去买,还是让村人将变蛋运过来比较好。

当然,最最最重要的一点,他得教岳老板做变蛋瘦肉粥。

想要变蛋在冬日也大卖,可就指望这道粥了。

正好吕大娘也在,他便让吕大娘也过来学——岳老板是外男,他与岳老板不好单独待在灶房。

吕大娘笑呵呵的应下。

她对变蛋瘦肉粥好奇很久了!

其实这粥的做法很简单,整个过程不需要炒,只需要煮。

如此一来,即便里边放了油,但一点儿都不油腻,只会越喝越想喝。

人多,他就做了半锅出来,好叫岳老板这一行人都尝尝。

等江纪在村中转了一圈回来,粥也熬的差不多了。

等粥做好,已有村人将变蛋送回来了。

岳老板没空去招呼村人,他全部的注意力都在变蛋瘦肉粥上。

叶厘给他盛了一碗,他道谢之后,立马就在小饭桌前坐下,准备细品。

其实,这期间他也拿变蛋试了好几次,可当时江纪只说了变蛋粥,没说瘦肉,于是他做出来的咸粥味道一般。

要不是里边有变蛋,那真真是平平无奇,甚至可以说难喝。

可眼前这一碗粥,粉色的肉片配着漂亮的变蛋,里边还点缀着绿色的菜叶,只看卖相,那就令人食指大动。

至于味道,他拿起勺子迫不及待的尝了口。

粥有些烫,可比起烫,他更在意粥的鲜美咸香!

这绝妙的味道令他顾不得烫,满心只有一个念头:他此行来对了!

就凭着这碗粥,不愁变蛋卖不出去!

而且,靠着这碗粥,能给他的面馆拉多少食客?

他家的面馆虽是老字号,但味道也不是无可取代,因此多年来生意始终不上不下。

还是有了变蛋,饭点时才有了食客如云、需得等座的火爆。

可这一次!

他不由想起昨日在凉粉铺看到的情形。

嘿嘿,待回了面馆,他也效仿凉粉铺,单独卖粥。

再加上面馆的收入。

啧啧,不敢想,那场景真的不敢想,一想他就能乐出声来!

作者感言

祝六六/不曾阿

祝六六/不曾阿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